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農業大豐收
字數:4784 加入書籤
張大毛頓時想起,由於識字的增多,新兵訓練後期,新兵們流行起了一波改名風潮,之前那些叫牛蛋、狗毛、狗蛋、猴子之類名字的新兵,都給自己換了個好聽點的名字。
現在張大毛的識字數量,也有300多個了,勉強是擺脫了文盲的身份,算是個半文盲。
這讓張大毛更開不了口取消定親,家裏的條件太差了,茅草木屋常年沒有得到修繕,家具破破爛爛,沒幾樣好東西,四個妹妹吃的飯食還是跟從前一樣,隻是量稍微增加了些,如果他不點頭同意定親,隻怕不會得到改變,有錢也是存起來,與其如此,不如自己犧牲一下算了,這樣家人很快就能過上更好的新生活。
七月下旬,許家莊警訓處,為期三個月的新兵訓練期結束,這一批的1220名的新兵,全部通過了新兵考核,成為了合格的新兵,並集體放假十天,可以回各自的家中看看,等歸隊之時,都會成為正式的護莊隊員,並配發武器裝備。
“好好好!大毛,我和你娘知道,你就是咱家的福星,能給家裏帶來富貴!”
養父母都非常高興,臉笑成了兩朵花。
崇禎三年,六月,許家莊武器工坊內的新式武器,順利實現量產,第一批裝備到了300多名的護莊隊老隊員們手中,讓他們先熟悉新式武器的使用。
“八石?老朽種了一輩子稻,哪怕最好的年景,施了最足的肥,也不過畝產四石而已,這個隻要偶爾打理幾次的懶人稻,竟有如此可怕的產量?”這位年過七旬,脊背被生活重擔壓彎,臉上滿是褶皺滄桑的老者,擦了擦渾濁的眼睛感歎道。
“這片水稻的畝產不是八石,而是十石,我張穀豐不會估錯,敢打包票!”
這時張穀豐站了出來,說出石破天驚之語。
引起眾多老莊稼把式們的嘩然。
“十石,怎麽可能會有這麽多?”
“老夫種了幾十年稻,好的年景畝產三石,壞的年景畝產一二石,若這片稻田真有畝產十石,豈不是這一畝田,抵我們種三五畝,還不必那麽辛苦?”
“是啊,雖說懶人稻種子極好,農藥、化肥都有增產奇效,但一畝抵我們三畝,這實在是……”
“如此輕鬆就有十石畝產,我們往年那麽辛苦又算什麽?”
這位莊工道出了眾人的心裏話,這片稻田畝產七石、八石,他們都能接受,畢竟這是他們估算出的數據,若是達到畝產十石,不僅創造了一個他們不可能實現的記錄,也徹底否定了他們曾經的傳統種地方式,證明他們的勤勞與汗水,隻是低效的徒勞,這種殘酷的比較讓他們真的難以接受。
“等會收割完成後,裝袋稱重一番,就會知道它的實際畝產了。”
張穀豐一臉自信的道,然後登上一台大型聯合收割機的駕駛室,嗡的一聲發動柴油機,放下前端的收割滾筒,駛入到稻田中,滾筒不斷的旋轉,上麵的金屬鐮刀,將金黃的水稻快速卷入割倒,導入收割機內部,稻穀被分離出來,稻杆稻葉則直接粉碎,回到稻田中。
一台大型聯合收割機,一天就能完成上百畝的收割工作,效率是人力收割的數百倍。
3號莊園剛好4000畝整的稻田,在三十台聯合收割機的忙碌下,隻用一天多的時間,就全部收割完畢。
但總產量在第二天下午,才終於統計出來。
一共是516.03萬斤,平均畝產1290斤,以一石125斤算,平均畝產是10.32石。
這還不包括被收割機浪費掉的,被莊民們再拾取一番的稻穀,再被雞鴨鵝群掃蕩一遍,浪費的產量在3左右。
總的而言,莊園裏的這片水稻,平均畝產超過十石,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第一次見到這種豐收場麵的莊工們,心情複雜的同時,也無不落下難過的淚水,甚至跪地不起,捶胸大哭。
“蒼天呐,倘若早點加入集體莊園,我那小兒怎會餓死?”
“如此高產,我們斷不會再挨餓了,天天都能吃飽飯了!”
“隻恨這莊園沒有早些出現,有龍王抽水,有大力神耕地,有巨鐮神幫忙收割,還有農藥、化肥這等神物相助,我等以後隻有吃不盡的糧食,隻有享不完的福。”
“幸好加入了這莊園,現在就是把田地全部還給俺,俺也不會退出了,以後生死都是莊園的人!”
“沒錯,打死都不離開莊園了,比把地投獻給舉人老爺強太多了。”
“……”
不單是3號莊園的水稻獲得了大豐收。
其他莊園的稻田,也相繼取得豐收,平均畝產最少的都有1000斤,最誇張的是許家莊總莊,水稻畝產創紀錄的達到了1550斤。
全部收割完畢後。
許家莊十一座的集體莊園加起來,一共48325畝的稻田,共收獲稻穀6064萬餘斤,折合48.5萬石的總產量,全部實現顆粒歸倉。
且不隻是水稻。
5號莊園的1200畝土豆田,在收獲後,居然創造了7862斤的驚人畝產,折合62.9石畝,參與打理這片土豆田的莊工陸有才,眼淚當場就落下了,如此之高的產量,如此之多的土豆,一畝就不知夠多少人吃,不會再挨餓了,想餓死人都不可能了,好日子真的就要來了。
10號莊園的一片1600畝的低價值鹽堿地,在種下了耐鹽堿的紅薯後,也是在八月的收獲季,實現了平均畝產4700斤的奇跡,折合37.6石畝,參與打理這片鹽堿地的莊工們也都流淚了,跪在地裏,手裏捧著一個個碩大的紅薯,時而嗚嗚大哭,時而發出怪笑,時而大吼大叫,時而手舞足蹈,給人一種神經病群體發作的感覺。
而這個八月份的金秋收獲季,不把前麵六七月份的玉米算在內,不把後麵九月份的豆類作物算在內,隻算水稻、土豆、紅薯這三種主糧產量的話。
那麽麵積近5萬畝的水稻田,平均畝產1250斤,合計收獲48.5萬石的稻穀。
麵積約1.1萬畝的土豆田,平均畝產5500斤,合計收獲48.2萬石的土豆。
麵積約1萬畝的紅薯地,平均畝產3800斤,合計收獲30.4萬石的紅薯。
也就是說!
僅僅在這個八月份,許家莊十一座的集體莊園,便一共收獲主糧127.1萬石,取得了農業上的大豐收,震驚了所有新加入的莊工,也轟動了整個興化縣!
許家莊園的稻田裏,水稻金黃黃的一大片,雖然播種過程有點隨機雜亂,不怎麽齊整,但經過莊工們嗬護孩子般的精心打理,如今全部掛上了長長的稻穗,結出了一顆顆飽滿的稻穀,沉甸甸的壓的稻株低下了頭。
至於畝產量,那些老莊工可能見怪不怪,不覺得多麽意外,但那些今年才加入的莊工們,則一個個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用力掐自己的胳膊,都懷疑自己是在做夢。
田埂上。
“我以後就叫張富貴好了,不是給自己帶來富貴,而是給父母家人帶來富貴,讓他們都過上好日子!”
張大毛,不,張富貴暗暗說道。
……
八月,中秋季節。
也是人們最期盼的農業收獲的季節。
如今他讀寫文章的能力沒有,但給自己改個好聽點的名字,還是可以做到的。
“富貴?”
“畝產七石,當有七石左右!”看著稻田,一位中年莊工估摸了一下道。
“不止,我看不止,此稻穀穗如此之長,有穀足足百粒,又適當密植,畝產當在八石!”旁邊另一位白發老農道。
當即掏出20塊的銀元,作為彩禮,把親事定了下來,年底就過門。
也就是說,張大毛現在是有媳婦的人了。
張大毛當即帶上二十多斤用月餉買的大白兔奶糖、肉罐頭、香腸等莊園特產,飛奔一般趕回寶應縣的老家西張村,早上出發,傍晚便到,給了養父母與四個妹妹一個驚喜。
隻是養父母也給了他一個驚喜,說是已經給他定了一門親事,姑娘今年15歲,是附近十裏八鄉方圓數十裏內,最標致俊俏的姑娘,養父母都親眼看過,確實是好看的沒話說。
“我沒想這麽快就成婚啊。”
張大毛非常無奈,一臉苦笑,很想取消這門定親,但看養父母這麽高興,四個妹妹都憧憬嫂子的到來,因為養父母決定,要把家裏的房子重新蓋一下,置辦一些新物什,最好再攢點錢,多買幾畝好地,這樣往後的日子會更好過了。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