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隴右不靖
字數:4559 加入書籤
A+A-
第979章 隴右不靖
元羅固然懂得見風使舵,但其他人同樣也是反應敏捷。隨著報捷的露布入京,長安群眾才知唐公此番外出並非單純的巡邊,而是進擊突厥並且又取得了大勝,頓時便群情沸騰起來。
由於突厥崛起年歲並不算長,故而時流大眾對其了解不多,唯一印象比較深刻的,便是舊年突厥曾經強逼朝廷交出前來投奔的柔然殘部,並且直接在長安城門外將這些人殺光。
這件事讓長安民眾們深切的感受到突厥人的囂張與殘暴,哪怕事情過後許久都還在擔心突厥人會不會某天直接殺到長安來,也像對待柔然人一般對長安民眾大加屠戮。
因為民眾們心中的這一份恐懼,日常生活中對於突厥人都鮮有提及,卻不想再次聽到突厥人的消息時,突厥人已經成為了唐公煊赫戰功的一部分。原來這印象中不可一世的胡部,在遭遇了唐公之後也像其他的敵人那樣的不堪一擊!
所以城中百姓們也都紛紛奔走相告,再一次加強了唐公戰無不勝的刻板印象,直歎隻要有唐公守衛家國,則天下便沒有強敵能夠威脅到關中的安全!
相對於百姓們的樂觀歡慶,達官權貴們在得知這一戰報的時候感觸要更加豐富。尤其是那些之前還在驪山商討爭取權位的元魏宗室們,這會兒更是懊悔不已。
之前唐公入朝定亂時並未大施刑威,讓他們感覺唐公似乎在人事上有所忌憚,不敢盡興而為。但今塞外的這場戰事才讓他們意識到,唐公是真的沒有將國中一些不太和諧的人事當作需要嚴肅處置的問題,一旦被其認為需要處置的人事,不論內外都免不了要遭受嚴酷打擊!
所以說他們背地裏搞串聯、意圖瞞過唐公而謀取權位的行為,無異於是將本來輕微的問題給搞得嚴重起來,逼得唐公要對他們嚴肅處理。
就連那遠在塞外、麾下雄兵巨萬的突厥可汗都因交惡唐公而被擒拿斬殺,他們這些久處京畿的閑散宗室又有什麽底氣覺得唐公需要屈從於他們的意願?
人的想法往往會受情緒所左右,當某些欲求過於強烈的時候,很容易就會陷入一種一廂情願的思維之中。而當其重新恢複理智之後,就連自己都有些不理解當時為何會有那樣愚蠢的想法。
但是唐公凱旋師旅已經抵達了涇州,不日便要返回長安,並沒有時間再給他們去理解和消化,須得趕在唐公歸京之前盡快做出補救與挽回。
於是這些人也都將之前一起入宮進奏的約定拋在了腦後,轉而開始按照各自的想法去進行補救,或是托關係找門路、希望能夠從輕發落,或是盤算著檢舉揭發、想要戴罪立功。有一些行動力強的,更是直接著令家奴置備一批犒軍的物資,然後自己親赴渭北迎接唐公凱旋師旅。
當這些人並沒有在皇城相聚,而是在長安城外的渭橋看到彼此的時候,場麵就不免變得有些尷尬,彼此之間相顧無言,隻是各自將臉龐轉向別處,然後便發聲催促趕車的家奴快行。
李泰在涇州停留了兩天,安排李允信率領一隊將士將此戰繳獲的牛馬當中一部分經牽屯山轉移到隴右去。一方麵關中牧養規模一時間難以消化這麽多的牛馬牲畜,另一方麵也是加強隴右方麵的軍備。
新任涼州總管史寧年初的時候因為駐地偏遠而沒有入朝覲見,如今也趕來相見。
“長別數年,將軍風采依舊,未為隴外風沙所催,故友重逢,讓人欣慰啊!”
李泰在軍營中迎接並款待史寧,見到其人闊行入前,未待其俯身見禮便先一步上前托住史寧兩肩笑語說道。
史寧聞言後便垂首答道:“唐公風采更勝往昔,末將常憾任處邊遠,無緣得與安陸公等一道並從唐公麾下受命驅使。本無功績以獻唐公,唐公更加末將以重任,誠惶誠恐,感恩不盡!”
說話間,李泰將史寧迎入帳中,並請楊忠等獨孤信舊部前來作陪,彼此難免暢談舊事,講到獨孤信的下場時,又不免感懷不已。
雖然李泰早在入朝執政之前,便已經積累下了雄厚的人事基礎,並不再隻限於獨孤信對他的人脈分享。但也不得不承認,老丈人留下的這些舊部對他也是幫助不小。這些人不隻能力極強,因為有著獨孤信這一層緣故,李泰同他們之間也天然有著一層比較牢固的信任基礎。
就拿史寧來說,若非其人因有獨孤信這一層淵源,李泰執掌大權後,恐怕就不會放心繼續任用其人坐鎮隴右。而想要重新調整隴右方麵的軍政局麵,無疑又會分散李泰的精力和麾下的人事資源。
但隴右在地緣上雖然對關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可眼下其人事調整對於西魏政權而言並不是優先級最高的事情,所以有史寧這樣一個人選來進行穩定和過渡,對於時局的進步發展便比較重要了。
略過這些敘舊的話題,李泰又聽史寧詳細介紹了一下隴右近年來的軍政變化,總體而言也可以稱得上是穩中向好。
畢竟早在宇文泰時期,隴右便是霸府重點經營的區域之一,宇文導坐鎮隴右多年,其人雖然沒有赫赫之功,但是對地方的治理和軍事建設都是非常的卓有成效,而這些人事基礎如今則就都為新的霸府以及涼州總管府所繼承下來。
眼下隴右方麵的氐羌鬧亂問題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許多氐羌部落也都陸續接受當地州郡政府的管製。外患方麵比較嚴重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吐穀渾對邊境的寇擾了。
吐穀渾本是遼東慕容鮮卑部,後來遠徙萬裏抵達河西,自此以後便在青海地區落地生根。其部族的逐漸壯大也與關隴地區的動蕩形勢有關,除了對隴右持續的寇掠之外,吐穀渾也借著在絲路貿易中充當重要角色而大得其利,尤其是南朝蜀中地區的絲路商貿需要經由吐穀渾才能完成。
隻是隨著西魏逐步恢複並加強了對於隴右河西的控製,再加上隴南、巴蜀接連納入掌控,吐穀渾這種坐地分利的好日子便一去不返了。
原本的利益受到了損傷,自然要從別處找補回來,於是吐穀渾便加大了對隴右的寇掠力度,既能獲取收益,又能攪亂絲路貿易的進行。
講到這一點,史寧也是頗感憂愁。吐穀渾本來就是青海地頭蛇,主場優勢明顯,而之前的涼州又非隴右的軍事中心,他即便是有什麽打擊吐穀渾的想法也受困於本身力量的不足,難以獨力完成。
其實原本突厥是有打算進擊吐穀渾的,之前突厥蒙葉護來到長安時便提出要西魏配合打擊吐穀渾,因為吐穀渾的擾亂對於草原商貿也是幹擾頗大。可是現在突厥可汗都被李泰砍了,盡管李泰又提出讓突厥協同出兵,但庫頭返回金山後能不能順利執掌大權還是個未知數,其他的事情也都充滿了不確定。
講到此番與突厥的戰事以及後續突厥局勢的變化,史寧也有著自己的看法。他所在的涼州本就與突厥頗有互動,因此對於突厥內部情況也比較了解。
對於唐公收斬木杆可汗而扶立控地頭的做法,史寧倒是比較讚同,但也提出了控地頭想要完全執掌大權,應該會比較困難。
早在阿史那土門創建突厥汗國的同時,他的弟弟室點密便率部西征,向西域方麵發展勢力。如今隨著突厥西路的勢力擴張,自主性也是越來越強,就連原本的木杆可汗對於這個叔叔室點密的約束力都越來越差,控地頭恐怕更加的無能為力。
曆史上東西突厥之所以分裂,其實淵源也可以追溯到阿史那土門與室點密之間的分別開拓。從一開始室點密所率領的西征力量便獨立於汗庭統序之外,再加上隋朝的軍事打擊與外交手段,走向分裂也是必然的。
聽完史寧的講解,李泰對此也未以為意。眼下的他就算有拆分突厥的想法,但是限於自身的實力也很難去實施,他甚至連室點密這個西突厥始祖都聯係不上,更不要說主導突厥的分裂。可如果突厥內部因為權力鬥爭而走向分崩離析,這當然也是他所樂見的。
在隴右方麵軍政結構調整之後,史寧這個涼州總管能夠調度的人事資源更多,所以李泰便著其嚐試進行對吐穀渾進行一些軍事上的反擊與進攻。而在分別之時,史寧又請以其長子史雄與次子史祥入為李泰帳內親信。
李泰對此也並未拒絕,他本就有意擴大他的親兵規模,一眾功臣和故舊子弟也都在招納範圍之中。
待到史寧告辭歸鎮後,李泰便也動身繼續向長安而去,尚在行途中便接連遇上了好幾撥從京中趕來迎接的人員隊伍。既有朝廷所派遣的迎接使者,也有私人來見。而在聽到這些人各自進奏之後,李泰才知道了原來不久前還有這樣一樁人事隱情。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