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傾巢而出

字數:4385   加入書籤

A+A-




    

    

    雖然虛驚一場,但李泰也並沒有再轉赴別處。

    中外府已經叫囂了半年多要東征,為此甚至不惜背信棄義的滿足突厥的強橫要求,如今選擇在此刻出兵東征,總讓他感覺有些心緒不安。

    所以李泰一邊派遣使員前往關中,詳細打聽一下中外府東征的相關事宜,一邊又告令府下保持戰備狀態,不要有所鬆懈。

    在沒有什麽轉折和變數發生之前,李泰無疑是待在老巢之中才最穩妥,如此才能在無論發生什麽情況之下都能第一時間做出應對,順便也處理一下台府所積壓下來的軍政事宜。

    之前南梁建康發生變故的時候,李泰引軍前往江夏進行戒備,都還沒來得及處理得中的選人們人事安排事宜,隻是著令長史長孫儉等按照內外闕員情況而酌情察授。

    此番歸府後,他便將相關的人事任命查看一番,對於安排基本還算滿意。

    眼下的台府,包括其他的政權組織,限製權威體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行政力的不足。尤其是在地方郡縣鄉裏,需要嚴重依賴那些當地的豪強大族們對地方的影響力和控製力,才能將統治貫徹下去。

    雖然說選人試考選上來的同樣也是這些世族豪強子弟,但總算是形成了一個相對正規的觀念和程序。你能得選授官可不是因為你的出身,而是因為你本身的才智學識。通過對個體價值的肯定,來營造一種新的普世價值觀。

    鄉土資源是有限的,鄉土秩序是閉塞的,哪怕一個手掌上的手指都有長短,一個閉塞的環境能夠提供的利益位置必然也是有限的,而且是極度不公平的。

    台府的選士程序就是給那些鄉土失意之士和渴望進步的人才提供一個更廣闊、比血脈傳承更公平的一個平台,是一個從你們當中挑選優秀人才去破壞你們原有秩序的陽謀。

    隨著這些選人們補充進台府內外官署當中,使得整個台府運行效率都獲得了立竿見影的提升。不隻是因為之前台府才力匱乏,也在於這些年輕選人們有著更加昂揚向上的精神麵貌。

    這也證明了李泰所建立的選士程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不免讓他期待在更大的舞台上將此加以推廣。

    除了對台府政務的處理,李泰也特意抽出時間來在內府之中擺設宴席,以款待剛剛不久之前隨同李禮成一起抵達襄陽的親友們。

    “之前江東突生變故,因恐變亂波及台府轄區,所以匆匆引部南去防備,未暇在府迎見諸位親友。怠慢之處,還請諸位不要介意。”

    台府內堂中坐了足有上百員眾,都是隴西李氏的親友們,既有之前便來到襄陽的,也有不久前剛剛到來的,當李泰舉起酒杯的時候,在場眾人也都紛紛舉杯以應。

    這當中也有尚在服喪期的崔瞻兄弟,迫於國中情勢變化而背井離鄉,雖然不能再恪守禮數,但也不能公然聚眾宴飲為歡。

    可是來到別人地頭又不能對主人的第一次招待無所表示,於是這些尚未除服之人便坐在堂中搭起的一座素帳內,雖不參與宴飲,但也並不妨礙彼此間的交流。

    從這一點安排上,也能體現出這些世族名門的行事之靈活。你如果真的信奉恪守他們所宣揚的禮義,那他們能把你玩死。禮義規矩對他們而言隻是工具,並不是需要用生命去恪守捍衛的信仰。

    此次跟隨李禮成一起來到襄陽的,主要便是五姓之家的親友們。

    這其中李泰最熟悉、也是從前身記憶中了解到的,便是清河崔氏崔瞻一家,畢竟他們一家在清河崔氏庇護下生活了十幾年之久,彼此間交情也是最深。

    對於崔的死,李泰站在一個統治者角度而言隻能說是該,但從私人角度當然也要安慰一番。

    除了表達懷念感傷之外,他也請崔瞻兄弟於此安心全禮,生活方麵完全不用擔心,自己都會給予妥善的安排,順便也感受並習慣一下山南道台府的人事氛圍。

    隴西李氏李倩之兄弟們雖然不像李裒兄弟們這樣親近,但也總算是同一宗族的親屬。

    李泰也沒有提之前他們不肯跟隨李裒一行到來的舊事,畢竟那時候不隻他們西魏勢力不怎麽樣,就連李泰也不像如今這樣能罩得住。

    李倩之他們也是妻兒老小一大群,做這麽大決定前當然要考慮諸多。而且雖然沒有在當時跟隨同來,但在李裒一行逃離晉陽的過程中也給予了極大的幫助。

    太原王氏王鬆年父子,李泰就比較陌生了,但講論起來也都是頗為親近的親戚,輾轉數千裏前來投奔,自然也要給上一份生計。而且王鬆年之子王劭,李泰還有些印象,當然也是來自於後世的記憶,如今來到襄陽,李泰便表示可以介紹他們兄弟到府學讀書。如今襄陽府學,可是有著天下最為豐富的教材!

    這些人感受到李泰和藹的態度後,心內也是稍稍鬆了幾口氣。

    雖然說彼此都是親戚,甚至他們舊年登門訪問時估計還遇到過少年頑劣的李泰闖禍遭罰的場景,但畢竟已經分別多年,變得有些陌生。

    之前聽聞李泰的種種事跡已經在心裏高看幾分,如今來到李泰的地頭,感受到這位太原王在山南道所擁有的崇高聲望和絕對權威,再聯想到自身未來也要謀生其門下,一個個也都在調整心態、擺正位置。

    一場宴會進行下來,這些親友們也都在含蓄得體的表達對李泰的崇敬,並沒有搞什麽倚老賣老的笑話,這也讓宴會的氛圍非常融洽,在主人的熱情款待下頗有幾分賓至如歸的感覺。

    除了仍然在孝的崔瞻兄弟,這些人也都不同程度的表達出希望能為行台統治出一份力的想法。李泰對此當然不會拒絕,他之所以讓李禮成前往招攬這些河北親故,當然不是為的多幾個打秋風的窮親戚。未來他要登上更大的舞台,這些人也都是他的執政班底。

    不過東西人事風氣終究有別,西魏尤其是山南道台府,雖然暫時還沒有形成北齊律那種完整的律令體係,但實際上無論吏治還是律法的日常施行都要比北齊更嚴謹。

    這些親友們,李泰當然不能也如對待年輕少輩一樣安排到選人院去排期參加下一次的銓選。

    在詢問過個人意願和履曆之後,其中頗以學術著稱的便被安排進行編修藏書的工作,與周弘正等南梁士人一起工作。有的已經在東魏北齊有過出任州郡官員的履曆,也不乏行政經驗,李泰便暫時辟入自己的王府之中,有什麽職事缺口便臨時加以任命,在自己眼皮底下就算是偶有犯錯,也能及時獲得糾正。

    眾人對於這樣的安排也都非常滿意,他們自然也不奢望一來到襄陽便完全取代李泰的元從舊人、如同李裒兄弟一般出任封疆大吏。

    尤其像王鬆年本就心存執念,想要繼續對魏收所修《魏書》加以抨擊。在齊主高洋明確表態支持魏收的情況下,他在北齊繼續折騰隻是找死,如今來到法外之地的襄陽,那自然是要徹底放飛自我,當即便向李泰提出編修一部新的《魏書》以取代北齊《魏書》。

    這想法當然好,畢竟誰修史就掌握了對前朝的定義權和許多事情的話語權,可問題是東魏沒了才修史,可他們西魏卻還有啊,人家皇帝拓跋廓還在長安好好呆著呢,咱在這裏玩蓋棺定論總是不好吧?

    不過轉念一想雖然眼下還不方便直接修史,但也不妨礙進行素材整理啊。不隻是北魏、西魏這一脈,未來這後三國都得給他們來一個蓋棺定論,相關的準備工作早點開始也沒有什麽。

    等到對這些親友們安排一番後,來自關中更準確的消息情報也傳來了。

    宇文泰這一次看來是動了真格的了,聲勢搞得非常大,不知動員了關中人馬,隴右人馬也都征調東來,整整十萬大軍殺出潼關,李弼、獨孤信等柱國們也都隨軍出征。關中僅僅隻留下了兒子宇文毓留守鹹陽、宇文覺留守同州,以及一些將領輔佐二子。

    當然,東南方麵的威脅,宇文泰也並沒有忽略掉,在傾巢而出的同時,還不忘安排柱國侯莫陳崇統軍駐守於渭南,明顯就是為的防備武關方麵。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