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不羨韓白

字數:4061   加入書籤

A+A-




    第1166章 不羨韓白

    李泰這一番話說的可謂是非常的不客氣,因此齊使眾人在聽完之後各自也都麵露義憤填膺之色,起碼在表麵上看來都是氣憤的不得了。

    一行人被引至城主府一旁的別館中安頓下來之後,高睿便皺眉沉聲說道:“今觀李伯山誌驕氣盛,此番求和怕是難能輕易達成。魏國不知還有什麽苛刻條件要作刁難,你等諸位可有什麽計策構想?”

    眾人聽到這話後,又是一陣默然。過了一會兒之後,使團中的陽休之才開口說道:“兩國仇隙極深,今來求和,是我勢弱於人、有求於人,遭人刁難,亦在情理之內。

    唐王所言願與構和,似非虛言,今其勢強,難免氣盛。某等此番來使,但需秉持修好之心、衛國之誌,隻要不是有辱國格、逼淩底線的要求,可都盡可磋商。”

    眾人聽到這話後,也都歎息應是。他們在作為使者被派遣出國之前,也都清楚新君對於求和止戈的心情之迫切,他們這些使者注定是要拋開那些意氣之爭,要拿出唾麵自幹的涵養,盡力促成和談。如果因為對方的態度惡劣、要求過分便直接撕破臉不再談下去,歸國後怕也免不了要遭受責罰。

    今天一場會麵下來,雖然講到和談的問題時,唐王李伯山一副盛氣淩人的態度,甚至對於他們的皇帝都不客氣的發言譏諷,看起來很是不可一世。

    但是仔細想一想,其實李伯山的態度也並非一直如此。最起碼在講到這個問題之前的時候,其人一直都是一副彬彬有禮、禮賢下士的模樣,對於河北禮義學術也都多有推崇之言,對在場眾人更是多有禮遇,須知現在他們各自還接受了對方一份價值非常可觀的厚禮呢!

    所以李伯山的惡劣態度並不是針對所有北齊人士,其人隻是對於他們的皇帝陛下不夠尊重,而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兩國本就是敵對關係,他們的皇帝在對方眼中便是賊首,又怎麽會加以尊重?

    還有比較明顯的一點,那就是李伯山對晉陽勳貴和軍隊充滿了蔑視,不屑之情溢於言表。

    這態度細想之下同樣沒什麽問題,首先李伯山與晉陽兵交戰多次,晉陽兵基本上都是屢戰屢敗,並沒有用實際的戰績與實力來贏得對方的尊重。

    其次李伯山所評價的晉陽勳貴們是守槽護食的老畜,雄心漸泯而賊膽漸長,老實說這一番評價的確是非常精準、恰如其分,完美概括了晉陽勳貴的表現與特點,也說到了這些使者們的心裏,讓他們大生認同之感。

    最後,李伯山對晉陽勳貴們的蔑視,又關他們河北世族什麽事?先帝駕崩於遼陽,而後常山王便以監國名義將大行皇帝送回晉陽,並在晉陽公布先帝傳位詔書,自己在晉陽宮中繼位,一直到他們一行使者離開鄴都之前,新君都還沒有抵達鄴都,仍然滯留於晉陽忙於安撫、封賞一眾晉陽勳貴。

    這一次國中變故當中,河北世族並沒有完全的置身事外。早在新君謀事之時,便不乏河北世族因受王晞等人的聯係籠絡而選擇支持常山王,後來宰相楊愔被亂兵打死之後,又不乏朝士聲援附議其鋤奸諫上的主張。之後鄴都局麵的穩定,亦多仰仗河北世族們維持。

    結果如今這一番勢位之爭終於塵埃落地,皇帝陛下卻選擇隻是跟一眾晉陽勳貴、掌兵大將們抱成一團,對於鄴都時流卻吝於封賞撫慰。

    甚至就連為其多方奔走謀事的心腹王晞,都沒能獲得勢位上的顯著提升,據說新君因恐勳貴不喜其親昵漢臣,就連召見參謀都要避人耳目,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較之先帝或未更顯涼薄,但要更加的軟弱。

    之前唐王那一番話講來固然是盛氣淩人,但其實又何嚐不是做了一次河北世族們的嘴替?他們腦海中同樣翻湧著類似的觀點,隻是不敢訴諸口舌,如今從別人口中聽到自己心聲,那心情也是十分的舒爽。而當聽到唐王口中對他們這些河北世族為齊氏社稷所做出的貢獻加以評價時,更是心生一種知己之感。

    能夠料敵若己、對敵國內部的情勢細節了若指掌,怪不得唐王如此威不可當、戰無不勝!如若當今皇帝能有唐王這般英明,認識到誰才是能醫治社稷頑疾的良藥,不要再學前人抱殘守缺,也不失為一中興之主。

    這些人心中各作私計,渾然沒有意識到,僅僅隻是與唐王見了一麵、經過了一番簡短的交流,各自內心便已經憑添許多心理活動,行途之中各自所建立的一番心理建設,經此以後已經是瓦解大半,內心中已經不再將唐王乃至於魏國單純的當作敵人來看待。

    起碼一直到目前為止,唐王都沒有流露出來對他們的敵意,反而是親善有加。他們心中或許還沒有形成明確的觀念,但也已經隱隱有所感悟,在唐王如此的態度之下,齊國國運的興衰,與他們各自本身的際遇,其實並沒有什麽密切的關聯。

    因為本身出身的緣故,再加上如今的身份不凡,李泰在向這些河北世族施加離間計的時候,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他甚至不需要給出多麽優厚的收買價碼,僅僅隻是稍顯曖昧的態度流露,便足以讓這些河北世族成員們諸多遐想,各種腦補。

    入夜後,城主府中便舉行宴會款待一眾北齊使者們。這一次西魏方麵出席的人員更多,齊使們所見到的老相識自然也就更多。諸如盧叔虎等俱是河北人士,而且還和使團中的陽休之一同擔任過賀拔仁的幕僚下屬,如今再次相見,自是唏噓不已。

    李泰也見縫插針的向著陽休之舉杯示意道:“舊年我初入關中,深受故賀拔公關照,至今門下尚有許多得力助手皆出賀拔公門下。舊與相論人事,賀拔公也常歎與陽公作別江東之後便相會無期,讓人遺憾。”

    陽休之聽到這話後,連忙舉杯為應,憶昔當年故事,便不由得淚灑席中。

    除了這些情感上的交流之外,李泰自然也免不了向他們展示一下西魏如今的武力風采,著令自己麾下三衛兒郎們表演一些騎射角抵、健舞軍戲,贏得了滿堂喝彩。齊使們自然也都識趣的跟著一起鼓掌喝彩,態度還算捧場。

    李泰又特意將韓擒虎、宇文忻等呼喚出列,在席中指著他們這些少壯向齊使們介紹其功績。當聽到這些年輕人竟然便是曾經就陣斬殺薛孤延等國中宿將的魏國後起之秀時,齊使們原本還有些敷衍的表情這會兒也都流露出發自內心的震驚。

    “此群徒俱資質出眾,如今事跡已經不俗,來年必將更創偉功!”

    李泰講到這裏,又對齊使眾人笑語說道:“你等諸位不要以為我在耀武揚威、威嚇敵國,我並未將河北士民視作急欲鏟除的敵寇。諸位亦應放眼以望天下,周邊四夷趁我中國紛亂各作鵲起、自圖雄大。我門下武力長蓄,但得衛霍、不羨韓白!

    今再故事重提,齊主求和,我自笑應,但若仍是謀和不成,其亦應當自審是否當真誠意求和、而非隻是故作聰明的緩兵之計。若其目我為宋襄公,則我前殺突厥木杆可汗之刀仍藏庫中、隨時待用。或其朝中仍有貪功武夫好亂求進,滋事壞盟,我亦絕不相饒!舉萬眾而討一人,不嫌事繁!”

    這一番話又說的霸氣側露,但卻巧妙的將在場一眾齊使給閃了出來,並沒有針對他們。所以眾人在聽到這一番話後,並沒有心生羞惱,反而越發有感唐王氣魄之雄壯。

    甚至有人忍不住回憶起晉陽勳貴們在國中盛氣淩人之態,便又幻想他們在得知唐王作此宣稱的時候,是否還能保持驕狂?

    這麽一想,各自心中又不免暗生歡愉。非但並不想著該要如何反駁對方,反而還在心裏暗暗思計,回去的時候也應引用唐王觀點勸諫皇帝陛下,不要因為太過親昵晉陽的鮮卑武人群體,從而疏遠河北士流、自逐於中國之外!

    但是這些感情上的契合,並沒有在接下來的議和談判中給這些齊使們提供太多的便利。

    隨著談判正式開始,西魏所提出來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北齊所不能答應、甚至齊使們聽都不怎麽敢聽的苛刻條件,那就是責令齊主自去尊號,不得再以齊國皇帝自稱!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