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某大臣的密信
字數:7049 加入書籤
敵軍的士氣崩潰,朱棣的心腹將領紛紛投降或撤離戰場,而朱標的勝利終於確定。
戰鬥結束,朱標站在戰場上,凝視著遠方的敵軍撤退。
他的內心並沒有因此得到完全的安慰,反而更加沉重。
“皇叔,我們終於取得了勝利,但我深知,接下來的挑戰更加嚴峻。”
朱瀚走到他身旁,眼中依舊平靜,“這場勝利隻是暫時的,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徹底控製朝堂,如何讓那些心存疑慮的大臣和將領堅定站在我們這一邊。”
朱標的眼神堅定,“我明白了,皇叔。接下來的每一步,我都會謹慎行事,決不讓父皇再有任何疑慮。”
朱瀚站在窗前,凝視著遠方,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他的眼神深邃而冷靜,“太子,局勢如你所料,父皇心中的不確定性將一直是我們最大的隱患。我們必須從根本上穩住朝中人心,尤其是那些搖擺的大臣。沒有他們的支持,哪怕你擁有最強的軍隊,也難以在朝堂上立足。”
“我知道。”朱標低頭沉思,“我曾試圖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改變局勢,但如今看來,太子之位不僅僅是軍力的較量,更是一個複雜的政治博弈。”
朱瀚點了點頭,慢慢走到書桌旁,拿起桌上的兵書。
“正是如此。雖然我們已經通過現代化的兵器和戰術優勢取得了勝利,但這些手段僅是外在的工具。真正能夠左右局勢的,依舊是人心。”
他頓了頓,目光幽深,“既然如此,我們就必須從源頭入手,利用這些不安定的因素,製造更多的裂痕。隻有讓父皇看到太子有能力掌控朝堂,才能徹底消除他對你繼位的疑慮。”
“如何做到?”朱標的眉頭緊鎖,“這些臣子早已習慣了朝中的爾虞我詐,我如何能打破他們的猜疑,真正站穩自己的腳跟?”
朱瀚眼中閃過一絲冷意,“每個人心中都有恐懼,恐懼是最強的武器。我們需要用假象去製造恐懼,讓他們誤以為太子無法穩定大明的局勢。借此機會,開始分化他們的陣營。”
顧清萍站在一旁,聽著他們的對話,心中明了。
“您的意思是,先通過虛假的情報,讓這些大臣產生不安,然後通過分化的手段讓他們選擇站隊。”
“正是如此。”朱瀚緩緩點頭,“這些臣子中,有些本就心懷不滿,有些則是為了私利而搖擺不定。我們要利用這些人的弱點,製造出一種危機感,讓他們在關鍵時刻做出錯誤決策。”
朱標深深看著朱瀚,眼中閃過一絲決然,“我明白了,皇叔。無論是對敵人的打擊,還是對朝中大臣的拉攏,我們必須主動出擊,掌握主動權。不能再繼續被動等待。”
“不錯。”朱瀚緩緩起身,目光沉穩,“如果我們等到敵人動手,那時就已經晚了。”
“皇叔,這步棋當真要走?“朱標將密信揉成一團,燭火在宣紙上投出扭曲的影子。案頭青玉貔貅香爐騰起縷縷青煙,卻壓不住書房內凝滯的氣氛。
朱瀚屈指彈滅燭火,月光透過雕花窗欞落在他的玄色蟒袍上:“棋局膠著時,便要在棋盤上鑿出裂縫。“
他袖中滑出半枚虎符,青銅紋路在月光下泛著冷光,“還記得去年北疆軍糧案?張都督至今還欠著咱們一份人情。“
朱標正在蘸墨的手頓住,羊毫筆尖懸在雪白宣紙上方:“張翼?他掌管著五城兵馬司,若肯配合……“
“不止。“朱瀚接過毛筆,手腕輕轉在紙上遊走,“讓徐渭在禦史台放話,就說陛下暗查東宮私養死士。“
他筆鋒忽頓,一滴濃墨暈開,“再讓那個新投靠的錦衣衛千戶,把偽造好的密信塞進朱棣親信的書房。“
朱標猛地起身:“偽造父皇筆跡?“
“不,是摹仿趙瑁的筆跡。“朱瀚吹幹紙上的墨跡,信箋右下角赫然是東宮屬官趙瑁的私印,“趙學士前日不是剛被陛下申飭?此刻他急於表忠心……“
窗外忽然傳來夜梟啼叫,顧清萍指尖微顫:“皇叔,這般連環計,稍有差池便會引火燒身。“
“火燒起來才好看。“朱瀚將信箋折進竹筒,“當年太祖皇帝驅除韃虜時,用的不也是離間計?咱們這位四王爺,最像陛下年輕時。“
他忽然輕笑,“可惜,陛下如今最忌憚的,便是年輕時的自己。“
三日後,應天府朱雀街。
張翼的妾室弟弟王三正在賭坊裏推牌九,忽然被兩個番子模樣的人捂住嘴拖進廂房。
“王公子,令姐夫前日呈給陛下的密折,怎麽到了燕王府書案上?“領頭番子亮出帶血繡春刀,“這裏頭寫的"太子私調邊軍"……“
骰子從王三指縫漏在青磚地上,滾到繡著山河圖的靴邊。
他顫巍巍抬頭,正對上朱瀚似笑非笑的眼睛:“王公子,令姐在燕王府可有故人?“
五更梆子響時,張翼書房裏多出一封未署名的密信。
信中說燕王與倭寇勾結,證據藏在應天碼頭第三倉。
當夜,張翼親自帶人突襲碼頭,卻在糧倉夾層裏翻出刻著東宮徽記的私印。
“不可能!“張翼盯著私印上蟠龍紋,冷汗浸透甲胄,“這定是栽贓……“
“都督慎言。“副手壓低聲音,“趙瑁學士今早剛被召進奉天殿,聽說帶了二十箱賬冊。“
與此同時,禦史台炸鍋了。
徐渭將茶盞重重磕在案上:“趙瑁呈上的賬冊顯示,東宮去年私調三萬石軍糧往漠北,這事你們怎麽說?“
老禦史陳廷玉撚須冷笑:“漠北駐軍是燕王的人,太子這是資敵!“
“都閉嘴!“都察院右都禦史楊靖拍案而起,“陛下尚未發話,你們倒先給太子定罪了?“
晨霧未散時,一輛青幔馬車停在燕王府後巷。車門微開,露出半截鴉青袍角。
“告訴王爺,趙瑁要完了。“車裏傳來沙啞男聲,“東宮私調軍糧的賬冊,陛下已經派人重審。“
門房剛要應聲,忽然瞥見對方腰間半枚殘缺的虎符。
他瞳孔驟縮,正要喊人,後頸已挨了重重一擊。
朱元璋將密信甩在龍案上,信箋上“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八字血跡斑斑:“標兒,你作何解釋?“
朱標伏跪在蟠龍金磚上,玉帶壓得肋骨生疼:“父皇,兒臣從未……“
“從未什麽?“朱元璋抓起案頭賬冊,朱紅批注刺目驚心,“私調邊軍、勾結倭寇、資敵燕王,你當朕的錦衣衛都是死人?“
殿外忽有喧嘩,張翼甲胄帶血衝進來:“陛下!臣在碼頭查獲東宮私印……“
“夠了!“朱元璋霍然起身,龍椅扶手應聲而斷,“傳旨,即日起……“
“且慢。“
朱瀚紫袍玉帶步入大殿,手中托盤盛著半塊虎符:“皇兄可認得此物?“
朱元璋瞳孔驟縮:“這是……濠州紅巾軍舊物!“
“正是。“朱瀚指尖撫過虎符裂痕,“三日前,臣的暗衛在燕王府後巷截獲此物。持符之人,正是趙瑁的幕僚。“
奉天殿內死寂一片。
朱元璋緩緩坐下,鬢角白發顫動:“接著說。“
“趙瑁與朱棣勾結,偽造東宮罪證。“朱瀚取出幾封密信,“這是趙瑁親筆,筆跡可與燕王府往來書信對照。“
張翼突然跪地:“陛下!臣有罪!臣被趙瑁蒙蔽……“
“蒙蔽?“朱瀚冷笑,“張都督前日突襲碼頭,怎知私印藏在第三倉?若非有人通風報信……“
“皇叔!“朱棣終於按捺不住,“這般構陷……“
“構陷?“朱瀚將虎符擲在地上,“那請四王爺解釋,你府上幕僚為何有濠州舊物?“
朱元璋突然劇烈咳嗽起來,李善長忙遞上參湯。
老人渾濁的眼珠在朱標與朱棣之間遊移,終於擺擺手:“都退下。“
當夜,東宮內。
“皇叔,這般冒險……“朱標攥著虎符,青銅紋路硌得掌心生疼。
“不冒險怎知陛下心意?“朱瀚叩開密匣,取出半塊虎符與之相合,“當年陛下在濠州起義,這虎符本是一對。郭天敘謀反時摔碎半塊,剩下的半塊……“
“在父皇手中。“朱標恍然,“所以您讓我前日故意泄露行蹤……“
“趙瑁安插在你身邊的內應,早被係統標記了。“朱瀚指尖劃過密匣裏微縮地圖,“明日早朝,真正的決戰才開始。“
五更鼓響時,奉天殿外跪著十數位大臣。晨霧中,朱棣的鎧甲泛著寒光。
“王爺,臣有本奏。“徐渭捧著奏折出列,“經查,趙瑁私通倭寇,證據確鑿……“
“徐大人。“朱瀚紫袍曳地而來,“你昨夜收到的密報,可曾核實?“
徐渭額角滲出冷汗:“什麽密報?“
“比如。“朱瀚忽然提高聲音,“建文元年,徐渭次子在鬆江私販海鹽,得倭寇庇護……“
“這些消息,正是我們需要的。”朱瀚在書房中低聲說道,“太子,局勢已經在你的控製下開始變化。接下來,父皇必定會感受到壓力,尤其是那些支持朱標的大臣,眼看著局勢不穩,必然會開始重新評估自己未來的選擇。”
朱標點了點頭,“我理解了。我們不能再繼續被動等待,必須盡快采取行動。”
不久後,太子府內開始秘密組織一次大規模的軍事演習。這場演習不僅僅是展示太子軍的強大,更是向朝中所有支持者展示太子軍的執行力與決策能力。
與此同時,朱瀚安排了一些侍衛,悄悄傳遞消息給某些大臣,透露出關於太子軍事布局的細節。
“這場演習,必須成功。”朱瀚向朱標強調,“你要讓父皇看到,你不僅能帶領大明走向輝煌,還能在軍事指揮上做出最果斷的決策。”
“我明白。”朱標緊握拳頭,眼神堅定,“這次的演習,關乎我的未來。”
數日後,演習如期進行。朱標親自率領太子軍精銳部隊,展示了他們強大的戰鬥力與高效的指揮能力。
每一個動作都精準到位,太子軍的表現讓所有目睹這一切的大臣和將領都為之震撼。
然而,在演習的某一環節,發生了一次小小的“意外”。朱瀚刻意讓太子軍中的一名將領在演習中失誤,給了敵軍一個微弱的突破口。
雖然這個失誤並未導致嚴重後果,但卻足以讓旁觀的大臣開始討論太子的決策是否穩妥。
“太子軍的演習雖然強大,但他們的指揮能力似乎有些不夠嚴謹。”
一位大臣悄悄對另一位說道,“若太子無法在這種規模的演習中避免失誤,未來的戰鬥能否穩住局勢,仍是未知數。”
這些話很快傳遍了朝堂,朱瀚故意製造的這個微小漏洞,已經成功地在大臣中播下了不安的種子。
幾天後,朱標得知消息,心中憤怒不已。“這是我親自安排的演習,怎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朱瀚冷靜地看著他,“太子,這正是我布下的局。這些大臣和將領在演習中看到了失誤,而這一切正是我們設下的誘餌。現在,他們開始懷疑你的指揮能力,而這正是我們需要的。”
朱標眉頭緊蹙,“您是說,這一切是為了讓他們產生不安,然後引導他們做出錯誤決策?”
“正是。”朱瀚淡淡一笑,“一旦他們覺得太子不具備充分的決策能力,就會重新審視與我們的關係。接下來,給他們製造更多的危機感,迫使他們站隊。”
然而,局勢並沒有如朱瀚預料的那樣平穩發展。
幾天後,太子府收到了一封來自某大臣的密信,信中直言太子缺乏足夠的決斷力,且對軍隊的指揮存在問題,這封信不僅僅是對太子能力的質疑,更是一種公開的挑釁。
“這是父皇的信?”朱標接過密信,眉頭緊皺,突然感到一陣不安,“他也在質疑我的能力,竟然用這種方式向我施壓。”
朱瀚站在他身旁,沉默片刻,“不,這封信並非來自陛下,而是朱棣陣營中某些大臣的操作。他們已經開始不再隱藏他們的意圖,故意通過這樣的方式削弱太子的信心,製造更大的裂痕。”
“朱棣的支持者已經開始明目張膽地挑釁我。”朱標憤怒地握緊了信紙,“他們以為,我會因此動搖,但我絕不會讓他們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