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塞外秋圍

字數:3696   加入書籤

A+A-




    張旭此次回到燕京,住的時間很長,除了長期保持同阿刺知院的交易,大多時間都在陪著朱見深打麻將、遊玩。
    景泰皇帝雖然時常埋怨張旭動作遲緩,不過兩個人事先約定好了三年期限,如今期限未到,他也是無可奈何。
    終於來到這年秋天,從蒙古高原上傳來一個令人關注的消息:
    也先經過一番征討和磋商,終於獲得了蒙古諸部的認可,自立為蒙古大汗,號稱天聖大可汗,建號添元。
    景泰帝朱祁鈺聽到這個消息以後,立刻召見了他的親信大臣商議國策,其中也包括不被視作親信的張旭。
    這場朝會,倒是以張旭為主角,張旭對此並沒有太過在意,但是也覺得自己該有所表示,於是提議道:
    “微臣打算趁著秋高氣爽,陪同沂王殿下去烏蘭布統草原狩獵,順便打探虛實。”
    聽到這話,群臣都是一愣,轉過頭詫異的看向張旭,顯然覺得帶一名十來歲的孩子去獵場,有些荒誕。
    朱祁鈺略頓了頓,點頭表示同意:
    “愛卿的主意不錯,以沂王狩獵之名前往塞外草原,足矣打消瓦剌人的疑心。”
    “既然如此,微臣立刻前去準備。”張旭應道。
    “朕馬上給沂王下旨,命其隨愛卿北上秋圍。”朱祁鈺幹脆的回答。
    早朝結束以後,張旭徑自返回家中,做出行的準備:一麵打發劉東去給阿刺知院送信,說明秋圍的事宜,請阿刺知院出兵保護。
    當然,張旭並不會完全依靠阿刺知院,他又打發小毛子回杭州府,招來山藍公主以及留在萬寨港的老迷糊和丁三合。
    直到所有部下到齊之後,張旭才開始動身啟程,雖然隻是圍獵,張旭卻按照戰時狀態做的準備。
    由於朱見深隨行,所以張旭特意準備了一輛馬車,他和朱見深一起坐在車上趕路,其他隨從則每人配備了兩匹軍馬,一匹負責載人,另一匹負責背負彈藥裝備。
    此次烏蘭布統之行,除了張旭的十名兵將以外,還額外帶了山藍和她的兩名女兵。
    張旭的所有部下,每人配備了一門迫擊炮、四枚手雷、一柄短刀,以及長短不一的槍支和相應彈藥。
    張旭先前曾經給了山藍短槍,這主仆三人並沒有接受過精確射擊的訓練,因此張旭這次教了她們迫擊炮的瞄準方法,把她們都劃入進炮兵序列。
    沂王朱見深,奉旨隨張旭北上,身邊也隻是帶著兩名小太監而已,坐上馬車之後,便顯得有些不安。
    “殿下是害怕了?”張旭笑著問。
    “聽說去瓦剌很危險?”稚嫩的聲音詢問。
    “如果是打仗,肯定很危險,不過咱們是去打獵的;這次瓦剌之行,對於殿下在朝中聲望大有好處,即便有些危險,也值得。”張旭笑著回答。
    “我懂了。”
    張旭行軍的速度並不快,每天隻走一百裏,便停下來安營紮寨休息,看上去倒是更像出門旅遊。
    五天之後,一行人來到烏梁海草原腹地,相距他們要去的烏蘭察布已經不是很遠。
    阿刺知院親自帶著一隊蒙古兵前來迎接,同張旭和沂王朱見深分別見禮。張旭笑嗬嗬的問:
    “知院大人,聽說如今也先國師繼任了大汗之位,看來您高升的機會已經到了?”
    “托將軍的福,本官駐紮清平鎮,保障了大汗所需的鹽鐵糧草,也算有些功勞。”阿刺知院回答。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知院大人可是功勳卓著。”張旭說完,看了眼馬青,打算讓他引經據典一番。
    “將軍此言有理,當初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拜蕭何為相,蕭何的職責,就是給高祖籌備糧草。”馬青附和道。
    阿刺知院聞言,臉上也顯出幾分飄飄然的神情,點頭應道:
    “本官正打算上書大汗,討個國師的職位,猶豫之際得到將軍點撥,日後做了國師,定然要重謝將軍。”
    當天,眾人在阿刺知院安排的蒙古包裏休息,晚上又舉行了一場篝火宴會,阿刺知院派人做了烤全羊,招待張旭一行。
    第二天,他們繼續啟程,前往烏蘭布統草原,從烏梁海到烏蘭布統,都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放眼望去天高雲淡。
    朱見深看到這景象,也是頗為興奮,騎在馬背上,尾隨著張旭一起趕路。
    阿刺知院的心思很重,他率領一小隊蒙古騎兵,在後麵跟著張旭等人,隻是冷眼旁觀,很少出言講話。
    張旭倒是滿不在乎,一邊趕路一邊跟朱見深說笑。
    這天同樣隻是走了百餘裏路程,便已經來到烏蘭布統。
    阿刺知院命人安營紮寨,眾人便留在此地暫住。剛剛安頓下來,張旭便帶著沂王朱見深一起出去跑馬圍獵。
    接下來的幾天,他們始終保持著同樣的生活狀態,盡管兩個人的騎射技術都不怎麽樣,但是每天多少也能有些收獲!
    蒙古人都是騎射高手,阿刺知院對於張旭這小兒科的玩法,並不感興趣,隻在軍營裏休息,不過他的奏疏已經送去哈拉和林……
    也先這邊雖然擊敗了脫脫不花兄弟,在哈拉和林站穩了腳跟,但是經過兩番激烈的征戰,成吉思汗留下的故都,已經變成廢墟。
    也先隻能住進廢墟外麵的蒙古包,同他的蒙古官員們一起處理朝政。
    這天,巴彥帖木兒帶著一封奏疏進入汗帳,遞給也先講道:
    “大哥,你看看吧!這是阿刺知院的奏疏。”
    也先打開奏疏,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冷笑著說:
    “他的胃口不小,竟然打算做北元的國師。”
    “沒錯,這小子還學會引經據典了,說什麽劉邦起義之初,由蕭何負責征調糧草,因此成就大業之後,拜蕭何為相。”伯顏帖木兒同樣用鄙視的口吻說。
    “你覺得咱們該如何答複?”也先詢問。
    “如今大哥剛剛登上汗位,理應先穩定軍心,倘若此時清平鎮有變故,恐怕還會引發其他部落的反叛,所以小弟覺得還是安撫為上。”巴彥帖木兒提議道。
    “好吧!回複阿刺知院,讓他一個月之後,前來哈拉和林參加那達慕大會,至於國師人選,由那達慕大會決定。”也先回應。
    兄弟二人商議妥當之後,隨即寫了回表,交給阿刺知院的送信人,原路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