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

字數:3784   加入書籤

A+A-


    俗套但有用
    江寧知府能執掌這樣一個大的城府,自然是有幾分能耐的,他算是比較早知道消息的那一批人。
    知府去找刺史樊大人商議此事。
    “某是不讚成加兩成賦稅的,修一座別院,少說半年一載,怎麽來得及。”樊大人說。
    江寧知府皺眉,“江寧可是大府,肯定有秀女,難道就一股腦安置到驛站?這如何使得。”
    樊大人說一半留一半,“大人著相了,有的是現成的別院。”
    知府大人一時沒反應過來。
    “江寧府是大府,富商巨賈也不少,哪家能沒有別院,大人不如請各位大戶來,有別院出別院有物出物有錢出錢,不動百姓分毫也能把事兒辦得漂漂亮亮。”
    知府大人心動了,尤其是不動百姓分毫著實讓人心動,兩人細細商議了方案,事不宜遲,第二天就把江寧數得上號的人家都請了來。
    知府大人利誘,刺史樊大人威逼。
    大清早請到了議事廳,說明了意圖,知府當即請各位說一說能提供什麽。
    能成為富商的,能有幾個是憨厚老實的,一個個泥鰍似的滑不粘手,紛紛表示得回去商議一番。
    知府大人抬茶,“各位老爺都是當家作主的人,這點小事還做不了主不成?”
    有人起身要走,走到門口才發現,樊刺史已經帶兵圍住了花廳。
    花廳裏的眾人眾也看出來了,這是不表態就不讓走意思。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甚至還從江寧第一樓,知味樓叫來了席麵,請諸位老爺寬坐飽食。
    再好的席麵,除了兩位大人以外,其他人都是食不知味,味同嚼蠟。
    第一樓的東家自然也被請了來。
    用餐過半,東家放下筷子。
    “兩位大人,采選是大事,小人願為此出一分力,隻是小人別無長處,囊中羞澀,好在還有些手藝在身上,也請諸位同仁做個見證,”
    “采選之時,所有餐食皆由知味樓來出,若是地方方便,知味樓派廚子專門為采選的諸位大人和秀女們準備席麵。”
    雖然沒解決眼下比較緊要的問題,但吃穿住行,能解決了第一項也是頂好的。
    下意識地,知府大人的視線就看向了,江寧的絲綢晌和製衣坊的東家。
    兩位老爺也是麵麵相覷相互交換著眼神。
    實在頂不住了,兩人分表表態。
    “我們江寧的秀女出去總不能比別處的差,等秀女選出來了,小人給每位秀女送上三五套衣裳。”
    有人開頭,後麵就快了,捐物總是比直接真金白銀地往外拿地好。
    有提供畫舫的,有提供瓷器的……
    楊家雖是江寧首富,卻沒什麽好提供的,楊家主要做南北貨,餘下的就是些不大上得台麵的戲樓妓坊的生意。
    楊家大爺,也就是衛皎皎的公爹在拿錢和出物之間糾結了半晌。
    最終還是選擇了出借別院,好在楊大爺還留了一個心眼,並沒有出借楊家最精美的別院,而是借出了江邊最大的一個別院。
    被請來的十多位當家人,最後多多少少都出了點兒血,天都黑透了才被放了回去。
    楊大爺回家發了好大一通火,出去花天酒地的楊大郎撞到了槍口上,楊大爺隨手抓了一根麻繩對著楊大郎就是一通抽打。
    楊大太太一疊聲地驚呼,卻不敢上前去拉,於是就把楊大郎被打這一樁算在了回娘家的衛皎皎頭上。
    原來衛皎皎在府上,楊大郎雖然也沒少出去,但從來不會夜不歸宿,更不出一出去就是好幾天。
    衛皎皎這一回娘家,楊大郎就仿佛脫了僵的野馬,恨不得夜夜宿在外麵。
    楊大太太覺得就是怪衛皎皎回了娘家,沒人規勸楊大郎,楊大郎才會遭了這頓打。
    於是,第二天天一亮,楊家去衛家請衛皎皎回府的人就出了城。
    要請衛皎皎回府自然得說個緣由,可直接說楊大郎遭了打,這丟人丟到嶽家也不合適,於是便找了個由頭,要修繕別院,楊大太太裏裏外外實在忙不過來,請衛皎皎回去分擔一二。
    盡管讓個孕婦回去分擔家事有些不大中聽,但也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事,尤其是大家族,分擔家事也隻是多操點心罷了,又不是真要上山下地的。
    自然又說起了為何要修繕別院。
    楊大爺畢竟是當家人,就是同家裏人,他也不好意思說他們都是被逼的,心裏恨得牙癢癢,還得滿臉帶笑地誇這是好事,能為朝廷分憂解難。
    衛家一聽,楊家都出借別院了,甚至還要特意修繕一番,揚州知府甚至都沒想到這一出,衛家就主動找上了知府,甚至還提了條件,不過這都是後話。
    有人主動要借,揚州知府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故而衛家出借別院一事,甚至用不上陸風禾開這個口,他們就先做成了。
    江寧府這一出吃大戶一傳開,各州府紛紛效仿,這可是好事啊,不動用百姓一分一毫就能把事兒辦了,甚至還能從大戶手裏多搜刮點出來,肥一肥自己的腰包。
    至於趙家出借別院一事,沒想到居然也用不上,趙家倒不是主動,而是被吃了。
    蘇州知府原本的打算是學著江寧府,讓絲綢商趙家也拿出些絲綢來給蘇州府的秀女們做些時興的衣裳。
    趙家的絲綢可不愁賣,甚至早早就被人訂了,趙大爺飛快地盤算一通,還是出借別院最劃算,平日裏也不見得回去,閑著也是閑著,至於修繕這種事,就是不出借,三五年也的修修補補,無非就是把這個時間提前了些。
    一通盤算下來,還不等蘇州知府說話,趙大爺就先開口出借別院了。
    人家都開口說借別院了,知府也就不好再要求提供些絲綢。
    陸風禾還在冥思苦想這事怎麽才能做得不留痕跡,就收到了兩家都出借了別院的消息。
    陸風禾整個人都傻眼了,這事總不能還有沈南珣的手筆吧,這也太巧了。
    別說,這事還真有些沈南珣的影子在裏麵,從來與知府各司其職的刺史樊大人能主動同知府聊起這事就很不尋常了,更別提帶兵相助。
    抱歉,抹茶疑陽了,家裏有老人孩子,今天搬到了另一個地方,自我隔離,抱著布洛芬等發燒,訂閱了的話,明天刷新,或者清理緩存,會加載出新的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