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龍顏大悅
字數:3879 加入書籤
張旭聽張輔老人說完采礦方法,不禁感歎起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位祖宗還真是給力。
同樣也在此時,他猛然想起,自己根本不知道銀礦石長什麽樣,也不知道這種東西該如何提煉,所以繼續出言問詢。
張輔聽了張旭的話,無奈的搖了搖頭,苦笑著說:
“我年輕時候去開采的是銅礦石。”
張旭聽了多少有些失望,使勁的揉了揉腦袋,愣愣的想出路。張輔繼續說:
“當初聽老一輩說起過,曾經有人在山上見到過銀礦石,據說是白色的,日頭一照閃著光澤;那位老人把礦石用碾子壓碎以後,製成石粉,賣到了蘇杭一帶的私鑄作坊。”
張旭聞言點了點頭,雖然這老人不知道銀礦石的提煉方法,總還是給自己找了一條出路。
想想自己坐擁銀山,即便廉價出售石粉,利潤也是很可觀的。
自此,張旭終於開始了他的挖礦夢,想想遠比當初在大同挖煤要強得多,畢竟在平陽山地下埋著白花花的銀子。
通過張輔老人的指教,總算鑿開了山石,外麵的山石大多都是雜色的,有的發紅有的發青,始終沒發現那種白色的礦石。
這種火燒的辦法雖然有效,但是要燒紅山石需要大量的時間。
張旭為了節省時間,又把這些民工分成了黑白兩班,晚上專門留幾個民工生火,白天的時候,其他民工開采山石。
由於張旭每天晚上都會給這些民工結算工錢,他們一個個跟打了雞血似得,幹的異常起勁。
五天時間過去了,最深的礦洞已經挖了六七米,雜色的山石之中,終於出現一層白色的礦石。
張旭拿到第一塊礦石掂了掂,發現分量很重,顯然裏麵含有金屬元素。
作為族長的張輔,上山以後成為了張旭的工長,不但每天帶著民工挖礦石、安排日夜輪流做工,而且把後續工作也準備的很妥當。
得知張旭要挖銀礦的當天,他便打發人請來城裏的石匠,特意做了個銀碾子,隻等著煉出礦石以後,先給碾成銀粉。
經過簡單的加工,張旭從碾子上拿起一把石粉,也不禁抱怨起自己,早知道會遇到銀礦,前世上學就應該報個采礦專業。
當然,現在說什麽都已經晚了,穿越這種技能,應該沒有往返車票,也不知道要從什麽地方上路!
雖然民工們開采的速度挺快,但是也僅有山後的四號礦坑裏發現了礦石,也僅有薄薄的一層。
其他三個礦坑裏挖出來的,還都是形態各異的山石……
永豐縣城王家,王鎮一副大老爺的模樣坐在太師椅上,看向剛剛進門的年輕兄弟問話:
“王乾,去看過了嗎?張家灣的水田怎麽樣?”
“那三百畝水田,還真是不錯,比別處的莊家硬生生高出一大截。”
“你雇些民工建個莊戶院,到了農忙時節,也好打發些佃戶去除草。”王鎮又交代道。
“此事小弟已經想到了,隻是張家灣相距縣城有四五十裏路程,從城裏打發工匠前去實在不方便。”王乾解釋道。
“你這腦袋可真夠笨的,如今張家灣把田賣給了咱們兄弟,沒了田地以後他們都是佃戶,在張家灣雇傭民夫就好,何必還要來城裏找民工?”
“去過了,張家灣的勞力都讓張輔帶上了平陽山,給姓張的將軍做工去了,整個村子裏也隻剩些老弱病殘。”
王鎮聽了王乾這番話,一雙牛眼頓時瞪了起來,喃喃自語道:
“我跟胡縣令打聽過了,姓張的隻帶了十幾個兵,找那麽多民夫做什麽?”
“不好說,自從姓張的上門,小弟就覺得不踏實。”
“慌什麽?小小的四品將軍而已,難不成他還能翻了天?你出去打聽清楚,姓張的到底在平陽山幹什麽?”王鎮先訓斥一句,又交待了一番……
燕京順天府:紫禁城乾清宮,這日早朝,於謙率先拿著兵部文書出班啟奏:
“陛下,信武將軍張旭,在永豐縣發現銀礦,由兵部八百裏加急文書送來京城,請陛下裁奪。”
“呈上來。”朱祁鈺答道。
隨行太監成敬邁步走下玉階,從於謙手裏接過兵部文書,呈送給朱祁鈺。
朱祁鈺打開文書仔細看了一遍,才出言詢問:
“張旭,莫非是救回太上皇的那位?”
“正是他,張旭奉聖旨前往永豐縣屯田,據說在開墾荒地期間發現了銀礦。”於謙繼續回答。
“這位小將軍,還真是朕的福將。”朱祁鎮感歎道。
“回陛下,張旭乃是土木堡的逃兵,不堪委以重任。”給事中程信又出班講道。
“程信,你可否跟張旭有個人恩怨?整天揪著土木堡的事不放?本官與張旭都是土木堡的逃兵,也是一起迎回的太上皇,總算可以將功補過了吧?”楊善忿忿不平的問。
“大人乃文官,不能上陣殺敵,張旭隸屬神機營,馬革裹屍是理所應當。”程信硬氣的辯解道。
“於謙大人還是文臣呢,照樣可以擊潰瓦剌,依本官看,你們這些隻會評論是非的言官,才是我大明朝廷的蛀蟲。”楊善有些氣急敗壞,開口罵道。
“兩位愛卿稍安勿躁。”朱祁鈺直至此刻才出言製止。
二人聞言,紛紛深施一禮,不敢再繼續辯解。朱祁鎮巡視一番其他文武百官,見沒人再出麵說話,才開口講道
“誰是誰非,朕自有定奪。”
“既然是張旭找到的銀礦,就讓他留在永豐縣開采礦山好了,至於如何賞賜,等挖出了銀子再議。”
“陛下聖明。”朝臣們齊聲附和道。
話音未落,文臣班列靠前位置站出一名老臣,拱手說道:
“微臣有事啟奏。”
“胡營,你是戶部尚書,此事正應該由你戶部裁奪。”朱祁鈺點點頭說。
“微臣以為,運送礦石多有不變,理應由南京應天府差遣數十工匠,在永豐縣就地冶煉,將銀條運回戶部。”
“準奏,由戶部擬公文,派遣匠官趕往永豐縣,協助張旭開采銀礦。”朱祁鈺滿意的點點頭應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