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利己

字數:3280   加入書籤

A+A-




    果然,老村長皺起眉頭,似乎在強忍著怒意:“說說看。”

    宋五福對老村長拱了拱手,慢慢轉身目光從村民們的臉上一一掠過:“都知道男娃念書能考狀元光宗耀祖,那你們說說這些年你們看到誰考上狀元了?”

    村民們麵麵相覷,好半天沒能吐出一個人名來。

    宋五福繼續道:“我活到這把年紀,隻在戲台上見過狀元公,活生生的一個也沒見過,連聽說的都沒有,具體什麽原因,我想你們都知道。”

    村民們當然知道,念書考狀元說起來容易,可是本朝建朝近百年,三年一狀元也才二三十個罷了,丟在千千萬萬的人堆裏撈都撈不著。

    見他們不說話,宋五福再次發問:“傾全家之力,培養出一個秀才都不容易,更何況是一個狀元。咱們來紅楓鎮定居快三年了,附近哪個村子出秀才了?”

    人群裏一片沉默,沒人回答。

    “男娃念書要念出名堂,誰都知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今日咱們就把族學建成了,讓族裏的男娃都來念書,你們覺得五年內能不能出一個秀才,讓其它大族高看我們一眼?”

    宋五福發出第三問,照舊沒有一個人敢回答。

    “辦女子學堂,讓女娃念書就不一樣了。外人一看咱們宋氏能讓女娃念書,會想當然的認為這是家學淵源,男娃的學識才能必然不低,不會罵咱們是泥腿子出身……”

    “另外,女娃念書識字,也能像男娃一樣著書立傳,要是會算術會打算盤,去城裏做個賬房先生也使得。”

    說到這裏,宋五福聽到人群裏傳來不讚同的聲音,話鋒又是一轉:“當然,肯定有人說女娃要嫁人,好處都讓婆家得去了,娘家什麽都撈不著,這書念了也是白念。”

    這話村民們都曉得接,七嘴八舌道:“就是這樣,沒錯啊,難道不是嗎?”

    宋五福搖了搖頭:“自然不是,念書識字的男娃走出去,別人會高看一眼,到了女娃這兒也一樣。你們說那些真正的讀書人家,是願意娶大字不識一個的媳婦,還是娶個有見識能做賢內助的姑娘?”

    村民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從彼此的臉上看到了答案。

    換做他們娶兒媳婦,當然更願意娶個有本事,好讓子孫都跟著受益的姑娘,不然為啥大戶人家講究門當戶對?

    全因這樣的人家培養出來的娃兒,更符合自家的需求啊!

    “……女娃們嫁到好人家,又不是徹底撇下娘家不管。她在夫家過得越好,對娘家的助益就會越大。外人看到咱們讓女娃讀書,會覺得咱們善待女娃,他們更願意把女兒嫁進來,不怕女兒被虧待了,你們說說是不是這個理?”

    宋五福發出第五問,這下村民們齊齊點頭,沒有一個人反駁他的話。

    誰家嫁閨女,不會挑個合心意的女婿啊。

    凡是對女兒有幾分心疼的人家,定是要把男方的家境家風打聽清楚,要是家風不正,村裏的風氣也不行,那簡直就是火坑,哪個敢把女兒往裏嫁?

    換句話說,自己族裏風氣好,別人也更願意把閨女嫁進來,他們選兒媳婦的餘地不就更多了,更能選個好的?

    看著態度與之前截然不同的村民們,宋溪溪在心裏鉚足勁兒給老爺子鼓掌:

    太厲害了,爺爺實在太厲害了!

    五問連發,都快把她忽悠瘸了(bushi)!

    看著若有所思的族人,老村長暗暗給宋五福遞了個眼色,蒼老的聲音再次響起:“五福說得有道理,讓女娃們念書好處不少,你們要是反對的話,讓他自個兒到外麵辦學堂,不過你們家的女娃要念書,得自己掏銀子了。”

    這話瞬間提醒了村民們,都清楚的記得宋五福會承擔兩年的束脩,也就是說他們送閨女入學堂念書根本不花錢。

    可這學堂是宋家私辦的話,誰有臉讓自家閨女去念書?

    宋家那麽有錢,撇開他們辦學堂更省事,都是看在同族的份上,才願意自掏腰包讓全族的姑娘收益啊!

    想到這裏,村民們為之前的無狀感到羞愧,爭先恐後地向宋五福賠禮:“村長,是我們沒遠見,就盯著眼前的一畝三分地,您不要跟我們一般見識!”

    宋五福大度地擺擺手,笑嗬嗬道:“都是為了孩子,為了家族興盛。你們對辦女子學堂沒有意見的話,就是為家族繁榮添磚加瓦了。”

    “沒意見沒意見,這女子學堂好極了,讓女娃們念書是天大的好事啊!”村民們哪會有意見,恨不得明天就把女子學堂辦起來,讓自家閨女沾沾書香氣。

    祠堂前的氣氛一派和諧,依偎在大人身邊懵懂的姑娘們,並未意識到念書識字有多麽重要,隻把這當做一件很新奇的事。嘀嗒小說網

    旁觀全程的芽兒按捺住激動,緊緊握著宋溪溪的手:“姑娘,太好了!”

    宋溪溪感慨道:“是啊,太好了。”

    這個過程比她想象中要順利多了,是她低估了人的利己性,但是爺爺將其拿捏得死死的,順利的說服了全村的人。

    開辦女子學堂,再無阻力,她惦記了幾年的事,總算塵埃落定了。

    接下來,大家定下了設學堂的屋子,是祠堂陽光最好的那間。

    書籍和桌椅等,由宋家一並負責,期間出力的活兒,都有村裏的壯勞力來。且送女娃進學堂念書的人家,要給宋家做三日白工,算是抵償書籍桌椅的資費。

    宋五福深知做事不能大包大攬,不然次數多了別人會覺得理所應當。

    正如升米恩鬥米仇。(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