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雨天送傘

字數:4495   加入書籤

A+A-




    第十三章雨天送傘


    “我是打過遼東的,也是在遼東挨過打的。荷蘭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他們離國十萬裏,你說他們沒有一點本事,嗬嗬,我是不相信的。”


    既然事情都已經安頓好了,自己艦隊已經將偵察放出去了,船上還有一千五百武裝到位的陸軍士卒,帶隊的又是自己曾經的副將佟齊鳴,他才有心思坐下來煮茶喝。


    從茶碗中將一小撮茶葉捏起來放進自己的嘴裏麵,嚼吧嚼吧,一邊嚼著一邊想事情。這是跑海的人交給他們的,在海上的時間長了,人容易牙齦流血不止,沒事就嚼嚼茶葉就能預防。結果嚼著嚼著,就變成了一個習慣了。


    “人離鄉賤,物離鄉貴。這種品質的茶葉在我的老家啊,就是買賣的搭頭。可誰知道到了這南洋,卻是值錢的很啊。”


    “噗。”嚼沒有了味道,順口將嘴裏麵的茶葉渣子給吐了出去。


    “提督英明。”


    張百戶坐在對麵喝茶,說實話,前幾個月他還是對這位是有點不服氣的,原本還以為這麽大的一支艦隊出去,就是橫著走的。沒想到這位整日裏麵就是和馬六甲的蘇丹的海盜們打交道,要麽就是去和土人搶地盤,搞得他都有一些不適應。


    可是一當機會出現,這位展示出來的魄力、決斷確實很是令人驚豔。聯合海盜們吃掉了荷蘭人的艦隊,又馬不停蹄的打下了舊港。現在又能有條不紊的籌劃與本地漢人的鬥爭。都讓這位東廠的百戶收起了對於一個隻會打仗的粗胚的輕視之心。


    “英明什麽啊?我在大同遼東挨過打,也在遼東大同殺過人。等皇帝登基,我回到了學院,一年半的時間其實都是被科學院的那幫雜碎和參謀部的那幫瘋子天天虐待。所以,有什麽英明,都不過是被錘沒捶死的經驗罷了。”


    “提督好像不是很看好這些本地漢人的這次動作,也不看好他們能夠勝利?”張百戶將茶碗接過來,換上新茶。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那為什麽提督不直接和他們說出來呢?”


    “鬥米恩,升米仇啊。有些人獲勝的時候,是不能理喻的。你隻有等到他們掉到坑裏麵了,在伸出援手,他們才能刻骨銘心啊。再說了……”


    曹變蛟可以和馬科、白道暉說清楚,但是一定會對張百戶說清楚。他知道皇帝信任自己,也知道自己身邊一定會有皇帝的人。所以,按照他們心中固有的觀念,東廠的人更接近於皇帝眼線的定位。他要把自己做出的決策,思考的過程說給這位聽,其實就是把這些說給軍部和皇帝聽。


    戰場上哪有人會是常勝將軍,但是朝廷裏麵可是有長青的臣子。這裏麵的區別就在忠心和無私四個字上麵。可是,這其中的道理好多領兵的大將都不清楚。


    “我們需要這些人,可不是需要對我們有別的心思的人,對不對。所以,他們掉進坑裏麵,先救誰,再救誰?是不是我們說了算?傷重不治,這總不能怪到我們的頭上了吧。”


    話說開了就好,張百戶會心的一笑,重新給曹提督換了一杯熱茶。


    曹變蛟在蘇門答臘當自己的諸葛亮。


    嶽和聲卻是前腳剛回到了龍岩老家的大門,王承恩就後腳跟了進來。


    德耀青黎四個大字的牌匾,加封兵部尚書銜的聖旨讓整個龍岩嶽家都沸騰了起來,四裏八鄉的獅子都聚集到了嶽家老宅子的門前。


    嶽和聲二十五歲離開家鄉,中舉後也是在山西呆了二十多年,說句實在話,對於家鄉人的熟悉還不如自己滿頭白發的母親。


    撤掉香桉的嶽和聲一臉苦笑的讓自己的老母親去接待來訪的鄉民。自己則是把龍岩縣縣令和王承恩迎到了自己的書房。


    “來來來,王公公,李縣府可能不稀罕,你倒是要好好地品一品,這是老夫自己茶山上的岩茶。這茶啊,在大明可是沒有蘇杭的嫩芽、龍珠之類的有名。和老夫一樣,粗手笨腳的。大葉子老梗的,但是這滋味著實不錯。”


    嶽和聲說起來還是蠻有感情的。


    “說句不中聽的,我這在西北呆了二十年,自己有時候都已經覺得自己是個西北人了,羊肉湯、黑磚茶、老早就習慣了。可是這一回到龍岩,才發現自己還是小時候的口味。”


    “咱家宮中倒是喝的不少,以前這茶宮裏進的少。也不知道陛下是怎麽知道的,這幾年從龍岩買的不少此茶。李縣府可能是不知道,咱家沒有見過你,但是咱家手下采購的可是沒少和你打交道啊。”


    王承恩撿起來銀炭放進紅泥小瓦爐裏麵,看著鐵壺中的水沸騰了,這才舉起鐵壺,高高的將水衝進了放滿了茶葉的茶盞之中。熟練的晃動著茶盞,然後解開蓋子,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這才舉起來大拇指。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麽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裏可以下載  】


    “別說,也不知道是水好還是茶葉好,倒真是比咱家在宮中喝的要香的多。”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莫說這茶葉了,就是那門口的吃食,換個地方都沒有家鄉的好吃。這幾年龍岩越來越好,還真是多虧了王公公。我都不知道,就知道是北方的客人。公公廉潔高義!”李縣府倒是一個聰明人,也沒有特意說什麽。人家來的時候都沒有說自己是宮裏的,自己也就不能那麽的明白。


    “我可是地地道道的山西人,就指望著老大人這次帶回來的陳醋救命呢。”再補充交代一句,省的公公到了京師準備找自己的時候,想不起來自己的名字。但是山西人的龍岩縣令,這可就好記多了。


    幾杯熱茶下肚,三個人都一頭細汗,神清氣爽,兩腋生風。


    “行啦,王公公,其他的旨意你就說了吧。”嶽和聲說道。


    “吃君之祿忠君之事,咱們就是做臣子的,哪有還能讓陛下為難的。我倒是很好奇,我這不是才跟陛下當麵辭了行麽?怎麽?”


    聽到此話,王承恩恭敬地拱拱手。


    “陛下說了,無論如何讓我都不能著急忙慌的,說嶽大人您好不容易有一次回家盡孝的機會,我總得在您這裏待上三天才行。要不然,他於心不忍。”


    朱由檢確實是這麽交代的,但是王承恩的這一副表現,卻既按照陛下的要求做了,又把自己的暗示說的是清清楚楚。


    “哎幼,這話說得。”


    嶽和聲這才判斷出來。他趕緊站立起來,整了整自己的衣服,恭恭敬敬地說道:


    “國家之事,豈是家事能耽誤的。更何況,嶽和聲還有兄弟七人在母親麵前盡孝,還請公公宣布旨意,咱們及早啟程。”


    王承恩這才一咬牙說道:


    “也罷,這次就算是咱家違旨了。”說著招呼自己身邊的隨從進來。


    “陛下有文書和書信給您,嶽大人先看,咱家和李縣府出去給陛下準備些茶葉泉水。”


    一個時辰不到,早早就等候在馬車旁的王承恩就看到了行囊齊整的嶽和聲和他的母親。


    一天一夜不到的時間,兩個人就風塵仆仆地出現在了朱由檢的麵前。


    倒是把正在和孫承宗說話的朱由檢給嚇了一跳。


    反應過來的朱由檢踢了一腳王承恩。


    “朕讓你去,專門給你交代了,無論如何在嶽卿家家裏混吃混喝的過上三天輕鬆日子。你倒是好,按照這個時辰,你怕是在老嶽家中沒有待上三個時辰吧。朕還就是怕別人去了做不好,特特意意的叮囑了你。”


    王承恩一言不發。


    倒是嶽和聲看著有點憔悴的朱由檢說道:


    “君憂臣辱,陛下一副愛護臣子的心,老臣明白。是老臣逼著王公公說的,聖上倒也不用難為公公。”


    朱由檢也隻能一笑說道:


    “行啦,你個老奴才,下去準備的參湯,自己也喝點,給兩位大人也送上來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