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代表全人類?瞬時打臉!我們已經成功了!

字數:8334   加入書籤

A+A-


    現在王浩手下有兩大實驗研究要進行。
    一個是湮滅力場實驗組,cwf043顆粒性材料基本到位,實驗組已經開始圍繞cwf043展開論證。
    他們需要參照cwf043顆粒的形態,重新進行底層基礎架構的研究,並製造出對應的直流強湮滅力場設備。
    cwf043顆粒性材料是非常被看好的。
    實驗組上下都認為,cwf043的力場性能超越cwf041,能夠製造出超過0倍的湮滅力力場。
    另一個大型實驗,就是圍繞核聚變裝置展開了。
    核聚變裝置一直在進行持續的氘氘聚變反應,到現在已經有一個月時間,內部反應基本保持穩定狀態。
    核聚變的持續反應實驗,計劃是持續一個月到三個月,但裝置內部非常穩定的情況下,項目組就決定繼續延長時間,並圍繞核聚變裝置展開一係列的實驗研究,其中就包括激發f射線。
    f射線,是廖建軍的團隊負責。
    但是,圍繞核聚變裝置展開的f射線釋放實驗,也隻能由王浩親自帶隊負責,其他人都不可能獲得權限。
    核聚變工程研究組也在準備著各項實驗。
    很多研究人員更認真準備的是報告和論文,他們都隻是參與一兩個實驗,而不是全部都參加,包括王浩也一樣,他也隻負責f射線激發實驗,其他實驗就不參與了。
    在核聚變裝置的f射線激發實驗前,王浩相對還是比較清閑的,他也在認真的準備報告和論文。
    其中,成果報告是最重要的。
    國際上的輿論都圍繞f射線、氘氘聚變展開,很多人也都在談論核聚變工程研究項目,上級領導層討論一番,就決定裝置內部反應穩定後,就對外公布核聚變持續反應控製的成果。
    這也是為了樹立國際形象。
    在圍繞湮滅力場、超導技術的前沿科技領域,國內對比國際已經遙遙領先,自然要適時的公開一些研究進展,讓全世界所有人都知道,國內已經占據了科技主導地位。
    科技主導地位是很重要的。
    就像是曾經的阿邁瑞肯,擁有最好的科研環境,就能夠吸引無數的精英人才加入。
    有更多的人才,才能研發更高的科技。
    現在國內前沿科技領域,對比阿邁瑞肯是遙遙領先的,也要樹立占據科技主導地位的形象。
    另外,還有一個考慮是,核聚變的研究進展保密根本沒有意義。
    核聚變工程項目太大了。
    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衛星把鏡頭對準了基地中心位置,持續反應的裝置會散發熱量,時間一長就能知道,核聚變持續控製已經取得成功。
    與此同時。
    阿邁瑞肯的高層正不斷召開科技論證會議。
    最高級別的決策層主要關心兩個問題,一個就是湮滅射線,他們找來一大群專家學者,討論湮滅力場點火核聚變以及軍事化用途的可行性。
    另一個就是可控核聚變技術。
    種花家掌握著湮滅射線技術,還依靠f射線進行氘氘聚變點火,而現在他們也製造出了湮滅射線,自然也能夠進行氘氘聚變點火。
    “那麽,是否能開啟核聚變的研究?”
    這是決策人的疑問。
    當召開相關會議的時候,一大群的科學家都支持開啟研究項目,因為他們都希望能夠參與其中。
    核聚變的研究,肯定是超大型的科研項目。
    參與其中,百利而無一害。
    但針對開啟核聚變的研究,學術界多數人是不看好的,他們對點火氘氘聚變很感興趣,但點火核聚變和控製核聚變無關。
    核聚變研究的主要難點在於‘控製’,所以才會叫做‘可控核聚變技術’,至於怎麽點火,就隻是一個技術難點而已。
    “實現氘氘聚變的點火,又能怎麽樣呢?”
    “這和控製核聚變完全沒有關係!”
    “隻要把氘氘聚變,想象成氘氚聚變,就知道我們掌握了氘氘聚變的點火,也根本沒多大意義。”
    “因為我們也不能控製氘氚聚變……”
    “首先要實現難度低的氘氚聚變,再加上氘氘聚變的點火技術,來近一步控製氘氘聚變。”
    很多學者不看好的同時,也開始討論具體的問題,“難點太多了,包括設計,包括材料都是問題。”
    “托卡馬克裝置並不完善,甚至說,那隻是理想狀態的設計,有很多待解決的問題,他們的核心技術是湮滅力場裝置,據說也用了托卡馬克裝置……”
    “不管怎麽說,他們還沒有取得成功!”
    一大堆的議論,一大堆的想加入,一大堆的不看好。
    針對核聚變大型工程研究項目,就隻是召開幾次科技會議,顯然討論不會有結果。
    阿邁瑞肯決策層更重視另一個問題湮滅射線。
    f射線被認為是一種軍事科技,他們可以接受在前沿科技領域落後,但不能接受軍事科技的落後。
    阿邁瑞肯擁有的國際地位,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極為強大的軍事力量。
    現在前沿科技領域相關的軍事科技,阿邁瑞肯已經處在絕對的下風,他們知道要保持國際地位,就必須要把軍事科技提升上來。
    最少,要知道出反重力飛行器。
    最少,也要投入研發湮滅射線發生技術。
    這兩點很關鍵。
    當想到種花家掌握的高端技術,好多軍事領域的人士都開始焦慮了,因為他們無法再對種花家形成軍事威懾。
    湮滅射線技術,甚至打破了國際軍事力量的平衡。
    原來是各個國家掌握的核武器進行相互威懾,一旦使用了核武器也就意味著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那可能是毀滅性的。
    當然,不計後果的使用核武器,現在依舊是毀滅性的,但湮滅射線技術影響下,核武器的威懾力相對小了很多。
    如果再過幾年呢?
    種花家的技術再提升,就可能掌握很多不敢想象的高端軍事手段。
    有個中將級軍官就說道,“現在隻是地麵上發射湮滅射線,從實驗中來看,覆蓋距離是有限的,最多能威脅到近地衛星。”
    “以後呢?”
    “如果他們再繼續研究,比如製造出能釋放f射線的近地衛星,到時候,我們本土都會非常危險……”
    很多人聽罷心有戚戚。
    f射線是能引爆核彈的,太空上有了釋放f射線的衛星,就能瞄準核基地進行直接打擊。
    到時候,本土的核武儲備就成了埋在家裏的巨型炸彈,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被對手引爆。
    那實在太可怕了!
    國際輿論依舊沸騰。
    很多人都在討論核聚變、氘氘聚變以及神秘的湮滅射線,一時間科技話題成為了主流。
    格魯姆湖計劃項目組也被輿論高度讚揚。
    恩波利庫博的能力被認可,他帶領湮滅組織製造出了強湮滅力場發生裝置,隨後到了格魯姆湖計劃項目組,又快速發現湮滅射線,其帶隊研發能力無疑是非常優秀的。
    當然,庫博再優秀,也肯定趕不上王浩。
    在圍繞湮滅力場、超導技術的前沿科技領域,王浩才是真正的第一人,科羅特詹姆斯發現的湮滅射線,其發生技術早已被王浩團隊掌握。
    湮滅組織成了失落的一方。
    他們被遺忘了。
    現在科技領域都沒人比尤拉伊諾沃提尼更鬱悶,他們早已通過磁幹涉的方式製造出了外在的範圍性強湮滅力場。
    結果……
    “我們沒有在這個方向上繼續研究。”
    “當時還以為是大規模製造磁化材料的技術,更主要是,製造出的範圍力場的強度持續衰減……”
    “誰能想到,還可以激發出去?”
    尤拉伊諾沃提尼越說就越鬱悶,他們照著方向繼續研究下去,肯定會發現湮滅射線。
    但他們沒有。
    “一定是科羅特!”
    “這家夥早就想到了縮小磁場漏點,隻是堅持不說出來,一直等回到格魯姆湖項目組,才繼續研究……”
    “庫博也一樣。”
    比爾布萊恩也不由得歎氣。
    現在的情況是,格魯姆湖計劃項目組形式一片大好,他們發現了湮滅射線以後,就繼續進行後續的研究,並確定湮滅射線的強度超越內部強湮滅力場薄層,數值甚至超過了8倍率。
    以此,他們製造出了含有一階鋰的磁化材料,後續還公布報告說,“疑似發現了一階碳。”
    從力場強度來分析,是有可能的。
    “我們下一步怎麽做?”比爾布萊恩帶著鬱悶問道。
    尤拉伊諾沃提尼歎氣道,“還能怎麽做?我們唯一的方向,隻能是順著庫博的研究繼續。”
    “製造湮滅射線。”
    “再利用湮滅射線製造磁化材料,複刻他們的實驗……”
    “哎”
    諾沃提尼和布萊恩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長歎了口氣。
    一周後。
    阿邁瑞肯白房子的發布會,一號決策人出現在會場,並公開談論起科技相關的研發支持計劃。
    他首先說起了湮滅射線,並繼續譴責種花家利用湮滅射線技術擊毀衛星,“我們非常確定這個消息。”
    “當時我們的判斷就是,衛星疑似被射線類的武器擊中,隻不過當時不知道有湮滅射線。”
    “我們對他們的做法表示遺憾。”
    “以其他國家的商用衛星為目標,進行太空武器技術的實驗,和強盜也沒什麽不同……”
    在一整套的譴責話語後,一號決策人說起了科技問題,“我們未來準備投入兩個方向的研究。”
    “一個是湮滅射線。”
    “我們可不像有些國家,竟然把湮滅射線當做衛星武器。我們研究湮滅射線,目的是為了核聚變點火。”
    “是的,大家想的沒錯,我們準備大規模支持的是控製核聚變的研究,而且是氘氘聚變,人類最理想的清潔能源。”
    “我們會圍繞氘氘聚變的控製,展開一係列的科研支持計劃,為人類最終實現清潔能源做出貢獻!”
    一號決策人的話語鏗鏘有力,尤其說起‘帶領人類實現清潔能源’時,他仿佛化身人類科技發展的引導者。
    他後續的話也是如此,“核聚變、氘氘聚變,便是龐大的研究工程,我相信隻有阿邁瑞肯,才能實現如此宏偉而龐大的計劃。”
    “我們會組織最龐大的科學家團隊,並給與充分的經費支持,調動一切可調動的力量,舉國之力做研發。”
    “我們的目標是,帶領人類實現控製氘氘聚變……”
    “那是個偉大的目標!”
    “我們也將會實現偉大的成功!”
    一號決策人連續說了很多。
    他仿佛成了清潔能源的代言人,人類科技的引導者,站在所有人的最前麵,引導著人類走向成功。
    這次新聞發布會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雖然種花家已經開啟了核聚變工程項目,並且被公認掌握著最高端的前沿科技,但國際輿論並不看好相關的研究。
    阿邁瑞肯就不一樣了。
    過去的百年曆史上,阿邁瑞肯取得了很多科技領域的成功,包括曼哈頓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等等。
    格魯姆湖計劃談不上成功,但到現在也有了很大進步。
    如果是開啟核聚變工程項目,更多的人相信阿邁瑞肯會率先取得成功,因為他們確實能組織最龐大的科學家團隊,也能給與龐大的經費支持。
    會後。
    國際輿論中出現了大量的報道和討論,“阿邁瑞肯也宣布要研究核聚變了,而且是氘氘聚變。”
    “種花家早就開始了。”
    “但是,先開始的不一定能成功,我還是更相信阿邁瑞肯。”
    “計劃,還隻是計劃,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計劃能通過,一號決策人肯定會極力遊說讓其他人支持……”
    “速度應該會很快。”
    “也不一定。”
    國際輿論眾說紛紜中,種花家忽然傳出一條消息,一下子把相關輿論全部壓了下去。
    那是來自核聚變工程總公司。
    核聚變工程總公司就是為了核聚變的研究而組建的。
    核聚變控製實驗還在進行中,公司也隻是搭建了主體構架,連官方網站都隻是剛對外開放。
    這天核聚變工程總公司的官方網站,很低調的公布了一則消息,“通過工程項目組全體成員的努力,在王浩院士、湯建軍院士、王燁院士等人的帶領下,我們的核聚變持續反應實驗取得了階段性成功。”
    “核聚變的中心裝置內部,氘氘聚變已經持續了超過一個月,設備內外檢測一切穩定。”
    “公司有理由相信,我們的團隊已經掌握了控製核聚變技術,並將會圍繞中心裝置建造大型發電廠。”
    “恭喜研究組攻克了難關,取得了階段性成功,為未來核聚變技術的應用打下堅實基礎……”
    無彈窗相關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