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小鋼鐵船和罐頭

字數:6058   加入書籤

A+A-


    要說袁崇煥有沒有才華。
    有。
    但要問他有沒有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的才華。
    沒有。
    不但沒有。
    他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就是屁股方向的問題。
    對於他的爭論,到幾百年後仍然分為兩個派係,糾纏不清。
    都說看一個人,要看他當下的環境做了什麽。而不是看他可能會做什麽。
    朱由檢不懂,也懶得懂這些道理。
    人才那麽多,我不用你不就行了,你有沒有天大的本事。
    這也就是從來不打算用袁崇煥的原因。
    而此時將他弄出來,一方麵是孫承宗的麵子和影響力,另一方麵是稅改是個得罪人的活。
    有功不賞、有過必罰。
    就看袁崇煥做成什麽樣兒了。
    袁崇煥自然是不知道陛下對他的惡感,此時正竭力地感謝自己這個再次將自己推上仕途的老師。
    《控衛在此》
    “老師,學生敬您一杯,若不是您,學生此時恐怕還在鄉下種菜呢!老師大恩大德,永生不敢或忘!”說完,端起手中的酒杯一飲而盡。
    “自如。無需謝我。我年紀大了,能幫你一點是一點,但未來的路還是要你自己走。陛下雖然命我為主,但恐怕具體事務還是要你多多操勞。我觀陛下是個眼裏不揉沙子的人,你這些年又不在官場走動,一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萬事站在陛下的角度去考慮,站在國家的角度去考慮。不然出了岔子,為師也保不住你。”
    他此次進京,確實感到了京城的陌生,內閣變了,六部變了。最重要的,皇帝也變了。他感覺陛下對自己並無太多好感,特別是袁崇煥,像是根本不願意用他。他不知道為什麽,難道是陛下昏庸?識人不明?說出去誰信?
    “老師,學生明白。學生一定會注意的!”袁崇煥滿口答應,心裏卻滿是不以為然。
    孫承宗自然看的出來袁崇煥的不在乎,默默歎了口氣,不再多言。
    “老師,咱們什麽時候赴任?陛下說了沒有?”
    “陛下的意思是,盡快進京,辦理好各項手續後立刻永平府推廣稅改。”
    “好!那老師休息一晚,明日一早咱們就出發如何?”
    “好。”
    孫承宗點了點頭。
    酒宴結束後,袁崇煥回了自己的住處,滿懷期待的收拾行李,準備明日一早出發。
    “父親,他怎麽能這樣?你剛到家,陛下又沒說不能多休息兩天。他倒是著急!哼!”孫承宗的兒子孫鉁不滿地說道。
    “少說兩句。”孫承宗臉上難看,也是有些生氣。
    第二日
    袁崇煥早早地起了床,收拾好東西等待出發。
    幾天後,他們再次來到了京城,到吏部辦理了一應手續。
    令袁崇煥失望的是,陛下根本沒有召見他。
    隻是派一個宦官向他們傳令讓他們即刻出發,並調撥了一千京營士兵供他調遣。
    聽到有士兵差遣,袁崇煥興奮了起來。
    時隔近六年,自己又再次統帥軍隊。
    六年!
    知道我這六年是怎麽過的麽!?
    袁崇煥意氣風發!
    覺得自己又支棱起來了,跟孫承宗一起帶著人離京開往了永平府。
    李自成這邊,在京城修整了幾日之後,再次出京了,這次的目標是封地在濟南的德王。
    幾十萬宗室,也不是個個都有錢,朱由檢的打算就是先將所有的藩王犁一遍。若是老老實實的配合什麽都好說,若是不老實,就沒什麽好說的了。
    三月初八
    王徵傳來了一個好消息。
    鋼鐵蒸汽船造出來了。
    朱由檢聽了十分驚喜,立刻帶著人來到了天津,見到了王徵。
    “王卿,船在何處?”
    “陛下請隨我來。”王徵也不廢話,帶著朱由檢就往泊船的地方走去。
    不一會兒,朱由檢看到了停靠在海邊的鋼鐵輪船。
    “就這?”朱由檢指著那個看起來不過二三十米的輪船皺著眉頭問道。
    “是啊!陛下可是覺得有些小?”
    “確實不大。”
    “濃縮的都是精華!這種新船航速比木質蒸汽船快上不少。並且抵禦風浪的能力更強。就是有個缺點。”
    “什麽?”
    “造價要高一點。”
    “那都是小事兒。這船能造大一些麽?”
    “自然是可以,就是要耗費更多的鋼材。”
    朱由檢瞪了王徵一眼,這話說了跟沒說差不多。
    “那為何不再造大一點?”
    “現在還是實驗階段,陛下可能沒發現,這艘輪船並不是明輪。”
    誒?
    朱由檢又看了一眼,還真是。
    “這艘船用的螺旋槳?”
    “正是!”王徵一臉的自豪。
    朱由檢知道這小老頭為啥給自己報喜了,原來搞出了螺旋槳。
    “臣之前在試圖在木質輪船上裝上螺旋推進裝置,雖然可以正常運行,但是裝上之後震動極大,後來臣又造了這條鋼鐵結構的小輪船,這個問題改善了不少。但是螺旋槳軸軸承對材質的要求很高,要想做出更大的船,恐怕還需要不斷改進。”
    “不用氣餒,你這研究速度已經很快了。”朱由檢勉勵道。
    “陛下說笑了,若不是陛下給了臣現成的圖紙和各種資料,這輪船恐怕是連想都不敢想!臣隻能算是一個執行者,陛下才是偉大的發明者!”王徵一本正經地拍著馬屁。
    無論是火車還是輪船,雖然都是他搗鼓出來的,但是各種模型、數據資料都是陛下提供的,造出來了還讓他以自己的表字命名,他自然不敢居功。
    “哎!不能這樣說。朕雖然有些想法,但付諸行動的還是王卿你。若是沒有你,朕有再多的想法也是空談!倒不如說是咱們雙劍合璧!?哈哈。”
    “求陛下為此鋼鐵廠賜名!”
    “不叫良輔號了?”朱由檢揶揄道。
    “不叫了。”王徵老臉一紅,第一艘火車和第一艘輪船都以他的表字命名,這第一艘鋼鐵船再搶名字就太不厚道了。
    “那就叫德約號吧。”
    朱由檢想了想說道。德約是他的表字,隻不過很少用到罷了,因為沒人敢叫。
    “好名字!”王徵立刻大叫道。
    別管啥名字,誇就對了。
    “好了,讓人將德約號開一圈,朕看看航速如何。”
    “是陛下!”
    王徵興奮地跑去命人開船,過了一會兒,又跑到朱由檢麵前。
    “陛下,您要不要一起登船?”
    “登船!?不要不要!”朱由檢立刻拒絕了王徵的提議。
    “此船非常堅固,航行起來相當平穩,陛下不必擔心。”
    “不去!朕暈船。”
    “那好吧!”王徵有些失望。
    朱由檢隨便找了個由頭拒絕了王徵的熱情邀約。
    開什麽玩笑。
    他這輩子都不可能坐船出行。
    輪船在嗚嗚聲中緩緩離開了港口,雖然船身不大,但通體在陽光下反射的金屬色澤,讓他有了無與倫比的氣勢。朱由檢一陣感慨,這玩意兒領先了世界二百多年,被自己給弄出來了。有掛就是吊!
    “現在木殼明輪船有多少艘?”
    “回陛下,現在木殼明輪船一共造了二十三艘。”
    “二十三艘,還不夠,接著造。”
    “可眼下沒什麽戰事,造船消耗可是不少啊。”
    “說不定很快就要打仗了呢?”朱由檢笑著說道。“總不能到用的時候再造吧?放心吧,隻要造出來,就一定有他的用途。”
    “是,陛下!”
    “你們平常吃大海裏的魚嗎?”朱由檢突然問道。
    “吃,海魚味道鮮美,臣很喜歡吃。附近有漁民養殖海鮮,海帶,紫菜什麽都有,臣最喜歡吃海兔。”
    朱由檢愣了愣,這老王是陝西人吧,愛上了吃海鮮?
    “你說,若是大規模的出海捕撈,能不能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百姓的饑饉?”
    “陛下是說出海捕魚,供內陸百姓食用?”
    “對。”
    “恐怕不行,國內這麽多百姓,得捕撈多少才能供上吃的。”
    “現在不是有蒸汽船了麽?可以用更少的人手,航行到更遠的地方捕撈啊。”
    “那保存也是個大問題,必須要短期內曬幹才行。”
    “做成罐頭。”
    “罐頭?”
    “對!罐頭!”
    說著,朱由檢掏出一盒魚罐頭。
    “這種罐頭的特點就是重油重鹽,保質期長,方便運輸。”
    “這”
    王徵手裏拿著鳳尾魚罐頭,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