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馳名雙標
字數:4136 加入書籤
“我們探查到,飛揚公司已經參與了他們的east項目。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我們必須采取措施。”
“先生們,你們認為應該采取什麽措施?”
“把他們踢出iter!”
“先生們,我不得不提醒你們,如果把他們從iter中踢出局,那他們以後出來的任何成果,我們都沒有辦法獲取到。”
“總統先生,難道你認為憑借飛揚公司,可以讓他們完成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真正商用嗎?”
“當然,沒有人比我更懂飛揚公司,這是一家不能以常理來看待的強大公司。”
“我們評估過,可控核聚變技術不是短期內能夠完成的,飛揚公司的科技水平並沒有領先我們多少。讓他們在iter裏麵,隻會讓他們偷學到我們的技術。我們也不是沒有懷疑過,飛揚公司的技術都是他們偷我們的,然後用他們的舉國體製打造的。”
在諸多國家開始催這邊趕快交錢補iter的經費背後,是一場小規模高規格的會議,製裁者聯盟、情報局等等,都參與了進來。
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但多數還是認同把這邊踢出iter,絕對不允許這邊在可控核聚變技術領域完成對他們的超越。
在許多高科技賽道,他們別看整體占優勢,但其實是諸多國家加起來的力量,實際上單個而論,並不具備壓倒性的優勢,隻是稍微占優,並且在曠日持久的糾纏鬥爭當中,逐漸感到乏力。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尤其是在鋰空氣電池、人形機器人、編程語言、光學材料等等領域,逐漸的被超越,這種乏力感變得更加的強烈。
現在,眼見飛揚公司又把手伸向了可控核聚變技術,這是他們絕對不能容忍的,必須采取措施阻止這一切。
在可控核聚變技術領域,他們的技術是先進的、理論也是先進的,這邊之所以這些年頻頻出成績,也是偷學到他們的。隻要把這邊從iter中踢出去,他們評估認為這邊的可控核聚變技術極有可能會陷入停滯狀態。哪怕不是真正的停滯,也能夠減緩這邊的進度,至少減緩十年以上。
至於飛揚,他們並不認為能在可控核聚變領域有多大的作為。
於是,他們在逼宮,這邊也不甘示弱,這事很快就鬧大了,在國際上都鬧得沸沸揚揚。
西方聯盟的國家和人數還是占優勢的,所以國際上的話語權基本上被他們掌握,各大媒體一發動,立即把這事認定為是這邊在偷技術,一個屎盆子就這樣扣了過來。
這邊當然是講事實擺道理了,也發動了宣傳機器。
隻是,這邊畢竟勢單力孤,嘴皮子都喊破了,對麵也隻當沒聽見,那些媒體也好,他們國內的民眾也罷,都隻認為他們認為的才是正確的,然後認為這邊是在狡辯。
嗯,論誰玩雙標最6,他們自認第一,沒人敢認第二。
國內的廣大網友們這些年見多識廣,在短暫的義憤填膺之後,紛紛在各大平台力挺國內宣傳機構,對國外的雙標行為大加嘲諷。
“難怪他們天下無敵,原來是不要臉!”
“歡迎收看國際馳名雙標表演現場。”
“習慣了,這些人一直都是強盜邏輯。”
“隻有我們變強大了,這個世界上才有我們的公裏。”
“努力發展吧!”
“尊嚴隻在劍鋒之上,真理隻在大炮射程之內!”
……
“愛國熱情高漲,民心可用。但我們不能一直依靠民心,我們更應該依靠高科技。等east成功,看他們還跳不跳了。”
劉永峰五十出頭了,依然難涼熱血,輿情洶洶,更是讓他鬥誌昂揚。
“一定會成功的。”
周飛宇微微一笑,用很肯定的語氣說道。
不管這次“穩定態複合金屬材料”+人工智能能否點亮可控核聚變技術,他還有備用手段,隻是時間上會更長一點而已。
但不管如何,成功是一定的。
劉永峰自然不知道周飛宇的底氣,但見他胸有成竹,也是受到了鼓舞。
滋滋滋……
巨大的實驗室內,十台無比靈巧的人形機器人正在人工智能的操作下,有條不紊的安裝著全新一代的裝置,火花四濺。
裝置外部的構造,建造工程師們可以完成,但裝置內部的構造,許多地方因為空間狹小,建造工程師們是很難安裝到位的。
甚至許多空間足夠的地方,建造工程師們也難以安裝,因為既要攜帶裝備,又要長時間的維持一個姿勢,對身體的負荷是非常大的。
在有人形機器人之前,這些構造都是靠建造工程師們一點一滴的進行建造的,通過斷斷續續、減少時間增加頻次的辦法來完成,所以耗時非常長。
這一次,盡管全新一代的裝置比以往的裝置更加的精密複雜,但因為有了無比靈巧的人形機器人,建造速度反而更快了,至少比人工提升了四五倍之多。
這些機器人,也都是特別製造的,有的體型較大,專門加工負荷比較大的工序,有的體型較小、甚至宛若兒童,則是為了加工狹窄空間的工序。
僅僅是這十台機器人,成本就超過了一千萬!
可以想象,整個east項目的運轉,每年的資金投入是何等的巨大。
也隻有大國,才能真正的獨立自主的去研究可控核聚變這種超級工程。一般的國家,錢都湊不夠,更別提這種超級工程所需要的大量人才了。
當然,這十台機器人的花費是非常值得的,因為這屬於生產設備,不是一次性的,是可以重複使用的。
後續,如果east成功,那其它地方的反應堆建造,這十台機器人完全可以派上大用場。
如果上建造工程師團隊,那花費估計更大,每一次使用都要花大價錢。
east團隊的所有人,都在忙碌著。
劉永峰則和周飛宇一起站在了實驗室的外麵,透過透明玻璃罩看向裏麵,時刻的盯著全新一代裝置的建造過程,同時關注著整個項目其它環節的進度,隨時現場解決問題。
作為團隊負責人,主要的工作是統籌、協調、解決問題,而不是親自去幹技術,那樣是沒效果的。
劉永峰一臉讚歎的看著裏麵操作的機器人們:“這才是真正的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啊。按這個進度,我們完全可以在八月十五號前啟動點火。”
“未來隻會更快更好更強!”
周飛宇說道。
(https:////87_87072/)
1秒記住網:。手機版閱讀網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