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找到城池

字數:3531   加入書籤

A+A-




    南洋之霸主!
    “瓦納希,你見過這樣的物體?”孫浩雙手抓著瓦納希的肩膀激動的問道。有城牆就會有人,而有中國款式城牆的地方必定會有中國人,所以孫浩無比的激動。自己這幾天都快瘋了,連個說完的人都沒有,這差點逼壞了孫浩。
    由於雙方言語不通,瓦納希也回答不了孫浩的問題。
    “在哪裏見過?”孫浩又問道。
    瓦納希根本就聽不懂孫浩的語言,但她很聰明,思考了一會,仿佛是在領悟孫浩話語的意思。一會之後,瓦納希用手指著河對麵的山腳下。
    那邊怎麽會有城牆?孫浩順著瓦納希指著的方向看去,出了山腳下茂密的深林之外,其他什麽也沒看到。難道城池隱藏在茂密的深林裏麵?孫浩心裏想道。
    這樣想之後,孫浩就趕緊帶著瓦納希回到部落,然後叫上100人的土著部隊,全副武裝的坐著木筏過河,往遠處的山腳進發。
    幾個小時之後,100來人快走到山腳下時,卻被一條起碼寬有一公裏左右的河流擋在前麵,孫浩於是下令砍伐樹木做渡河的木筏。
    成功渡河之後,大家往山腳下走去。
    才走不遠,孫浩就發現這裏曾經有人類活動過的痕跡,年代也不是很久遠,被砍伐過的一些樹樁不是長出新的粗大枝條,就是被樹葉枯枝或是青苔掩蓋了。
    孫浩仔細查看這些被砍伐的樹樁,發現都是被利器砍斷的,這些被砍掉的樹木絕對不是土著石頭斧子所造成的,難道這裏以前有漢人居住過?孫浩心裏想道。
    查看之後,孫浩帶著大家往山腳進發,半個小時以後,孫浩看到茂密的深林中隱隱有一座城池,看到之後,孫浩心裏大喜,難道這裏有漢人居住?
    當孫浩帶著100來人很快就來到一座高大的城池麵前時,看到這城牆上麵都已經長滿青苔,很多木藤也爬在城牆上麵。
    這城池很大,由於被樹木遮掩著,孫浩也難以估計這城池到底有多大?
    城牆起碼有15米左右的高度,射擊垛口,閣樓這些都有,完全就是華夏古代的建築風格,隻是沒看到一個人影。城牆上甚至長了一些小樹,寬大的護城河也荒廢了,好像多年沒人管理一樣。護城河裏麵飄滿了掉落下來的樹葉,也長了很多水草,時不時還看到一些魚兒在水中遊來遊去。
    雖然是荒廢的城牆,但是孫浩心裏還是很高興,有城牆,就證明以前有人到這裏居住過,還是人數不少的規模,不然也建不起規模那麽大的城池。
    孫浩順著護城河尋找城門,想進城去看看究竟。
    半個小時之後,孫浩終於找到了城門。不過寬大的城門上麵包裹的鐵皮已經鏽跡斑斑,吊橋依舊是拉起來的,上麵的鐵鏈也是鏽跡斑斑,仿佛隨時都會斷裂一樣。城門下麵已經長出很多小樹,隱隱可見全是小草和枯葉下麵鋪設的石板。
    這城池由於沒人管理,顯得有些荒涼,加上青苔,詭異的樹藤包裹,這城池倒像一座鬼城一般。
    孫浩仔細看了一下城池大門上麵城牆上的字,雖然青苔樹藤密布,但依稀可見上麵寫著“複明城”幾個蒼勁有力的鎏金大字。
    複明城?難道這裏被原先的居民叫著複明的地方?不對,這完全不符合邏輯。難道?孫浩突然想到明朝滅亡時,有一些皇帝的後裔逃到南洋,澳洲,東亞等地。
    曆史記載當年皇帝下令一些主要將領保護著自己的後裔到南洋,東亞等地發展,以圖他日再奪回大明江山,這城池難道是?
    孫浩想到有可能是大明後裔的人,激動的馬上下令渡過護城河,爬樹進城,自己也跟著一起爬了上去。
    爬上城牆之後,孫浩看到城牆的走道上已經被厚厚的樹葉枯枝鋪滿,一層綠色的青苔幾乎把走道全部淹沒。
    接著,孫浩招呼幾十個土著,慢慢的把城門的吊橋放下,然後把城門大開。
    城門打開之後,孫浩用望遠鏡仔細打量著城裏麵的建築。
    這些建築造型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庭院又有單簷廡殿、重簷廡殿。歇山有單簷歇山、重簷歇山、三滴水樓閣歇山、大屋簷歇山、卷棚歇山等,既有一層,也有兩層到三層的樓房,攢尖建築則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圓形、單簷、重簷、多層簷等多種形式。
    苑裏有歲寒不雕的蒼鬆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瓏假山,樓、閣、亭、榭掩映其間,幽美而恬靜。宮殿、壇廟、寺院等大型建築物,鼓樓、鍾樓,庭院,一條寬10幾米的大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
    可惜的是有一些建築已經搖搖欲墜,瓦片上也全是青苔跟樹葉,城池麵全是後來長起來的小樹跟野草,顯的相當荒涼。
    孫浩一行人走下城牆之後,就往遠處最大的一處庭院走去。雖然這城裏麵的建築很宏偉,但卻鬼影都沒看到一個,到是老鼠和蛇,飛鳥也很多。野草,枯葉到處都是。顯得極其陰深,甚至帶著一絲絲恐怖,偌是在晚上,鬼都要打死人。
    一行人走近那座最大的庭院之後,孫浩看到庭院大門上掛著“定王府”幾個鎏金大字的牌匾,兩尊重達幾噸的麒麟瑞獸放在大門兩邊,仿佛在守衛著這座庭院的主人一般。
    定王?孫浩也不知道定王是哪個厲害人物。孫浩對大明的曆史不是很了解,難道是崇禎皇帝的兒子?孫浩心裏想道。
    幾人用力推開了王府大門,進門之後,孫浩帶領著100來人不斷的穿梭在這座雄偉的庭院。
    看到這些建築四角上各有一隻吉祥瑞獸,生動形象,栩栩如生。高大的庭院木構架有抬梁、穿鬥、井幹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穿鬥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連起來成為排架,然後用枋、檁鬥接而成。院牆上有彩繪和雕飾。彩畫多出現於內外簷的梁枋、鬥拱及室內天花、藻井和柱頭上,構圖與構件形狀密切結合,繪製精巧,色彩豐富。
    走完整個庭院,孫浩以房間裏麵的灰塵,院牆裏麵野草,小樹木的高度判斷,覺得這裏的人最多消失6年左右。
    這裏的建築特色完全是明朝風格,看到這些建築,以及很多房間裏麵的字畫,瓷器,生活用具,盔甲等,孫浩更加確定了以前這裏就是大明王朝的人在這裏居住。
    這些人為什麽會消失?以這座城的建築規模,最少可以居住30萬人左右,30萬人怎麽說沒就沒了呢?難道是搬遷了?但又不像,偌是搬遷應該把這裏的生活物資搬走,因為孫浩看到很多生活工具,用具都在,所以把搬遷的想法被孫浩排開在外。
    走出定王府,不遠處,孫浩看到一座比定王府稍小的庭院,一行人走近之後,孫浩看到一塊“錦衛府”的大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