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不一樣的旋律

字數:6290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天才重生 !
    第六百四十一章不一樣的旋律
    我的手臂輕輕地揚起,指尖觸到鋼琴琴鍵的那刹那,一陣炮彈式的旋律頃刻瀉落開來。
    這是李斯特的《愛之夢》,在一向以炫技著稱的李斯特的作品中,《愛之夢》是比較特殊的一首,雖然也富有一定的技巧性,但這首曲子的抒情性,無疑更加強一些。
    十指貼鍵。吃得很深,從側麵看去,我的一雙手掌,如同柔軟的海綿般在琴鍵上起伏,那些起落的琴鍵,看上去是如此詩意。
    這架斯坦威的音色有些亮,比較適合演奏爵士樂,不過在我恰到好處的力度控製之下,鋼琴發出的聲音無比柔和,聽上去,就像是每個音上麵前附看著一層蒙桑的光暈一般,又像是從屋簷上滴落的一滴滴水珠,晶瑩、圓潤。
    “很久沒有聽到如此純正的李斯特的,這個華夏國鋼琴家的表現,還真是讓人感到意外。
    德維茲看著那雙在琴鍵上起伏的手,目光中流露出一絲欣賞。
    從我剛剛開始演奏,對音樂感覺敏銳的她就發現了我和之前那些選手的不同。《愛之夢》並不是一首十分複雜、技巧性很強的曲子,不過要想彈好卻並非易事,這首曲子如歌般的旋律和靈活多變的旋律,都為演奏家提供了很大的發揮空間。正因為如此,它才成為一首易彈難精的“世界名曲”。
    這架鋼琴的特性,德維茲也是十分清楚的,偏亮的音色說實話並不太適合表現李斯特的這部作品,但她很驚訝地發現,我居然能夠將力度控製得近乎完美,給她的感覺,就像是在用一架古典鋼琴在演奏一樣。
    其餘的兩個評委,顯然也注意到了我演奏的不同,他們都是久經舞台之人,耳朵對聲音的挑剔可冉說到了一般人難以想象的地步。一般些的音樂,根本不會激起他們太大的興趣,可這首看似普通的《愛之夢》,卻在一開始,就抓住了他們的注意力。
    同樣被感染的,還有台下的數千觀眾,斯坦威精心選擇的觀眾,幾乎沒有一個是沒有一點音樂底蘊的,對於李斯特的這首名曲,在座的沒有幾人沒聽到過,隻是,當他們聽到我的琴聲時,還是有一種耳目一新之感,似乎是第一次認識這首作品。
    “真想不到,愛之夢還能彈出這樣的效果,這個華夏國鋼琴家的處理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無論是對力度的控製,還是對節奏的處理,都是那麽富有詩意,真是太美了,難以想像一個東方人怎麽會將李斯特的東西表現得這麽深刻!”一位李斯特的資深樂迷聽著這迷人的音著,他看向我那雙演奏的雙手的目光,已經變得有些迷離。
    音樂的情緒漸漸變得激動起來。右手開始在高音區奏出了華麗明亮的小分句,而左手頻頻響起的低音和漸強的琶音,則讓斯坦威的音色漸漸變得明亮起來!
    但是,不管旋律變得如何複雜、力度變化多麽大,那不停在左右手之間交替的主旋律,卻如同風暴中的一葉小舟般,不斷起落著,卻始終頑強而深情地響著!
    這樣的力度層次,就連三位評委都聽得如癡如醉,實在是沒有一種語言可以形容他們此刻的享受,這首曲子,讓他們忘記了自己的職責。變成了一個普通的聽眾,專心沉浸在音樂的境界中。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曾經把斯坦威的音色比喻成‘暴風雨中夜鶯的呢喃”此刻。這今年輕人指下的琴聲,和那著名的比喻是多麽相像啊。”德拉羅查評委心裏感慨地想著。她也是演奏李斯特的權威,然而此刻,她卻被這首最簡單的《愛之夢》征服了,她不斷在心裏問著自己,假如此刻在鋼琴前的是自己,她能演出出這樣的“愛之夢。嗎?
    可德拉羅查最終卻遺憾的發現。答案居然是“不能”盡管她已經從事鋼琴演奏長達三十多年了,可正因為如此,她才更清楚的明白。有些東西,不是靠時間和努力可以彌補的。
    在剛剛問我上場時為我歡呼的那些華人中間,一位肩扛著高清攝像機的年輕記者,正忠實地記錄著這場演奏。和其他的記者不同,他似乎隻對我的比賽感興趣,因為在上午的時候,他雖然也在這裏坐了半天。可卻沒有打開攝像機錄製,哪怕一分鍾。
    這位記者叫李寧,和著名的體操王子同名,不過看他的身材顯然和體育相差甚遠。他是騰迅公司派到這裏來的記者,是馬化騰單點的,來之前,馬化騰對他隻有一個要求。就是凡是關於我的一切比賽,都要最完美地錄製下來,並第一時間傳回到騰訊總部!
    從愛秋娛樂到新超級絡公司乃而騰訊網,像這個華夏國第一門戶網站,也在首頁醒目的位置上開辟了這場比賽的專欄,將所有有關於我的信息第一時間發布到這裏。做為華夏國國內最早涉及即時通訊行業的騰迅公司來說,他擁有的客戶群是龐大的。通過他的宣傳,全國許多不太了解嚴肅音樂的網友,也在第一時間關注起了這個比賽。
    第二首作品《土耳其進行曲》,隻不過,不是莫紮特的,而是貝多芬的。
    世人都很熟悉莫紮特的《土耳其進行曲》,但對於貝多芬的這首《土耳其進行曲》,卻極少有人了解。
    事實上,莫紮特的《土耳其進行曲》並不是一部完整的作品,他本來是莫紮特寫的一部奏鳴曲的第三樂章,由於莫紮特在第三樂章的開頭標記了“土耳其風”的字樣,因此後人便習慣地稱其為“土耳其進行曲。而貝多芬的土耳其進行曲,全稱應該為《“土耳其進行曲”主題變奏曲》,這是一首以‘土耳其進行曲‘為主題而馳名世界的變奏曲。
    實際上,這首樂曲的主題本身並非具有純正的土耳其風格,正如莫紮特的《土耳其進行曲》一樣,隻是反映了當時流行的一種“東方風格。”而在現代人看來,本曲幾乎沒有什麽東方味道。但是由於它具有十分通俗而流暢的旋律,故與莫紮特的同名作品齊名,成為不朽的古典小品。
    雙臂有力地在琴鍵上一抽,一串神氣的短琶音立刻飛揚出來,簡潔而極具節奏化的主題,八分音符均整一貫的節奏,加上十六分音符來提高活潑感,整首曲子聽上去有一種帶有童貞般的單純。
    這是一種很快樂的情緒,以至於我在演奏的時候,許多觀眾都沒有注意到,他們自己的表情,都隨著這琴聲變得生動了許多。
    比起上一首作品來,這首甚至更簡單,僅僅兩分多鍾的演奏,使得這首鋼琴小品有著一股短小精悍的特色。
    然而,就是這樣一首小曲子。在我的手下,卻煥發出了強烈的感染力!那活潑而富有彈性的節奏。聽上去是那麽精致嚴謹,如有實質般從斯坦威中飛了出來。
    巴克豪斯呆在候場室裏,此刻他的神情中有著說不出的虔誠與狂熱。就如同當日在首大魏曉凡第一次聽到我演奏《月光》時的神情一樣。這也難怪,換作任何一個貝多芬迷,聽到如此純正的貝多芬的“聲音”換做誰都會露出這樣的表情的。
    “他居然可以將這首《土耳其進行曲》演奏得這麽棒!上帝,他是怎麽做到了,他還那麽年輕?”聽著我的演奏,巴克豪斯完全被迷住了,那音樂,就如同一道最甘甜的佳釀,深深地迷住了他!
    兩分多鍾的演奏結束了,包括評委在內,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些許遺憾之色,這麽好聽的音樂,可惜是太短了!
    不過,他們很快就意識到了我這位華夏國鋼琴家的不同,連續兩首簡單的小曲子,可到了我的手下,卻都立刻擁有了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煥發出了動人的光彩,這實在是太不簡單的一件事了。
    隻是,我接下來,還會選擇這樣的曲目嗎?每個人都在猜測著。盡管我的演奏很出色,不過,如果我一味地演奏這些簡單的小曲子的話,從技術層麵上並不會擁有太多的優勢,要知道,每位選手的演奏時間是半個小時,這半個小時要演奏四首作品,其中必須包括一首奏鳴曲、一首練習曲和一首樂曲,剩下一首是自選。現在我演奏的樂曲是《愛之夢》,奏鳴曲是貝多芬的《土耳其奏鳴曲》,雖然效果出眾,但從難度、份量上來看,卻還差了一些。而時間上就更短了,不過才過去了八分鍾。
    愛之夢隻有短短的五分鍾,就在這短短的五分鍾裏,我以其細膩的演奏,如歌的旋律,精確的卓度控製。近乎完美地詮釋了這一作品。
    當他的演奏結束的時候,音樂廳裏自發地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三位評委雖然沒有鼓掌,但他們的目光中,卻都是難以掩飾的滿意之色。比起上午的六位選手來,我這位叫李利的華夏國人顯然要出色一些。盡管這首曲子簡單了一點,但能夠彈到這個程度,是這幾位評委之前沒有想到的。
    就在大家紛紛猜測著我接下來會演奏什麽作品時,一聲鏗鏘的和弦響起,帶起一股激濁的音流,頓時讓眾人神情一震!
    在沉殿三連音的襯托下,卻帶有一種似斷實連的效果。這段安靜的音樂,帶著淡淡的哀愁籠罩在人們的心頭,頓時讓人的心靈寧靜了下來。那輕輕在琴鍵上起伏的雙手,仿佛直接拂在了人們心靈深處最柔軟的角落,指尖流淌出的音樂,如同一陣柔和的風,又似幽靜的河流,讓人們淡忘了塵世。
    第二樂章小快板,降大調子三部曲式。
    凡所有奏鳴曲的第二樂章都是慢板的形式,貝多芬的《月光》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這段小快板結構短小精悍,內容卻十分豐富,它如此和諧地出現在第一、第三樂章之間,短短的兩分多鍾,卻如同盛開在懸崖上的一朵白色的小小花朵,那短暫的一瞬,讓人無端生出對人生的諸多感悟。
    極其富有彈性的手腕在琴鍵上跳動著,十分富有活力的音樂歡快地從鋼琴上飛揚開來,演奏者的身體。隨著這音樂做著輕微的舞動,每一個微小的動行,看上去都是如此地充滿活力。
    從來沒有對第二樂章有太多重視的人們,第一次發現了這短短的兩分多鍾裏所包含的精彩。
    短暫的停頓,似乎在預示著人們。激烈的第三樂章即將爆發。
    觀眾和評委們靜靜地等待著。剛剛我這今年輕的鋼琴家已經給了他們太多的驚喜,無論是優美的“愛之夢”還是神氣的“土耳其進行曲”激昂的“革命”而現在。這段聞名於世的“月光”第三樂章,即將在這位年輕人的手下響起,這讓他們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早些聽到。
    驀地,一陣低沉的和弦由弱漸強地響起,初異上去如同水麵上起了些許令人不安的變化,如同一池平靜的水麵漸漸沸騰,而右手迅速飛掠而上的華彩,便如同這不安的總爆發。在最高處激起雪白飛濺的浪花!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和第一樂章的安靜,第二樂章的活潑完全不同。此刻那雙在琴鍵上的手,如同注入了無窮的活力與熱情般,在琴鍵上極快地掠起一串串音流,宣泄著我的情緒!
    連續的八分音符,在左右手的協同下,營造出一陣緊張、不安的氣氛。經過短暫的展開部後,這種不安被一連串的上行琶音表現得更為明顯。從側麵看過去,我右手的五根手指,始終保持著垂直於琴鍵的角度,迅速而又敏捷地抬指、觸鍵。力度的鏈接堪稱完美,單單是看那一雙手,就給人以一種極致的美的享受!
    “這真是絕美的月光,這今年輕人,他簡直就是貝多芬的化身,上帝!怎麽會有人將月光演奏得如此完美!”德國鋼琴家巴克豪斯此刻如同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寶藏般。沒有人可以理解一個狂熱的貝多芬迷在聽到如此純正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時的心情,如果不是僅存的一絲理性告訴他這是在比賽,如果不是他的大腦告訴他不能打斷如此精彩的演奏,恐怕他早已迫不及待地衝上舞台,衝那個華夏國鋼琴家傾訴他自己此刻的激動心情了!
    而其他人的反應,雖然不像巴克豪斯那樣激動,但無疑也都被這演奏感染了。這段音樂是貝多芬所有的鋼琴奏鳴曲中最廣為人知的一段。在場的鋼琴家們和評委們更是沒有一個沒有彈過的,正是因為他們演奏過,才更加深刻地體會出,我此刻的演奏究竟達到了一個怎樣的高度!
    收發隨心,渾然天成!或許,隻有用這樣的詞匯,才能形容出我此刻的狀態。
    鋼琴前的我,輕閉著雙目,仿佛是在冥想,隻有在強烈的和弦爆發的時候,我的身體才會隨之猛烈地震動起來,而我睜開的雙眼中,帶著一種無畏的、堅定的光芒,那是一種麵對命運的磨難仍然頑強不屈的眼神!
    這首我再熟悉不過的作品,早已經化作了一種直覺、一種本能,融入到了我的血液裏、骨髓裏,我在演奏的時候,根本不用去考慮技巧、動作,每一次抬指、觸鍵,都是一種本能的反應,我是在演奏,也是在欣賞,在經曆,那些音樂在我的腦海裏勾勒出一副副不同的畫卷,我就像是一位印象派的畫家,在琴鍵上盡情地揮灑著我的靈感!
    曲已終,然而聽者,卻仍然沉浸在才剛的音響世界中,在這琴聲中。人們感到一粒叫作堅定的種子。已然在自己的思想中悄然紮下了根。
    本文由小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