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過武關
字數:6568 加入書籤
一路上山崖陡峭,古木參天。
一天之中,偶爾午時方能見日。
歇息了一天,隊伍啟程,兩天後到達了內鄉縣。
一路上車馬粼粼,民夫都是精壯漢子。
跨過淅水依然用了兩天時間。
十月十五日,隊伍一路向西,地勢漸高,道路坎坷難行了許多,到武關還有二百五十裏山路。
天複四年十月初一,荊襄荊南及南陽國的貢賦共三十萬石,由十萬民夫走武關,經商洛進入京師長安。
陣陣的米飯香勾起了青壯的食欲,李裕也流著口水,接過侍衛盛來的米飯,還蓋著兩片晶瑩透亮臘肉。
飯後,安排了巡哨值夜的軍兵,眾民壯就裹著衣褲倒頭睡在糧車邊上,伴著鼾聲的是旁邊馬匹排泄物的騷臭味。
經過七八天的跋涉,李裕聽到了陣陣的水聲。
他知道,這一定是與陸路並行的大河—丹水。
雖然丹水可一直通航到商洛,可是河道狹窄,水流湍急,行不得大船,還容易沉船。
這次運送的是糧食,要是被水打濕就麻煩了,所以他就算走慢點,也不敢走水路,風險太大。
第八天下午,李裕眼前終於開闊了,他們登上了秦嶺的山脊。
前麵就是下山的路了。
都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果不其然。
上山雖累,可下山危險。
車速馬速都不好掌控,山路還經常出現調頭彎,必須要控製速度。
青壯們不得不在車後栓上繩索,在後麵拚命的拉拽,車夫還要死命的控製馬頭,生怕一個不慎,掉下旁邊的懸崖。
李裕帶著侍衛走在隊伍的中間,親眼看見懸崖邊被砸斷的樹木,崖下還傳來有一聲沒一聲的馬匹嘶鳴。
就這樣提心吊膽的過了四天,十月二十七日,有前哨來報,已到武關了。
李裕帶著侍衛趕到前隊時,用了兩個時辰。
浩浩蕩蕩的車馬停在路邊,前麵就是武關。
兩側是懸崖峭壁,中間一片開闊地,停滿了運糧車。
高適正和守關將領交辦過關手續。
武關為南方各地進出長安的要道,正卡在秦嶺孔道之上,可以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武關為上關,配備了完整的官員體係。
昭信節度使馮行襲,主管金、商、均,關令為其指派。
馮行襲多次擊敗李茂貞、楊守亮的進攻,保住了朝廷南向通道,因此,從防禦使升任節度使。
李裕來到關門前,高適趕緊引薦。
關令見是德王親來,立馬客氣起來。
“關令辛苦,在如此荒僻關城值守,需要極大的恒心和毅力,關令理應高升才對。”
“殿下謬讚了,小臣不敢當。”
“關令如何稱呼啊?”
“臣馮勖。”
“馮關令可是馮節帥的家人啊?”
他說的馮節帥就是昭信節度使馮行襲。
“正是家父。”
“哦,請代問節帥辛苦。”
弄了半天,這是馮行襲的兒子。
驗看了高適的文書,武關的關門緩緩升起,運糧車馬緩緩的穿過了這道險關。
車馬太多,一直到晚上,前邊的隊伍走出去了十幾裏,後麵仍有部分車隊還在山上呢。
當晚,馮勖在武關內宴請德王。
馮行襲早年為均州都校,乘隙驅走刺史呂燁,占領均州,為均州刺史。
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遣其子李繼臻占據金州,馮行襲自均州出兵,攻克金州,趕走李繼臻,朝廷任命馮行襲為昭信防禦使,治金州。
當時,楊守亮準備經金州、商州襲擊長安,被馮行襲擊破,朝廷因功升馮行襲為昭信節度使。
馮家占據金商均三州多年,均州隔著武當山與鄧州相鄰,可以說兩家是鄰居。
守武關守了十三年,馮家看著天下紛亂也看了多年,是個極為識時務的藩鎮,是可爭取的中間力量。
當初,韓全誨派郤文晏等二十餘名宦官行經金州,意圖前往東南諸鎮,命他們攻打朱溫。
同州節度留後司馬鄴出使說服馮行襲,馮行襲派副使魯崇矩去朱溫處聽命。
當宦官們到達金州時,馮行襲盡數誅之,將他們攜帶的韓全誨矯詔送到朱溫處。
這就是他識時務的表現。
這幾年,他看著朱溫越來越勢大,大有代唐的意思,朱溫幾次三番的要皇帝遷都,這對他來說事關地位。
皇帝未遷都,自己守關的地位尚在,名正言順是朝廷重臣,如果梁王迫得皇帝遷都了,自己的地位不保,那麽自己再投靠不遲。
去年發生的一件事,讓馮行襲改變了心裏的想法。原本在中原馳騁無敵的梁王,卻在青州碰了壁。
關內的局勢如今撲朔迷離,李茂貞與朱溫依然在爭奪關內的控製權,在沒有結果之前,他收起了投靠之心。
在酒宴之上,李裕舉杯與馮勖對飲,談起了天下大勢。
馮勖隻是微笑不語,看著侃侃而談的德王。
……
昭信節度使司早就接到了朝廷的詔書,荊襄和南陽國要從武關過關,運送貢賦進京。
馮行襲把兒子馮勖叫到麵前叮囑。
“勖兒,德王李裕這兩年安心農耕,招募流民,也有不小的成績,此次他過關之時,你宴請他,看看此人如何。”
“父親大人,這是為何呀?”
馮勖不明父親之意。
馮家占有三州之地,吃香的喝辣的,家族在這幾十年裏迅速擴大,儼然成為一方霸主。
雖和大藩強藩沒法比,可在山南西道與山南東道之間活的還很滋潤,已經有十年沒發生戰亂了,軍心穩定,百姓滿足,為什麽突然之間要跟一個廢帝聯絡感情呢?
“嗬嗬,勖兒難道不知道梁王要迫聖人遷都這事麽?”
“梁王多次上奏遷都,這事人人知曉啊。”
“他遷都的用意天下皆知。”
馮勖點點頭。
“從鳳翔回京之後,聖人先是招募了一批禁軍。”
“德王就藩南陽,與趙氏聯姻,如今又有了子嗣,他連續兩年給京師貢賦,你想想,德王為了什麽?”
“今年他的貢賦又有增加,還有大量的民夫進京……”
“呃……父親,難道是……”
“今年初,朝廷在荊襄募兵五千,現在又是糧又是人,怕是德王不簡單哪!”
“那我們……”
“你試探一下德王,看他有什麽想法,我們現在不得不謹慎啊。”
“嗯,孩兒記住了。”
他知道父親有投靠梁王之心,可年初之時又有了猶豫,如今又對德王感興趣了。
……
在武關關令府。
“馮關令,令尊守關多年,為朝廷操心勞力,多有付出,進京後,本王將上表父皇,定讓馮家移鎮雄州。”
“多謝德王掛念,臣代表父親謝殿下厚愛。”
馮勖笑嗬嗬的感謝。
“殿下,此次進京車馬眾多,路上辛苦了,如有所命,必效犬馬。”
馮勖起身對著李裕深施一禮。
“嗬嗬,馮關令,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嚴防李茂貞、王建的侵襲是重中之重,如遇危急,可快馬南陽,本王星夜馳援。”
“謝殿下。”
“關內尚有梁王六萬人馬,糧草供應也是一大筆開支啊。”
馮勖有意無意的提了一句。
李裕神情一怔,而後笑而不語。
馮勖見李裕的神情,知道觸到了痛處。
沉吟了片刻,李裕才飲盡杯中酒。
“馮關令,梁王的軍兵應該回汴州,朝廷的糧草不多啊。”
此後話頭就轉到了別處。
馮勖心裏暗驚。
德王竟然說梁王的軍隊應該回去,這說明什麽?
有大事要發生啊!
馬車陸陸續續的停下,車夫開始給馬匹添補飼草飲水,民夫們則掏出隨身的幹糧吃上兩口,也有人身向崖壁解決個人問題。
“時間到,啟程~”
口令從前向後傳來,車夫則收起布飼槽,牽起籠頭韁繩,吆喝起來,馬匹打著響鼻,邁開腿使力的拉車,向著更深處的大山挺進。
兩年前,自己也是從這條路去的南陽,那時恰逢正月,到處是積雪,山中隻有枯木殘枝,哪裏見得到此時的美景。
十月中的秦嶺,雖樹葉漸黃,可鳥雀依然在枝頭鳴唱,偶有野物在路旁飛奔而過。
“停,休息三刻啟程。”
前方傳來了指令,李裕也得遵守。
要知道十萬大軍在深山老林行走,沒有統一的號令怎麽行?
穿行在山間古道上,李裕心中有無限感慨。
這段路之所以難走,是因為要穿越秦嶺,好在這條路是一條天然的孔道,走一駕馬車尚可。
夜晚,馬車就停在崖邊,卸下馬匹栓在裏側,青壯們在路邊砍下樹木,當做燒柴。
夜晚,近百裏的山路上,亮起了點點的篝火,猶如一條閃亮的火龍,在秦嶺的崇山峻嶺間蜿蜒盤旋,透著無限的神秘。
車隊的左右兩側各有千人護衛巡視。
車隊後方則由兩千軍兵跟隨斷後。
四個火槍團偽裝成普通的護糧兵丁,兩百駕雷車也被偽裝成了運糧車,雷車兵則變成了民夫、馬夫。
方良的哨探營騎馬在隊伍前方十幾裏外查探路況和軍情,後麵則是千人的步兵開路,運糧馬車緊隨其後。
當然雷車被安排在了隊伍當中。
隊伍從南陽出發,一路向西,用了五天時間橫穿整個南陽盆地,跨過湍水又用了三天時間,沿菊水北上,兩天後,隊伍在菊潭縣城外歇腳了。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