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明朝紡車

字數:4649   加入書籤

A+A-




    張旭打量幾眼麵前的曲先生,隻是微微點了下頭,並沒有說話,這個人並不和善,而且他深邃的眼神中,還或多或少帶著敵意。

    顧春娘又對曲先生解釋道:

    “從此以後,張將軍跟咱們合夥經營紅綃坊,他也是我的官人。”

    “拜見將軍。”曲先生施禮問候道。

    “以後咱們都要在一起共事,曲先生不必多禮。”張旭回應。

    顧春娘倒是把曲先生看作心腹,立刻跟他講述:

    “張將軍打算抬高河堤,沿著河堤建造作坊。”

    “這個恐怕不妥,抬高河堤需要向知府大人稟報。”曲先生說。

    “你隻需找好工匠就可以了,本將軍的事,杭州知府還不敢管,河堤要加高四尺,從上到下都得鋪青石。”

    “是!”曲先生回應。

    “建造作坊的時候,我會每天派人來看守。”張旭又補充了一句。

    如今已經跟顧春娘商議好合作項目,他也沒必要再去指望杭州知府,所以可以直接無視李瑞。

    從綢緞莊巡視一大圈,張旭轉身出門就要離開,同時回過頭交待:

    “你們都留下吧!我還要去四下轉轉,讓驢子給你們做車夫。”

    “不用,我可以駕車。”沈若蘭回答。

    “那好吧!”張旭應了一句看向顧春娘說:

    “我需要一台織布機,和一台紡紗機,買好了晚上帶回去。”

    “不是說要做新的織布機嗎?”

    “總得有個模型測量尺寸。”張旭說著出門離開。

    他這天特意在街道上兜了個大圈子,買了大號的紙張和木匠用的角尺。

    回到織造府以後,便開始用竹簽蘸這墨汁繪圖。水動力紡車的大部分配件都可以用木質的,唯一的鐵質結構就是齒輪。

    前世電機帶動的設備,由於轉速過快,所以必須配備減速機;而水動力的機器正好相反,由於水車的轉速太慢,所以需要加速的齒輪,也就是說用大齒輪帶動小齒輪旋轉。

    張旭給他的大齒輪設計了六十個齒,小齒輪設計了八個齒,按照這種設計,水車轉動一圈,帶動的紡車可以轉七圈半。

    齒輪是需要冷卻潤滑的,這個問題也很容易解決,諸葛亮製作水車的初衷,就是為了提水澆灌。

    可以用竹管接水,直接輸入進廠房,澆在齒輪上,即能潤滑也正好可以降溫。

    為了方便跟木軸連接,張旭繪製的齒輪都是方孔,合適的方形木軸可以直接插在上麵固定。

    他繪製的圖紙很詳細,所有尺寸都標的清清楚楚。他剛剛繪製完水車的圖紙,院子裏便傳出馬夫趕車的聲音。

    張旭看看天色,已經到了黃昏,知道是顧春娘和沈若蘭回來了,便出門查驗她們帶回的紡車。

    一輛木質馬車上,轉載著超長三四米的紡車,一下子震撼到了張旭。

    這台紡車上安裝著木軸,可以連接水車,儼然就是張旭設想的水動力紡車。

    而且這種紡車安裝了三十六的紗錠,遠比初級珍妮機的八個紗錠先進很多,當然並沒有配備張旭設想的加速齒輪。

    看著麵前的紡車,張旭不禁感慨起自己祖先的智慧,原本自以為的西方先進技術,東方的祖先早已實現。

    此刻想來,如果不是崇禎皇帝剛愎自用,導致東林黨那幫禍國殃民的書生做大,工業格命理應出現在大明這片土地上!

    尾隨而來的還有一輛馬車,上麵裝著一架小型織布機,明顯是手工動力的。

    由此可見明朝人並沒有製作出帶彈簧的飛梭,因此不能設計成水車動力。

    張旭本打算喊顧春娘試用一下,但是好半天也沒想出該如何稱呼她,頓了頓問道:

    “你們誰來幫我轉一下織布機?”

    “我可不會。”沈若蘭回答。

    “我來吧!”顧春娘應聲上前,演示了幾圈,並講解了如何來回手動調整梭子。

    張旭看完已經明白,該如何在梭子上加彈簧,改成飛梭。

    當天晚上,他熬了大半夜時間,總算完成了織布機的改造圖紙。

    至於紡車,根本不用大改,加裝上齒輪就可以直接投入使用。

    清早時分,顧春娘進門的時候,見到滿桌子的圖紙,也是非常詫異,頓了好半天才詢問:

    “官人,這是熬到了幾更天?”

    “差不多四更!”張旭說著揉揉眼睛就要起床。

    “再睡幾個時辰吧!”顧春娘勸道。

    “不用,這些東西得盡快做出來,我還等著織出綢緞上交朝廷。”張旭懶洋洋的回答。

    “就知道你有自己的小心思,如果不是為了上交布帛,恐怕也不會找我合夥的。”顧春娘撇撇嘴說。

    “這就叫緣分,如果沒有領這份苦差事,也不會認識你。”張旭笑著回答,突然覺得這話有些過了,又解釋道:

    “我說的是合夥的緣分。”

    顧春娘原本微紅的臉色,瞬間又黯淡了下來,點點頭說:

    “我們都等著看你大展身手!”

    張旭起身下床,穿上外衣開始洗漱,還是像往常一樣,先去了趟織造局衙門。

    閆主簿見到張旭,不禁有些著急,笑著問:

    “大人,已經過了中秋,咱們該籌備購置布帛了。”

    “別急,本將軍自有主意,工部的銀子什麽時候能到?”

    “按照慣例,最晚月底就能送到。”閆主簿回答。

    “本官是不是該有官印?”張旭突然出言詢問。

    “當然有,就在書案上。”

    “有官印就好,給我寫一份文書,本官要在中河加固岸堤兩百丈,用來構建織布作坊。”

    “大人要親自織布。”

    “廢話,朝廷給的那點銀子,拿去買布還夠用嗎?”張旭搶白道。

    “大人真是奇才,下官立刻寫文書。”

    擔任主簿這個職業的,大多都是科舉落榜的書呆子,雖然沒什麽真本事,文筆倒是很不錯。

    眼看著閆書吏一氣嗬成寫完了文書,張旭親自拿出官印,在上麵蓋上印記,然後才喊道:

    “老三。”

    “來了,將軍。”丁三合答應著匆匆進門。

    “從今天開始,你帶著小毛子和方毫去紅綃坊監工,但凡遇到官府的人盤問,就拿這個文書給他看,如果還有人阻撓直接用子彈說話。”

    “卑職得令。”丁三合領了文書匆匆離開,前去執行張旭的命令。

    “老迷糊。”張旭又喊道。

    “來了。”老迷糊幹脆的回答,笑嗬嗬的進門詢問:

    “將軍,又要給我派什麽差事?”

    “你拿著我的圖紙,去木匠鋪訂做二十套設備,盡量用最硬的木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