第三章 西域金剛門

字數:4506   加入書籤

A+A-


    襄陽第一日青樓聽曲,阻止了丐幫弟子和明教弟子火並一場。
    二日勾欄看雜劇,阻止地痞調戲小娘子兩起。
    三日茶肆聽書,路遇賣身葬父,拯救小丫頭兩個。
    四日酒樓喝酒,製止元兵吃霸王餐一起,嘎掉元兵一隊。
    五日被縣衙官兵搜捕,夜宿城外破廟。
    六日進城,報複元廷,嘎元兵一隊。
    七日天氣下雨,心情不好,進城嘎元兵一隊。
    ……
    十日,有元廷蒙古高手出現,戰五十餘招不分勝負,為了不暴露武當跟腳,隻能到此為止。
    十三日,宋青書返回了武當山天柱峰。
    出門一趟,宋青書理解了一些張老道不願意下山的想法。
    山下的日子跟山上完全沒有可比性,跟山下的亂世比起來,武當山說是世外桃源都不為過。
    道家本就崇尚清淨無為,張老道疑似修仙之後。
    不像年輕時候一樣氣盛,喜歡下山找蒙古人麻煩再正常不過。
    畢竟不管是蒙古人還是漢奸一茬一茬的根本割不完,單靠個人的力量,真的杯水車薪。
    “青書,此次下山可有所得?”
    “寶藥難尋,讓父親失望了。”
    宋青書出門的這些天,時間也就隻夠到藥店找一找藥。
    不說店裏有沒有百年人參、靈芝之類的寶藥,就算有宋青書的錢也不夠買這些。
    雖然掃了幾個山寨,但既然要做俠客,掃匪之後就不好再做幫人抄家刮地三尺的事。
    大派的排麵體麵,肯定要保持住。
    “這也算給你長一個教訓,寶藥好尋的話,你眾位師叔又哪會尋的如此艱難。”
    “是。”
    雖然嘴上應了一聲,但是宋青書很清楚,武當派找藥沒有效率,是人太少的原因。
    正式弟子就這麽六七個,加上山上的記名道童,一共才幾十人。
    跟少林隨隨便便就能拉出上千武僧,俗家弟子無數,潛勢力遍布大江南北。
    明教全國各地均有分舵,一個舵口幾百上千人,教眾更是無數的江湖大勢力,完全就沒法比。
    “有出力的心是好的,但做事還是要量力而行,下去吧。”
    “我下山這一趟不是毫無所得。”
    “什麽?”
    “關於大力金剛指,我有聽到一些消息。”
    武當山這一群老老少少關心張無忌,隻是愛屋及烏。
    因為沒了張翠山,才會對張無忌這個張翠山惟一留下的血脈關懷備至。
    要論感情的話,沒疑問這些人還是對老三俞岱岩的感情最深。
    對於俞岱岩怎麽被廢,武當可以說不放棄的追查了十年。
    “你才下山幾天,能聽得什麽消息?”
    宋遠橋明顯是有些輕視。
    五兄弟在江湖上打聽了十年,都沒有打聽出來什麽消息。
    不相信宋青書隨便下山走走,就能有收獲。
    “大概三個甲子之前,少林之中叛逃出過一位火工頭陀。這位頭陀離開嵩山之後,遠遁西域,利用在少林偷學的武功,創立了一家西域金剛門,金剛門所傳的武學之中,最出名的就有這門大力金剛指。”
    武當和少林能成武林泰山北鬥。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在傳承上有優勢。
    隻要弟子能有普通上等的武學資質,按部就班的習武,就大概率的可以跨入江湖一流境界。
    武當依靠的是武當九陽功,少林依靠的是少林七十二絕技。
    雖然武當絕學的數量要少一點,但因為武當九陽功的普適性更高的原因。
    在人才的培養方麵,其實跟少林寺不齊全的七十二絕技比起來已經沒有質的區別。
    加上武當武學,越到後期積蓄內力越快的原因。
    少林洗髓經、易筋經不出現的情況下,武當武學已經優於少林。
    “你從何處聽來的消息?”
    “從一隊西域商人處聽來的,近些年來金剛門一改之前的低調蟄伏,消息已經不比之前難以打探。”
    因為怕被是少林寺追究的原因,其實關於金剛門的傳承,還是很難打探。
    但宋青書總要為自己輕易得到消息,找一找借口。
    暴露出西域金剛門會大力金剛指,就足夠剩下的武俠關注金剛門。
    如果五俠能自己發現黑玉斷續膏最好。
    不能的話,等下一次下山回來,宋青書就給再自報一波。
    “你等著,我叫你六叔、七叔一起過來商議。”
    “父親,四叔沒在山上嗎?”
    不是宋青書對殷老六、莫老七有意見,是這兩個人的腦子真的不多。
    說這倆是莽夫有點誇張,但說一句魯莽不誇張。
    “你四叔去了江南。”
    “父親,還是等四叔回來再商議這些事吧。當初火工頭陀叛逃之時,一人就打落少林七十年氣運,所學非同小可,金剛門並不簡單,還是小心為上。”
    少林武學資質沒有特別好的話,要到六七十歲,才能踏入一流。
    火工頭陀直接一個人就把少林殺的青黃不接,接下來幾十年都在武林之中沒什麽存在感,起碼是幹沒了兩茬精英弟子。
    所以火工頭陀偷學少林武功,也是絕對學到了精髓。
    金剛門的傳承說是一個小少林都不誇張。
    所以殷老六和莫老七追查金剛門,大概率真打不過。
    “為父省的。”點了點後,宋遠橋補充道:“金剛門的事,你還是先不要與你三叔說。”
    “三叔還是心情鬱結,鬱鬱寡歡嗎?”
    本來因為成了一個廢人,俞岱岩的心情就一直不好。
    現在還因為自己死了張翠山,俞岱岩也更多了一份自責,沒有尋死覓活就足夠說堅強。
    “有時間你可以多去看看你三叔。”
    “知道了。”
    看俞岱岩不是什麽大問題。
    但就是看的再多,再把身體治好之前,也很難治得了俞岱岩的心病。
    下山一趟,雖然出門不遠,宋青書也不白下,對江湖總算有了初步印象。
    武當山勢力輻射治下都是這種混亂,其他地方隻能更差。
    隻是幾天,宋青書就發現了自己的缺陷。
    武功還是有一些不夠用,光明正大的時候,使用武當武學沒有問題,足夠應付大多數時候的形勢。
    但需要用馬甲的時候,還缺一套讓人看不出來路的大路武學。
    所以宋青書就把自己的傳武,又撿了起來。
    這些武功不是沒有用,隻憑著這些傳武,當一個三流江湖人不是什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