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周王朱橚!你為什麽不奪嫡?

字數:4758   加入書籤

A+A-


    宗人府。
    一片黑暗。
    原本這宗人府隻是虛設,並沒有什麽實權。
    但伴隨著諸王外放,朝廷為了限製一眾藩王,大大增強了宗人府的權柄。
    宗人府也順勢進行了整改,由周王朱橚出任宗人令,負責培養大明宗室成員。
    當然,基於朱高煦的建議,宗人府擴建了學堂與校場,連西山軍營都納入了宗人府的管轄,如今的宗人府原址更像是一座囚籠。
    畢竟那些個宗室子弟心高氣傲,自詡為天潢貴胄,不對他們嚴厲一點,怎麽能起到訓誡效果。
    此刻朱高煦看著這間密室,以及門外麵無表情的層層守衛,頓時有些悵然若失。
    這還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自己竟成了宗人府改製後的第一個囚徒!
    咎由自取,怨不得他人!
    回想起張軏被亂箭射殺的淒慘下場,朱高煦一顆心就如同針紮般難受。
    他從來沒有想過,追隨自己的兄弟,最後竟會落得個這般下場!
    難道,身在天家皇室,就隻有奪嫡爭位這一條路可以走嗎?
    你不去爭,你的親朋好友會替你爭!
    哪怕是身死族滅,他們也在所不惜!
    這樣的代價,未免也太慘重了些!
    正當朱高煦陷入沉思的時候,一道人影走了進來,手中還拎著一些吃食。
    “王叔,我現在可是階下囚,你就不怕惹火上身?”
    來人不是旁人,正是宗人令周王朱橚。
    朱橚一屁股坐在了朱高煦對麵,將吃食美酒一一擺開,毫不客氣地自斟自飲。
    “怕什麽?朱棣是我親哥,他還能殺了我不成?”
    “再說了,我之前不過就是個閑散王爺,大不了辭了這宗人令,繼續回開封編書去!”
    “王叔看得通透!”朱高煦苦澀地笑了笑,端起酒壇子痛飲了起來。
    “不過王叔別想著回去了,你家那些王甜現在也不是你的了,真要是辭了官,也隻有去海外封土了!”
    朱橚:“???”
    啥?
    沒了?
    田地沒了?
    朱高煦你大爺啊!
    你丫還是個人嗎你?
    “高煦侄兒,你是真……混賬啊!”
    朱橚幽幽歎了口氣,“不過你小子也是真蠢!”
    “蠢?”朱高煦自嘲地笑了笑,“對啊,那可不是蠢嘛!”
    “你小子都對宗室親王這般狠辣下作了,為什麽就是不能狠下心來?”
    朱橚捋了捋胡須,滿臉的疑惑不解。
    “血脈親情對你而言,不過都是狗屁罷了,我說的不錯吧?”
    “所以別說什麽‘兄友弟恭’那些沒用的,你也不配說這話,既然如此你為何不奪嫡爭位?”
    “如果你不願奪嫡爭位,為何又要推行那些什麽新政?把自己弄得裏外不是人,何苦來哉?”
    聽到周王朱橚的質問,朱高煦選擇了沉默,並沒有回答。
    “我那位親兄長,我還是比較了解的,他這做了皇帝之後,血脈親情對他而言,就顯得不那麽重要了。”
    朱橚語氣變得有些深沉,自顧自地開口道:“當年有人誣告本王謀反,皇帝陛下雖然沒說什麽,但他還是削了本王的三護衛。”
    “這就是皇帝,這就是天子啊!”
    這些隱情,朱高煦還真不知道。
    畢竟從傳聞來看,是朱橚回到封國後,主動把自己的三護衛獻還給了朝廷。
    沒有想到,還是被朱棣給削的。
    隻是為了維護天家顏麵,所以變成了朱橚主動獻還。
    “王叔,你是在慫恿侄兒,去奪嫡爭位嗎?”
    “為什麽不可以呢?”
    朱橚擦了擦嘴,直視著朱高煦。
    “你不上位,日後何人鎮得住海外諸王?”
    “你不要忘了,他們都是你放出去的,以高熾侄兒那優柔寡斷的性子,王叔當真不看好他,能夠壓得服這些塞王凶王!”
    “朝廷前期這些限製措施,最多可以限製海外諸王十年時間,甚至可能會更短,到時候你這位蝸居雲南的漢王爺,難道還有資格插手朝政,或是領兵前去平叛?”
    朱高煦聞言一怔,默默地喝著烈酒。
    朱橚也沒有再廢話,起身離開了密室,留了充足的思考時間給他。
    其實,朱橚是打心眼裏看好漢王朱高煦,不太喜歡太子朱高熾。
    因為,他從朱高煦這個侄兒身上,看到了自己那位父皇、太祖高皇帝的影子!
    大明開國至今,一位太祖高皇帝,一位永樂皇帝,兩位都是馬上天子,鐵血帝王!
    要是永樂皇帝之後,再出現一位文治武功的鐵血天子,那大明朝將會徹底奠定霸主之基業!
    翌日清晨。
    百官齊聚,惶恐不安。
    畢竟昨夜的動靜,鬧得實在太大了些。
    疑似漢王朱高煦率錦衣衛衝擊太子府,意欲殺害被他圈禁的太子與太孫!
    本應在中都鳳陽的皇帝陛下突然現身,指揮禁軍平息了這場突如其來的驚變!
    不管事實真相如何,此刻所有朝臣心中都清楚,大明要變天了啊!
    漢王朱高煦,此次即便不死,也要脫層皮!
    至少,他沒辦法再滯留京師,該按照禮製前去雲南就藩了!
    文臣縉紳興高采烈,武官勳臣戰戰兢兢。
    金忠蹇義夏元吉這三位巨頭,此刻卻是滿臉憂容。
    他們怎麽看,怎麽覺得此事太過蹊蹺。
    畢竟靖江王一案在前,金純已經上奏彈劾了太子魚肉百姓,並且手裏麵還握有證據。
    既然如此,漢王為何還要突然衝擊太子府,試圖謀害太子與太孫?
    沒有這個必要啊!
    他隻需靜靜等到金純抵達京師,順勢推波助瀾,將火燒到太子爺身上,再操控一下輿論,令太子朱高熾身敗名裂,如此就可名正言順地入主東宮!
    明明大好機會就在眼前,漢王又怎會做出這樣不理智的舉動?
    而且皇帝陛下為何突然回京,連所有人都不知情?
    這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真相?
    漢王,究竟又做了什麽?
    一時間,百官驚懼,惶恐不安。
    很快宮門大開,百官依次序魚貫而入。
    憂心忡忡地走過金水橋,來到了太和門廣場。
    群臣驚訝地發現,皇帝陛下早已坐在龍椅上麵,冷眼掃視著群臣。
    沒有絲毫猶豫,滿朝文武嚇得急忙跪倒在地。
    朱棣這才冷聲道:“朕沒想到,隻是親政北伐一次,京師竟然鬧出了這麽大的亂子!”
    聽到這話,百官更是磕頭如搗蒜,直接開始請罪。
    朱棣見狀也不願再多說什麽,直接點明了今日朝會的主題。
    “其他事情暫且不論,今日廷審漢王謀害太子一案!”
    滿朝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