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去除百姓的苛捐雜稅

字數:4011   加入書籤

A+A-




    莫愁生了個女孩,這讓江辰很是開心,一男一女在一起就是個好字。

    這次說什麽這個女孩的名字江辰要自己取了,要不然給嶽父取說不定在來個“江紅”。

    經過一番搜尋,最後江辰給她取名為“江琴”。

    在桃花島的時間注定不會太久。

    女兒生後的第五天他就帶著穆念慈母子離開了桃花島,前往皇宮。

    小楊過對外麵的世界是那麽好奇,什麽都想去了解。

    “爹,那是什麽,看起來能吃的。”

    “那叫冰糖葫蘆,是可以吃的。”

    江辰買了幾串給她們母子,穆念慈看著他對自己兒子那麽好,臉上露出溫暖的笑容,這一直都是她想要的生活。

    在路上耽誤一些時間,他們終於到了皇宮。

    當看到禁軍對著江辰跪拜的時候,穆念慈還是感覺挺震撼的。

    進了宮,換上龍袍,讓宦官給她們安排在永樂殿裏,讓人好生侍候。

    而江辰開始了解這段時間有沒有發生什麽重要的事情。

    還好都不是什麽重要的事情。

    這個商業稅的征收不是很可觀,目前隻收上來四成。

    對於這些頑固不想交商業稅的,江辰給出的處理方案是,第一次提醒,第二次再提醒,第三次警告,三次過後直接抓入監獄,這監獄可不舒服,不說吃的很糟糕,就說裏麵的各種體罰就讓人受不了。

    這叫敬酒不吃吃罰酒。

    這一招使出來立馬那些富商沒兩天乖乖把稅補上了。

    這稅收一上來,國庫就充盈了。

    國庫有了錢很多事情就可以做了。

    現在他要開始減免百姓的苛捐雜稅。

    早在宋朝以前,各個朝代已經有著與農業息息相關的管理機構。《左傳》中記載,夏朝有專門負責掌管農事賦役的嗇夫;商朝更是出現了一係列專門管理農業的官員,比如小眾人臣、小丘臣等官員,專門負責糧食的耕種、管理、生產、收割和賦稅等諸多事物。

    到了戰國秦漢時期,已經出現了比較完善的農業管理機構,比如使書中記載的“內史”、“少內”等;再從三國兩晉南北朝發展之隋唐時期,管理農業的機構有增無減,甚至也越來越重要。

    直到宋朝年間,已經形成了非常完備的,從地方至中央專門負責農業管理的機構。

    “掌天下人戶、土地、錢穀之政令,功賦、征役之事”。

    宋朝的工部,也是一個與農業信息相關的管理機構,工部有四司,這四司之中的水部司和屯田司,前者負責水渠、河道等修理,後者負責屯田、營田、官莊的修茸問題。在這些中央農業事務管理機構之下,還有非常重要的地方管理機構。

    當然再低一級的縣令、縣丞等官員,所負責的農政工作就更為詳細。

    然而看似嚴密合理的農政管理機構,卻在宋朝年間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官官相護”、“豪強官員勾結”的戲碼。

    在交通訊息不發達的封建王朝裏,還是真正的

    “天高皇帝遠”

    ,地方豪強與官員勾結,稍微在自家的土地做一下手腳,這些豪強就成了當地的富戶,那些可憐的貧農隻能越發的窮。

    宋朝農民的賦稅主要有“田賦、各種雜稅、身丁稅、科率、和糴、和買”等。其中最主要的田賦,其實是宋朝承襲了唐朝中後期的稅收做法,田賦每年征收兩次,這也就是當時百姓口中的一年兩稅,隻是宋朝時期所敲的田賦,與唐朝相比減輕了不少。

    現在江辰要取消百姓身上的枷鎖。

    上朝的時候,江辰把這個政策提出來,立馬遭到所有臣子的反對。

    我國古代幾千年的華夏封建社會,一直是以自然經濟做為我國壓根。農戶是支撐點全部我國經濟的砥柱中流。因此每每朝廷腐壞的情況下,最先逐漸嚴苛的便是農戶,朝中大幅提升稅款,造成農戶叫苦不迭,迫不得已農民起義抵抗。

    朝廷最大的收入就是從百姓身上征收的苛捐雜稅,現在直接取消,朝廷的財政收入大大減少,這會在後來的時候帶來很多麻煩。

    聽著這些臣子的各抒己見,江辰也很認真聽取,他也想知道取消百姓苛捐雜稅後,這個國家會有什麽後果。

    半個時辰後,江辰已經了解清楚了。

    “朕的主意已定,大家無需多言,如果誰阻擋這項政策的執行,朕會嚴懲不貸的。”

    說完江辰就雙後背後,轉身離開宮殿。

    有時候做事情就要強硬手段,如果做什麽事都要考慮這群老家夥,那麽什麽事都別想做。

    這群老家夥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當這個政策快速頒布後,大宋百姓無不歡興鼓舞,心中別提多高興了,那街道上猶如過節一般,大家都在歌頌皇上的盛名。

    而江辰也鼓勵工商業發展。

    而對風月場所、賭坊等加重稅收,基本是營收的百分五十的稅,這讓開這些東西的幕後勢力十分苦惱。

    而江辰的鐵腕手段,誰敢不交,就直接封店抓人。

    江辰早就想整頓這些藏汙納垢的地方。

    江辰還巴不得他們不交呢,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取消。

    現在東廠和錦衣衛負責抓捕,偵破案件、核查資產等工作。

    北方的失地已經恢複了,那些之前南遷的人紛紛回到原來的地方。

    而這時候有官員建議把都城搬回去。

    為什麽從古至今帝王都定都在北方。

    江南物阜民豐,多姿多采,人聞人才薈萃,山色秀美,河流縱橫,亙古以來,精英倍出,真可謂天府之地,眾慕之國。無奈它隻能為輻不可為轂。

    故而亙古至今明君也好,昏主也罷,立都於江南大邑者甚少。因為曆代曆朝開國盟主無一不相信風水地理,故國之大事,莫過於定都盛,風水占先,國祚綿長,此為曆朝君王心主和心忌。

    南京雖龍盤虎踞,但非帝王之都。至於為什麽都在北方定都,隻能筒言之,再者本人識淺知陋,華夏古來至今皆稱為"中原王朝"。西安、洛陽、開封、大都北京、真可謂帝王之都。

    屬華夏中心,帝冑之芯,王道之地。而且曆朝統治時間很長。從地利上,北可扼胡,西可安夷,東高麗原屬華夏,南為海疆,古人謂之天險海隅,勿須重守,即可安定。(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