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宜防突厥

字數:4608   加入書籤

A+A-




    

    

    第949章 宜防突厥

    過去這段時間裏,長安城的情況較之內亂源頭的同州城要好得多,甚至因為作為京畿一霸的六坊禁軍的離開,城中治安和居民生活都有所好轉。

    當皇帝儀駕返回後,留守長安的雍州長史李穆等人紛紛來到渭北迎接。不過李泰在將皇帝送入禁中之後,並沒有留宿於皇城之中,而是前往城南自家產業的龍原學館暫住下來。

    六坊禁軍作為一個獨立的宿衛兵種已經不複存在,將領們多數都因為涉亂而暫時被解除了兵權、等待裁斷,軍士們則仍然留在同州諸營進行整編。

    眼下回到長安,負責宿衛安保的便隻能是李泰帶到關中來的人馬。盡管如此,長安皇宮本來就逼仄狹窄,建築麵積甚至都還不如同州中外府,李泰如果再住進去,人員配置和安保都非常麻煩,索性便暫時分於兩處,從而讓山南道人馬能夠盡快摸清楚禁中防務諸事。

    舊年江陵之戰結束不久,李泰留在關中的家人們便都前往襄陽去了,但龍原學館還是保留了下來。隻是以當時中外府和山南道之間那微妙的關係,許多時流為了避嫌,便也不再讓子弟繼續來此進學。

    因此如今的龍原學館教學方麵的工作基本停止下來,但整編輯錄藏書的工作仍在進行。還有一些家在偏遠地區、家境貧寒以及篤誌於學的學子們仍然留在這裏,幫忙進行一些編校的輔助工作。

    當李泰儀駕來到這裏的時候,此間學士和學子們也都紛紛出迎。親兵請示是否將這些人暫時轉移到別處去,李泰稍作沉吟後示意不必,還著員給這些仍在堅守治學的人提供一些飲食和越冬保暖禦寒的物資。

    龍原學館占地麵積本來就極大,近年來建築也都陸續增加,作為李泰與其部眾們的臨時住所自是綽綽有餘。

    李泰這裏住處剛剛收拾妥當,李穆等人便又在外求見,他也能夠體會到李穆焦灼的心情,於是便又著員將起引入進來。

    李穆入堂之後便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埋首於地沉聲道:“家人喪德悖義、涉亂深重、禍害國中,卑職未能加以力阻,請大王降罪!”

    李泰從席中站起身來,邁步走入堂中並親手將李穆攙扶起來,拍拍他肩膀歎息道:“罪或無罪,暫且不論。此番歸朝還能與顯慶重逢,我心中已經頗感歡喜。自別以來,體中何如?”

    這一番問候頓時便將兩人之間略顯生疏的氣氛又給營造出幾分親切,也讓李穆的思緒飛回之前分別時的情景。

    那時江陵之戰結束,山南道不恭之態畢露,李穆在這過程中選擇跟隨李泰完成江陵之戰,事後卻因為擔心牽連整個家族而選擇回歸關中。

    那時的他已經做好最惡劣的打算,就連在江陵之戰中所分得的戰利品都留給兒子李雅。但在回來之後,還是沒有受到太大的責罰,並且被晉升為大將軍。

    “主上、故大塚宰襟量雄闊,能容諸類,既能包容卑職這等忠義有失的醜類,更能遺命托付於大王這等人間英流以家國大事。可憾世上終究汲汲私利者太多,不能深刻領會這一份道義相托的深情。”

    李穆又垂首說道,他抬眼看看李泰的神情,接著便又欠身繼續說道:“然則大王剛健英勇,雖然事情有所波折,但終究還是回歸正道。故大塚宰英靈未遠,若見大王入朝定勢,想必也會欣慰非常。”

    李泰聽到這話後,嘴角便微微一笑,抬手示意李穆先入席坐定,而自己也轉回自己席位上並又笑語道:“此番歸朝,不唯受故大塚宰所啟,亦可大言眾望所歸。何以獲此眾望?在今國中唯我可以懾定宵小、褒揚有功,平息眾怨、消解戾氣,整聚渙散之人心,重塑朝廷之綱紀。當然,這也少不了武安公等忠勇之士的效力相助!”

    李穆聞言後忙不迭又翻身而起,叩拜於堂中並大聲說道:“大王持命、眾望所歸,臣幸預揀選、必效犬馬之勞!”

    “可惜可惜,陽平公事到臨頭時,終究有欠明智,縱容溺愛少徒,有悖大義、自棄於眾。”

    李泰擺手示意李穆免禮,旋即便又歎息說道,對於李遠做出這樣的選擇,的確是讓他有些遺憾。

    這一份遺憾倒不隻是針對李遠一身,而是整個高平李氏可用不可用,已經在他心內打上了一個問號。

    宇文覺等人一通折騰,使得中外府權威蕩然無存,倒也有利於李泰塑造新的霸府權威。無論是李遠、還是李穆,在他如今大勢入朝的情況下,其實都不必過分在意。但高平李氏在原州深厚的鄉土勢力,以及李賢這個李氏大家長的態度,卻讓李泰不得不上心。

    高平李氏在西魏北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可以稱得上是關西第一武宗家族。李賢、李遠和李穆三兄弟各有任掌,可以說是時下大族以武興家的典範,在勢位和影響力上,甚至就連有韋孝寬坐鎮的京兆韋氏都難以匹敵。

    高平李氏之所以能夠享此殊榮,除了他們兄弟族人們本身的勇力才能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原州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李氏在原州出眾的鄉土勢力,使得他們整個家族在西北邊防上擁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李遠之子李植可以說是自李泰之後霸府最受賞識的少輩,而且李植在霸府所享有的權力還要超過了當年的李泰。

    畢竟李泰真正做大還是跳出霸府的限製以後,如果一直呆在霸府中,哪怕如今的他都比不上李植所擁有的權勢,畢竟在外沒有足夠的強援呼應,這一點就直接鎖死了他在霸府的成長上限。

    在對李遠的選擇表示遺憾之後,李泰又望著李穆沉聲說道:“我聽說陽平公在奔逃之前,曾入長安來遊說武安公,不知他以何計策來說?”

    李穆聽到這個問題後,臉色頓時變得肅然有加,不敢有所隱瞞,當即便將李遠之前所說的割據原州並謀求突厥為援等諸事全都講述一番。

    李泰在聽完李穆的交代後,也不由得眉梢暗跳,有些震驚於李遠父子的這些想法。

    割據原州之類的謀算,雖然看起來似乎可執行性不低,但真正要做的話,難度還是不小,尤其李遠父子出逃時根本就沒有來得及挾持皇帝或者宇文家直係成員。鄉土中有勢力、有影響力是一方麵,但想要拉著大家一起造反作亂,那難度還是不小的,也要看看外部環境允不允許。

    李泰能在山南搞起新和聯勝,那是天時地利人和等方方麵麵的因素配合,充分利用了侯景之亂給南朝社會帶來的衝擊和動蕩。李遠父子想要在原州割據一方,那除非得是北齊舉國來戰、搞得李泰完全抽不出手去收拾他們。否則單憑原州當地那些豪強們,可能就得擼袖子收拾他們。

    但是這個聯合突厥的想法,就有點意思,甚至都有點超出了李泰的認知盲區。

    之前的他任職東南,與中外府之間的聯絡也日漸疏遠,對於中外府和突厥的互動既沒有刻意了解、也沒有渠道了解,所以對於彼此之間的互動是個什麽情況並沒有一個清晰精準的認識。

    之前於謹還奏報李植兄弟倆逃離中外府時,都還擄走了一批人事,隻是因為李植長時間把持中外府事務,也沒有將這些人事留存別冊,因此這些人事具體牽涉哪一方麵並不清楚。如今看來,應該是跟與突厥的聯係有關。

    原州便是後世的寧夏固原,其與關中聯係的蕭關道便是關中西北的重要通道。後世唐朝初期,突厥頡利可汗在大唐玄武門事變之後不久趁關中虛弱而發兵南下,與唐太宗訂立了渭水之盟。當時突厥大軍南下所走的,便是自原州南來的蕭關道,兵出蕭關之後沿涇水一路向下,隻需幾日便可兵臨長安!

    李遠父子固然難以在原州建立什麽割據政權,可如果他們為了自保而當真喪心病狂的招引突厥人南來的話,無疑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危險。

    李穆見李泰神情變得嚴肅起來,心情也變得越發忐忑,連忙又恭聲說道:“戶中孽子擅權作亂,本就鑄成大錯,勾結外寇而禍我家國,更是泯滅人性之想。臣前已經傳書向家兄告事示警,一待諸家國罪人逃返鄉裏便即刻抓捕懲治!”

    李泰聽到這話後,便又微笑著對李穆稍作誇獎勉勵,但這麽重要的一個變數隱患,他當然也不可能寄望於高平李氏本身態度和做法,還是要盡快做出相應的戰備準備,一旦突厥當真南寇,也必須要擁有足夠的反擊之力。

    所以在接見過李穆之後,李泰隨即便又召見了田弘等出身原州的將領,將原州當地的勢力情況認真了解一番。並且又向襄陽方麵加送一封信件,著令下一批奔赴關中的將士中將史靜這個原州人士也給加上。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