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擔憂

字數:462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名門紀事 !
    “加稅……”李湛看著賈敞送過來的朝廷公文,不置可否的抿著嘴唇。
    現在武威郡麵臨一個問題,就是是否跟著朝廷一起加稅,因為武威郡的賦稅是不上交朝廷的,因此李湛不跟著朝廷一起提稅,朝廷也不會管。
    涵因見賈敞來了,便留他和李湛商談,自己退了出去,這會兒,見賈敞走了,又進來了。見他嘟囔加稅,問道:“怎麽,朝廷要加稅了?”
    李湛點點頭,直接把公文遞給她,說道:“將田稅由十五稅一,增加為十稅一。將商稅的三十稅一增加為十五稅一。鹽稅也加了。”
    涵因笑道:“要是隻交這麽多其實也並不算多,不過這些年土地兼並得厲害,地方上的苛捐雜稅也不少,這樣一來,大戶們自然是又要讓佃農再多交一筆。至於商稅,其實那些商販運東西,過城門要交城門稅,使用車船也要交稅,到了地頭上還要給當地官員和地頭蛇交錢,雖然看起來稅不高,但加起來成本就高了。要不然他們為什麽願意走私。”
    “是啊,百姓要交的錢更多了,但是買東西更貴了。”李湛說道。
    “夫君打算跟不跟上頭一起加稅呢?”涵因問道。
    李湛笑道:“我跟賈先生商量了,現在統轄三地,加上涼州單收的過關稅已經足夠了。不必再加了。而且這三個州的水土並不好,百姓們的出產本來就少,何況大亂剛過,正是應該休養生息的時候,不宜增加百姓們的負擔。何況,其他地方收稅多,我們這裏收稅少。荒地又多,可以吸引不少百姓來開荒。百姓多了,兵源問題也解決了,豈不正好。”
    “不過這件事還是要跟朝廷上奏,雖然稅款不上交了,但也應該遵從朝廷的政令,否則的話,往小裏說是執行不力,往大裏說就是刁買人心,圖謀不軌。”涵因笑道。
    李湛沉吟一下。說道:“嗯,的確應該跟朝廷說一聲,我不說。郭懷安也會上奏。”
    涵因忙提醒道:“你可千萬別說軍費夠用,要不然朝廷讓你把加的稅上交那就慘了。”
    “放心,我何嚐不知道這個道理,讓竹心先生草擬一個奏章,就說武威郡大亂剛平。暫不加稅。我想朝廷應該不會不同意。”李湛笑道。
    “別怪我婆媽,這次麴家的舊人下手,還有王達的人參與,說不定就是受了王通的支使,說明王通在朝中勢力越來越大了。而且他越來越急不可耐的想要推晉王上位了,一定會找一切機會朝咱們下手的。所以現在要事事謹慎。否則就會讓人有機可乘。”涵因說道。
    李湛歎了口氣:“可惜楚王身邊沒有人提點他,不知道會不會被人鑽了空子。”
    “開了府就有屬官了,隻希望即便不是英才。也是些言行謹慎的人。”涵因很是擔心自己的外甥。
    “可惜沒辦法幫到他了。”李湛歎道,屬官都由吏部推薦,並由皇帝過目,當初晉王開府,王通應該是通過吏部塞了自家人的。用起來也順手,但李湛的手卻伸不了那麽長。他連自己想要任命涼州的官員,都被吏部打了回來,更別說楚王的屬官了。
    “也好,咱們不插手,這也是避嫌。”涵因笑道。
    “咱們不插手,你舅舅和你叔叔必然是要動心思的。”說起來,李湛還是有些不甘心的,畢竟這些年都是李德妃養著泰王,唐國公府也沒少為泰王花心思,如今晉封了楚王就出宮了,身邊卻沒有一個唐國公府推薦上去的屬官,實在讓人不甘心。
    涵因笑道:“他們也不會公然站在楚王這邊,最多就是推薦一些族中的子弟和門生便罷了。”
    “你說……靖國公府和沛國公府都插手的話,皇上會不會忌憚楚王?”李湛說道。
    涵因搖搖頭:“皇上沒有忌憚梁王,也沒有忌憚晉王,自然不會忌憚楚王,別忘了,太子位掌握在皇上手裏,天武軍也沒有任何一個皇子能插上手。隻要皇子們跟軍隊沒有關聯,皇上有什麽好怕的。”
    李湛一笑:“照你這麽說,我插不上手反倒是對楚王有好處了。”
    “自古皇子跟軍隊牽牽連連都是大忌。以後也要注意,不能跟楚王往來,免得被扣上結交皇子的罪名。”涵因說道。
    “嗯,這件事也要跟母親說一聲,讓家裏人不要跟楚王親近結交,免得犯了皇上的忌諱,或者被人抓住把柄。”李湛說道:“若是你二舅和二叔都插手的話,再跟咱們家來往,說不定皇上會懷疑我借助楚王,跟朝中大臣勾結呢。”
    王通不掌兵所以反而沒有這樣的忌諱,放開手腳給晉王招攬人才,擴散晉王的賢名,李湛卻顧慮重重。
    涵因跟李湛說了會兒話,便被慕雲叫走了。照水樓被燒毀了,需要在原址上重建,工匠已經把新樓的樣式拿了過來,慕雲讓涵因看看滿不滿意,需不需要改進。
    涵因看了一下圖樣,還跟原先的照水樓差不多的樣子,說道:“嗯,我看挺好的,就這麽建吧。”
    慕雲笑道:“之前夫人不是說想要那個……什麽台……”
    “沒什麽,我自己瞎想的。”涵因笑道,她後來才意識到這個時代陽台這個詞不能亂說,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昔者先王嚐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
    因此陽台便是指男女交歡的場所,還好她隻是當時跟慕雲隨便一提,這要是傳出去可是鬧了笑話。
    再說,她對建築一竅不通,可不好提什麽意見,古代沒有工程力學,一切設計都靠經驗,隨便改動,萬一塌了豈不是把自己砸在裏頭了。
    涵因不想多提這個詞,也怕慕雲忽然想起來,便轉移話題問道:“對了,那個於天霖有消息嗎?”
    慕雲搖搖頭:“賈先生說通緝文書和畫像都已經發到各州府、縣府了,但是都沒有消息。恐怕不是那麽輕易能抓住的。”
    “也是,他的武功跟義兄差不多,想要抓住哪有那麽容易。何況,說不定就是王通護著他的。”涵因冷笑道:“不過這也足夠讓他有一段時間不敢出來了。”有這樣一個武功高強的人正在想盡辦法殺掉自己,這種感覺並不美好。
    盼晴走過來,說道:“夫人,五十個女兵初步已經訓好了,把她們安排在哪裏?”
    涵因想了想:“就讓她們住在府後麵的跨院裏。十人一夥,每夥設夥長,其中兩夥貼身護衛我,另外三火輪流在二門裏巡視。貼身護衛的,每十天輪換一夥。”
    盼晴應了吩咐,去分配任務了。
    不一時,李令彥來給涵因請安,他咬了咬嘴唇,說道:“母親,我可否去同窗家裏做客……”
    涵因笑道:“好啊,哪位同窗?”
    李令彥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就是李和。”
    原來他跟李和經過這次同生共死的經曆,兩人關係一下子融洽了起來,李和不僅不再作弄李令彥,還主動跟他交好,請他去自家做客。
    涵因笑道:“這是好事,就去吧,隻是見到他家長輩,莫要失禮。”
    李令彥笑道:“是,母親,您放心吧,我不會丟臉的。嗯……父親會同意嗎?”李令彥有些擔心,之前他被綁的時候,他的父親也在府外,因為被侍衛攔住不讓他進來,他氣惱擔憂之下對都督府的侍衛大罵了起來,而且言語之中有責怪李令彥連累了他兒子的意思。雖然李湛回來之後,他沒敢再說什麽,不過之前跟涵因發生過衝突,之後又有這種事,李湛能對他有好臉色才怪呢。
    涵因笑著鼓勵道:“你父親也是講道理的,你自己去跟父親說就是了,他不會不答應的。”見李令彥臉上還是有躊躇之色,涵因笑道:“他是你父親,心裏最疼愛你不過了,你怕什麽呢。”
    李令彥咽了一口唾液,點點頭,走進了屋子,他的手攥著拳頭,還微微有些顫抖。
    過了一會兒,他從屋子裏出來了,對涵因露出一個大大的笑容:“父親同意了。”
    而皇帝此時也正對著吏部舉薦的楚王屬官名單冷笑,他對劉公公說道:“你看看這些家夥,瞅著一點機會,這就都蹦出來了。”
    吏部舉薦的名單上,都是各家塞的人,皇帝看著這份的名單,一眼就看出來這裏麵夾帶的私貨。梁王身邊選用的都是寒門,晉王身邊都是王通選定的人,李湛朝中沒人,塞不進來,於是這些家族就想把自家人塞進來。
    但是他們又知道晉王風頭最盛,名聲最好,楚王做太子的可能性不大,想觀望,自己不肯輕易站隊,隻讓一些看起來不相幹的門生和支係子弟過來。皇帝看透了這些世家大族的心思。
    劉公公笑道:“這些人不是一直都這樣嘛。”
    皇帝冷哼了兩聲,說道:“憑他們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