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張老太爺
字數:4275 加入書籤
張旭居住的客棧前麵有一處水塘,水中已經長滿蓮葉,他閑著無聊,便同張輔老人一起做了魚竿,來水塘邊釣魚。
張輔老人接連玩了兩天,越發有些按耐不住,笑著問:
“將軍,說是帶我出來辦正事,因何整天在這垂釣?”
“當然有重要的事,午後讓老三陪你去做一套綢緞衣服,咱們明天要簽一份契約。”
“你簽契約,我買綢緞衣服有啥子用?”
“我是朝廷將軍,不能隨便簽契約,所以得由您老代勞。”
“都聽你的,讓我幹啥我就幹啥,誰讓咱們張家隻有你這一位將軍。”
“咱們爺倆得說好了,以後得改改稱呼,特別是在外人麵前,絕不能叫我將軍。”張旭提醒道。
“不叫將軍,還能叫啥。”
“就叫我小旭,這稱呼顯得親近。”
“使不得,使不得。”
“你那三百畝水田還要不要了?”
“當然要,田地是咱莊戶人家的根本,得留著給子孫世代相傳,給多少銀子都不賣。”張輔老人堅定的說。
“既然想要,就得聽我的。”
“那好吧!”張輔老人遲疑著回答。
到了第三天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準備妥當,張旭雇了一頂轎子,抬著張輔老人趕往知縣衙門。
穀知縣已經在衙門裏等候多時,見張旭騎著馬來到門口,便出門迎接,看見轎子裏走下的張輔老人,不禁詫異的詢問:
“將軍,這位是?”
“我家老爺子。”
“原來是張老太爺,失敬失敬。”穀知縣抱拳施禮問候道。
張輔老人見狀趕緊要還禮,張旭匆忙拉住他。穀知縣笑嗬嗬的說:
“張老太爺,裏麵請。”
於是張旭扶著這位剛剛任命的張老太爺,邁步走進知縣大堂。張輔老人走在前麵,總是覺得有些不自在。
進門之後,便有兩位身穿綢緞的男人在等候。穀知縣隨即做了介紹:
“張將軍,這二位便是高嶺的礦主,程守仁、程守義兄弟。”
“見過張將軍。”兩人一副暴發戶的姿態,微微抱拳施禮問候道。
“穀知縣都跟你們說清楚了?”張旭直截了當的問。
“已經講清楚,我們願意把最好的窯口出售給將軍。”站在前麵的程守仁說。
“多謝。”
“張將軍,我們還得提醒你一句,運送高嶺土得走昌江水道,昌江水深,張將軍運土的時候要多加小心,一旦翻了船,恐怕就白忙活了。”跟在後麵的程守義提醒道。
“沒關係,本將軍就喜歡乘風破浪。”張旭霸氣的回答。
“既然雙方都沒有異議,請簽契約吧!”穀知縣明擺著看出雙方話裏帶刺,做起和事老勸道。
一旁的書吏已經寫好契約,率先遞過來交到張旭手上。張旭從頭到尾看了一遍,上麵寫的很清楚,程氏兄弟將南山礦坑以百兩紋銀的價格轉賣。
張旭從書吏手中接過毛筆,遞給張輔老人笑著說:
“老爺子,您在上麵簽字畫押,礦坑就是咱們的了。”
據張輔老人所說,他自幼以賣苦力和種田為生,倒是難得拿過毛筆便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張旭看了滿意的點點頭,又把筆紙交換給書吏,書吏遞給程守仁簽字畫押以後,最後送到穀知縣麵前。
穀知縣毫不遲疑的拿起官印摁上印記,這張契約就此成了官方認可的買賣合同。
張旭待合同上的墨跡晾幹,折疊好塞進懷裏,大咧咧的邁步離開,根本沒有把穀知縣和兩個暴發戶當回事。
“將軍,不知您的礦坑什麽時候開工,下官也好去討杯酒喝。”穀知縣後麵跟出來追問。
“本將軍找人查過了,明天就是黃道吉日,我已命人包下東埠酒樓,擺酒慶祝,歡迎幾位賞光。”張旭回答。
離開知縣衙門以後,張旭照舊安頓張輔老人回景德鎮客棧休息,他自己則前往吳季九的青雲閣。
吳季九已經等的有些耐不住性子,見張旭進門,迫不及待的詢問:
“將軍,事情辦的如何?”
張旭從懷裏拿出契約遞給吳季九。吳季九看完,激動的一雙手掌也不禁有些顫抖,點點頭說:
“真是沒想到,程家竟然把南山礦坑賣給了將軍,那是高嶺最好的礦坑。”
“或許他們另有圖謀,隻是拿礦坑做個誘餌罷了。”張旭笑著說。
“我的人一直監視著趙戴兩家的動向,他們這幾天每晚都會去府衙見穀知縣,同去的還有程氏兄弟,可惜還沒有弄清楚這幾個人的圖謀!”
“給他們每人發一張帖子,明天咱們開工,請他們喝酒慶祝。”張旭交代道。
“草民馬上去辦。”
“還有一件事要抓緊部署,等高嶺土運回之後,我不打算對外出售,你要抓緊時間雇傭工匠,最好能收購幾處瓷窯。”張旭交代道。
“將軍,收購瓷窯就沒必要了吧?外麵做的瓷器都上不了台麵。”吳季九傲氣的說。
“如果你來指點那些小工匠,能否燒製出二等瓷器?”
“這個倒是不成問題,隻是會耽誤燒一等瓷器。”
“二等瓷器已經可以了,咱們要用低等瓷器全麵衝擊景德鎮市場,不再給對手提供機會,至於一等瓷器,不需要大量製作,把價格提上三倍,專門賣給有錢人。”
“將軍的意思,是要打垮趙戴兩家?”吳季九越發激動的問。
“沒錯,本將軍喜歡安穩,臥榻之側不容他人安睡,以後的景德鎮燒瓷大家,隻能有你一個。”
“草民懂了,將軍放心,一切按照將軍的命令行事。”吳季九說完就要離開,走到門口位置,突然回過頭講道:
“如今重張開業,草民打算給小店換一塊招牌,到時候請將軍親自題字。”
“我們這些帶兵打仗的,題字是外行,還是算了吧!換個牌匾倒是可以,把青雲閣改成一品堂。”張旭笑著說。
“草民立刻著手去安排。”吳季九說著匆匆出門,前去籌備。
看見張旭拿回的契約以後,這位大工匠走路的速度也快了不少。
張旭坐在圈椅上,一邊喝茶一邊用手指敲打著桌子沉思,足足過了半個時辰才交待道:
“驢子,你去問問柳瑚兒住哪家客棧,通知她明天中午帶人趕到東埠碼頭,咱們的礦坑正午動工。”(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