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蜀山劍宗(求訂閱)
字數:10321 加入書籤
庚辰又是誰?
李佑眸中閃過一抹疑惑,這個名字他並沒有聽說過,但是能寫下位格之言,足以說明他的不凡,這還是其次,而且他似乎活了悠久的歲月。
最令李佑驚訝的是,霍去病竟然沒死。
彼時, 大漢薄弱,內有憂,外有患,一個二十四歲的少年,披甲著掛,一騎長槍將匈奴趕出了炎黃疆域。
而後於狼居胥山, 積土為壇, 祭祖以告功成。
成為了人族神話一般的存在。
本以為霍去病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但是現在似乎並不是如此,被人逆改了天命,瞞天過海了嗎?
以霍去病的天資,現在怕不是已經成為了一位巔峰武者了吧。
將書放下,李佑起身走到窗口,感受著風口襲來的微風,臉上露出一抹微笑。
這個世界太大了,而且也發生了一些未知的變化。
最起碼大唐即位的應該是李世民,現在卻變成了他。
所以有些事情不能以常理看待了。
似乎老三也被人帶走了吧,不知現在如何了。
李佑望著天際中的朵朵白雲思慮到。
“咚咚咚!”
“進來。”
“陛下。”
“何事?”
“魏公求見。”
“召!”
魏征這時候應該是在處理州官覲見一事,來太極殿做什麽?
李佑心中閃過一抹好奇。
“微臣參見陛下。”
“魏公請起。”
“多謝陛下。”
“百忙脫身,魏公有事還是直說吧。”
雖然不知道魏征的來意, 但是一般的事情, 魏征也不會打擾他。
“陛下, 韋挺、李瑗和羅藝求見。”
聞言, 李佑眸子一亮。
“速請。”
“許久未曾見他們了。”
韋挺此人不但武道修為不凡,而且還是科舉出身, 與李靖一般, 可謂是文武雙全的人才。
如果沒記錯的話,韋挺離去之時,已經有二品的修為了吧。
三年,現在怎麽也該二品巔峰了吧。
至於李瑗,身為李淵的子侄,兩人關係一向很好,即便是被貶,也給了一個幽州都督的頭銜,可想而知,身為李家人,到哪兒都是吃不了虧的。
至於羅藝,可是少有的異性王,當初羅藝助李淵平定天下,可是極其討李淵的喜歡。
最主要的是,這三人都是自他微弱之時就跟了他的。
能在皇權之中站位的,那都是壓上了自己全部身家。
幾息後,三道身影走進太極殿, 看著聖案後威嚴的身影,頓時跪了下來。
“臣等參見陛下。”
李瑗和羅藝尚好, 隻是韋挺竟然穿著衣衫襤褸就進了大殿。
李佑起身, 走了下去。
看著三人,著手拍了拍三人的肩膀。
“起來吧。”
“多謝陛下。”
李佑看著韋挺感知著他現在的修為,神色不由的一動。
“不錯,不錯,離開長安時隻有二品,現如今竟然已經一品巔峰了。”
武道一品,而且還是巔峰,看來這一次被貶,倒是給了他一場機緣。
韋挺神色一滯,
怎麽可能?
陛下怎麽可能看透他的修為?
須知武道一品氣血一體,通達天人,隻要自己不動用勁力氣血,外人一般極難看的出來修為,除非此人比之高出許多。
但是,這可能嗎?
在他記憶中,陛下武道資質十分普通,這輩子能達到武道上品,已經算是到頭了,雖然他離開了三年,但三年之間,一個人的武道修為又能提升多少?
一境,兩境,還是三境?
雖然好奇,但是也沒有貿然是感知,畢竟君臣有別,是為大不敬。
“臣此次卻有一番緣法。”
“恩,有時間可以去兵部取一枚精元丹,一品巔峰想必可以直接突破宗師之境。”
“是,陛下。”
精元丹?
突破宗師?
這一句話似乎透漏出了什麽,但是對此,他有些不可置信。
宗師之境,
據他所知,整個大唐都沒有一個宗師之境,隻需取一枚丹藥即可突破嗎?
而且聽陛下的意思,這丹藥是由兵部掌管,眾所周知,重要的東西都被放到了庫房之中,既然能被兵部掌管,那就證明這東西不是什麽重要之物。
突破宗師之境的東西,不是重要之物,僅僅過去三年,大唐就已經如此之強了嗎?
韋挺眼中閃過一抹迷茫,本以為他這一身武道修為怎麽也能幫到陛下,但現在看來,倒是自己高看自己了。
一旁的羅藝雖然震驚,但是卻也在能接受的範圍之內。
畢竟有些事情他也算知道一二。
而且,也有幸得到過一枚精元丹,隻是他修為如今還未至巔峰,沒有服用罷了。
“此後你便在殿中任職吧,著魏征要一職,是文是武,朕允你自選。”
“臣多謝陛下。”
李佑暗歎一口氣,這也算是對韋挺的彌補吧。
“楊宿。”
“奴在。”
“帶韋挺去更換一身幹淨衣服,今晚可是要赴宴的。”
“老奴遵命。”
兩人離開後,李佑的目光看向李瑗。
“糧種的如何?”
“啟稟陛下,試驗田已經出苗,而且長勢喜人,按照田農估計,想必再有一個半月即可成熟。”
李佑眉頭微皺。
一個半月?
時間雖然縮短了不少,
但也進了十一月,隻希望不要趕在雪降之時吧。
早在他收到種子的時候,便留了一部分在萬年縣試種,餘下的不一部分則是送往了李瑗所在的幽州。
現在看來,明年或許可期。
“辛苦了。”
“一切都是臣分內之事。”
“嗬嗬,若能看護好糧,待明年你幽州優先擇種。”
李瑗臉色一喜,急忙躬身行了一禮。
“那臣便多謝陛下了。”
“嗬嗬,注意朕的前提,若是糧毀了,你這幽州都督怕是坐不穩了。”
“陛下放心,臣定然看護得當。”
李佑點了點頭。
“若是無事便退下吧。”
“臣等告退。”
看著兩人離去,李佑點了點頭。
眼下可用之人又多了幾位,而且還不用顧忌許多。
李佑轉身看向聖案上是古書,眸中閃過一抹精光。
眼下算起來,大唐還隻是一個王朝,而且還是最弱的那一等,不說其他,就是比之大漢也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不過,相較大漢來,可能唯一的優勢便是短時間之內不用擔心外患。
氣運由社稷、民生、實力決定。
眼下民生不佳,實力不堪,唯有社稷可觀,這也是氣運有三萬多的原因。
而下一步便要從民生著手了。
而糧食便是李佑入手的第一步。
最遲明年,便會有結果。
至於實力,李佑也有了一些想法,隻是目前尚還有一些考慮不佳之處,待解決之後,大唐的實力亦會迎來一次瘋漲。
或許明年年末,有望帝朝。
李佑眸中充斥著一種名為野心的東西。
一年帝朝,這是何其瘋狂的想法。
幾息後,李佑神色恢複平靜,而這也隻是他的設想而已,飯終究要一口一口的吃,而路也要一步一步的走,步子邁的大,有扯著襠的危險。
“陛下。”
“何事。”
“韋挺將軍求見。”
“讓他進來吧。”
韋挺當初尚在太子府的時候擔任的是他的左衛率,也是武將一疇,所以楊宿喊將軍倒也沒錯。
正所謂人靠衣裝,馬靠鞍,更換了一身衣衫的韋挺此時看起來精氣了不少。
“何事?”
“陛下,臣此地被貶巴蜀卻是見識到了不一般的存在。”
“哦?說來聽聽。”
李佑臉上閃過一抹好奇,笑眯眯的問道。
“陛下可知蜀地有蜀道?”
“恩,有所耳聞,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險峻高拔,非常地。”
韋挺眸中閃過一抹意外,李佑鮮有出過遠門,卻知道蜀地蜀道。不過一想到李佑的身份,也就安然了,畢竟以李佑的身份,知道一些消息自然不是什麽問題。
“不錯,蜀地蜀道確實是一大奇觀,但是臣想與陛下說的並非蜀道,而是蜀山。”
蜀山?
李佑眉頭微皺,閃過一抹莫名的意味。
“說來聽聽。”
“蜀地有高山名曰蜀山,山有靈,劍仙居之。”
韋挺抬頭看了一眼李佑,讓他驚訝的是李佑臉上似乎並沒有驚訝之色,十分的平淡。
“蜀山劍宗,看來你的機緣和蜀山劍宗有關了。”
雖然是疑問,但是語氣卻似十分堅定一般。
反而是殿下的韋挺不由的一愣。
“陛下知道蜀山劍宗?”
“嗬嗬,周時,老子西出函穀關化胡為佛之時,紫氣東來三千裏,函穀關守將尹喜慕名而拜之,得一卷道德經,而後辭官歸山,每日靜頌黃庭,終悟妙法,後成仙在蜀地蜀山之上立教,名曰蜀山劍宗。”
“不知朕說的可對?”
韋廷自震驚中回過神來,無奈的點了點頭,本想將此事告知陛下的,沒想到陛下竟然早已經知道了,而且知道的比他還詳細。
“陛下所言正是。”
李佑眸子陡然變得深邃起來,說起來,如果不是韋廷他都可能忽略此事了。
蜀地有蜀山,而且真有蜀山劍宗,這就意味著在大唐之內並非是沒有修士,或者說,除了佛門之外,可能還有其餘三教的修士。
隻是名聲不顯罷了。
李佑目光再次看向韋挺。
“你是如何與蜀山劍宗搭上關係的?”
“陛下高看臣了,以臣微末的修為,如何能令仙人注意,隻是臣在蜀地不幸得一毒蟲所傷,後被蜀山的仙人救下了而已,那仙人不但救下了臣的命,還賜給了臣一枚丹藥,助臣突破至了武道一品巔峰之境,臣在山內與那仙人談天論地三日,這才出山回到了俗世。
隻是誰曾想,隻是山中三日,俗世竟然過去了三月之久。在離去時,那仙人告知臣,去往外地後不得談及蜀山之事。”
如此嗎?
封山了嗎?
到與當初的封神之劫相差不多,緊閉洞門,靜頌黃庭三兩卷,身透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
為了不沾染大劫業力,選擇了直接封山。
想必其他道門亦是如此吧。
至於佛門,
嗬嗬,
天道大勢,
佛門當興,
那群禿驢恨不得多插手混點兒功德呢。
畢竟促進西遊之劫順利進行,也是有功德加身的。
李佑眸子微動,思慮了片刻還是選擇暫且不要輕舉妄動的好,一則有封神的前車之鑒,道門定然不會輕易出山,二則是,以大唐現在的勢力,也不足以對這些勢力出手。
還是等有足夠實力拿捏這些勢力再說吧。
“你以為如何?”
“陛下,請仙出山,護我大唐萬安。”
李佑搖了搖頭:“你想的太過簡單了,此事莫要對其他人說,且先行如此吧。”
“是,陛下。”
護大唐萬安?
不說這些道門願意不願意為了大唐與佛門為敵,就是實力也遠遠不足,即便是尹喜,現在最多也隻是一個金仙而已,大唐比之蜀山,並非拿不下,而是會有傷亡罷了,更別說對佛門出手了。
須知截教當初可是號稱萬仙來朝,最為核心的三千紅塵客都被佛門卷了去,再加之闡教叛逃過去的三尊菩薩,可想而知其實力之強。
按照現在的實力來講,就是道門也要退避三舍吧。
且大勢佛門當興,道門阻不得。
李佑也沒有對這些道門抱有什麽幻想,隻要不出手他就心安了。
“下去吧。”
“臣告退。”
······
時光冉冉,日月輪轉,距離李佑登基已經過去半月有餘,在這期間,李佑對朝內勢力展開了一場大換血。
就拿六部來說,
兵部尚書馬正安年邁,準其告老還鄉,兵部尚書之職由軍神李靖擔任。
戶部尚書姚自安降為戶部侍郎,戶部尚書由長孫無忌擔任,
吏部尚書由前太子中舍人王珪擔任。
刑部尚書由前太子府左庶子鄭善果擔任。
工部與禮部未動。
至於魏征更是一步登天,榮升尚書令,至於杜如晦和房玄齡則安置在了中書省和門下省的空缺處,才能者當物盡其用。
看著朝堂之上熟悉的麵孔,李佑微微一笑,極其慶幸當初留下了這些人,畢竟貞觀之治可不僅僅是李世民的功勞,主要靠的還是這些能臣。
現在換做他,或許隻會更好,不會更壞。
李佑望向天際,隻見神俊的氣運金龍閃爍著金光,雙目沉閉,吞吐著氣運之力,無時無刻不再成長,似乎在等待著睜開雙目的一天。(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