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海港城團購記:洪承疇覺得朝廷不香了

字數:9051   加入書籤

A+A-


                      崇禎六年,十一月中旬。
    北方多地已被降雪覆蓋。
    隻有進入到黃河以南、淮河流域地區,才不算非常寒冷,不至於凍的身體發抖,手腳麻木。
    當防震性能強的四輪馬車,駛上了三米多寬,勉強可容納兩輛馬車並行的水泥馬路後,車廂內的參觀采購團團員們,才擺脫了顛簸不適的感覺,吃飯胃口好了很多,睡眠質量提高了許多。
    進入到揚州境內後。
    交通工具又升級了。
    眾人坐上了更舒適高級的電動三輪車,噪音小不說,速度是四輪馬車的三倍,風馳電掣中,半日內便行駛了三百餘裏。
    終於在十八日的下午,抵達了明末第一座的現代化城市——海港城。
    因為他們都是貴客,故而不必走洗消毒澡、拍照、辦理簽證這些流程,直接進入城中即可。
    所以電動三輪停在四星級酒店——新世紀酒店門口,車內的參觀采購團團員們,紛紛下車,站在海港城的內部,觀察這座現代化城市的時候。
    難以形容。
    洪承疇、曹文詔他們這些第一次來到海港城的人,有些不知該如何形容對這座城市的感覺。
    首先是大,這裏的建築都十分巨大,道路平坦寬闊,非常幹淨整潔,給人以恢弘大氣之感。
    其次是直,充斥各種橫平豎直的線條,如建築的棱邊、道路的規劃、豎立的路杆,都給人一種筆直有序的感覺。
    還有是亮,店鋪燈牌發出的霓虹彩光,玻璃反射的陽光,建築內部的燈光,都給人處處在熠熠閃光的感覺,如同進入一座珠光寶氣之城。
    另外就是繁華、熱鬧、富庶等特點,都能十分直觀的看到。
    但這些僅僅隻是能從淺層表麵看到的東西,就已經讓他們感到非常驚訝與夢幻,若是再了解的深入一些,那麽他們就是掌握再豐富的詞匯,也不足以進行形容了。
    不過他們也沒有過多的吃驚。
    在酒店工作人員的接待安排下,洪承疇、曹文詔等一行八十人(每位采購團員可帶四名隨從人員),安置到了各自的套房裏。
    然後都洗了一個大澡,換上了舒適暖和的休閑服。
    酒店則在征求他們的意見後,傍晚的接風洗塵宴,給他們安排的是最具本地特色的海鮮大餐。
    “不錯,味道很不錯。”
    “鮮,十分鮮美。”
    “我還從未吃過這等美食。”
    “靠海吃海,沒想到這大海之中,有如此多的大魚大蝦。”
    “你孤陋寡聞了,《山海經》中記載的多種巨獸,皆來自大海;莊子《逍遙遊》也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這鯤就是海裏的大魚也。”這名幕僚搖頭晃腦的,忍不住掉起了書袋。
    向導則為他們介紹道“許家莊的海洋捕撈產業,也是這兩年才發展起來的,海魚海鮮不易保存,上岸後極易腐壞,內地大多數人是很難吃到海鮮的,沿海之民也無法靠大海致富,但許家莊製定出《海洋戰略》,要全力從海洋中獲取資源後,崇禎五年,我們的海洋捕撈量是115萬石,今年將達到300萬石,不僅可滿足許家莊250萬莊民之需要,也可製作成海魚罐頭,各類魚幹,再銷往大明各地,不僅味道鮮美,對身體也頗多益處,價格更頗為親民。”
    “三百萬石?”
    曹文詔眼睛瞪大起來,道“若一石海鮮抵一石糧食,許家莊豈不是不必辛苦種數十萬畝地,便可得到三百萬的糧食,隻要去海上大撈特撈即可?”
    曹變蛟痛心疾首道“有這等好事,還要苦哈哈的種那麽多作甚?我們應該早點搞《海洋戰略》,早些去撈海裏的魚,不然也不會餓死那麽多的百姓。”
    “全都是那幫文官大頭巾的錯,大明禁海禁了快兩百年,若是不禁海,而是大力的開發海洋,大明絕不是現在這副光景。”也有人馬上找到了罪魁禍首。
    “咳咳~”
    作為文官中的一員,洪承疇不得不出聲解釋道“文官雖有過錯,但海鮮不易保存,數千年來海邊的百姓也未富過,可見要想利用好海洋,得要有許家莊一樣的實力才行。”
    “好了諸位別爭了,吃吃,這幾天趕路都累壞了,別做過多閑聊了。”有人打著圓場。
    這頓海鮮大餐吃完。
    眾人都摸著自己滾圓的肚子,準備回各自的套房,先好好的休息一番,明日再在海港城中參觀一天,後天就可以開始團購,采購他們需要的各類商貨。
    但這個既定計劃,很快被小小的打亂了。
    海港城的路燈亮了,進入了不夜城的狀態。
    而每到晚上,在用電大戶工業區大部分的工廠下班停工之後,有時為了消耗風力發電機發出的多餘電力,避免對電網造成損害,會通過在建築物表麵設置燈管燈帶的方式,燒開更多澹水的方式,消耗額外電力。
    今晚攔海大堤上的風機,發出的電力明顯過剩,不僅讓海港城中多處的電鍋爐房、澡堂進入了大量燒水的模式,海港城中138幢表麵安裝了大量燈管燈帶的高樓大廈,相繼點亮起來。
    頓時彩光四射,照耀全城。
    形成了更加絢爛震撼的場麵。
    比以前還要更加的不夜城。
    深深吸引了參觀采購團員們的目光。
    讓他們不得不暫時放下休息打算,走出酒店,來到戶外,看著那些發光的路燈和建築發呆。
    “人間仙境也不過如此。”
    “這是法術還是仙術,抑或者障眼之法?”
    “盛世,這是隻有天下太平後,才可見到的盛世景象麽?老身能在大明之地見到麽?”秦良玉暗道。
    “晚上這麽亮,有違晝夜交替之規律,人們還睡得著麽?”
    “此等環境,若是有大軍想對海港城發動夜襲,隻怕難如登天。”有人想到了軍事方麵。
    “夜襲海港城?有這個可能麽,隻怕連周圍的那些莊園堡壘都打不進,從海上襲擊也不可能,許家莊沒有想著奪占大明的江山,已經是寬容仁慈了。”這人搖了搖頭。
    “若是許家莊能把海港城此番的光景,帶到大明各處,這天下就是許家莊坐了無妨。”
    “怎可如此說話,再如何,我們也是大明之臣,必須忠於大明!怎能看了這些虛華光景,便擅自動了貳心?何其軟弱也。”
    “某豈是輕易被虛華所迷惑之人,某隻是知道,這幕虛華光景背後的,是許家莊實打實的實力啊。”
    沉默。
    這話讓眾人沉默起來。
    而不夜城的璀璨盛景,對眾人已經足夠震撼,接下來的新聞廣播,反而顯得效果平平,隻是讓他們覺得頗為新奇罷了。
    ……
    第二天。
    海港城參觀活動開始。
    本來根據向導的安排,是用電動四輪觀光車,拉著眾人在城裏兜幾圈風,參觀攔海大堤、製鹽廠、商貿區、高檔住宅區、百貨商場、許家軍大兵營等這些地方。
    隻是對於這個安排,采購團員們卻各有各的想法。
    有人想自由自在的參觀,走到哪看到哪,或者看到哪就走到哪。
    有人想去商貿區看看,提前了解一下市場情況,避免在接下來的團購中被宰。
    還有人從未見過海,想去海邊多看看,若能坐船體驗一番更好。
    總之各有各的想法,向導安排的參觀方桉,顯然無法滿足他們的需要。
    “不如我們分成多路,各參觀各的話,晚上也可探討各自收獲,如同每人都覽遍全城角落,豈不妙哉?”
    這時,洪承疇心裏一動,提出了一個方桉。
    眾人眼睛一亮,紛紛表示讚成。
    向導無奈,隻得向上請示一番,得到同意的回複後,便想辦法臨時招募了十幾個的民間向導,然後兵分十六路,開始了各自的參觀。
    但跟其他人不一樣。
    洪承疇最想去的是三個地方一戶中等的百姓之家、板甲製造廠、監獄。
    當他的這些要求提交上去後,出乎預料的是,居然得到了批準,許家莊似乎完全不怕暴露一些底細。
    “劉三寶,帶本督,呃帶我去一戶中等百姓家,不,去那種較為貧困的百姓家中看看,你知曉何處有這類家庭麽?”
    洪承疇問麵前的向導劉三寶道。
    “有,城南多的是,我家也算貧困戶,不如去我家看看?”劉三寶道。
    “找個比你家還差一些的吧。”洪承疇才不信這個穿著打扮花裏胡哨的劉三寶,會是屬於什麽貧困戶。
    “沒問題!”
    ……
    城南貧民區,一個聽起來就覺得是個貧困的地方。
    但裏麵的建築物依然錯落有序、布局整齊,街道路麵非常幹淨,沒有臭氣熏天、汙水橫流、十分破敗的景象,每棟房屋都不低於兩層,且打理的整潔雅致,甚至有小菜地,有雞圈,有果樹和小花坪。
    “這怎麽能算貧民區?”
    洪承疇有種被騙了想走人的衝動,大明一些富人之家的配置也不過如此。
    “這裏真的是貧民區,海港城沒有比這裏更差的地方了。”
    向導劉三寶竭力解釋,發誓保證,表示就算跑遍全城,也就貧民區稍差一點。
    洪承疇勉強信了他的話,步入了這個所謂的貧民區。
    並且很快找到了一個典型的貧困戶,洪承疇挑不出什麽問題的貧困戶。
    這是一對中年夫妻。
    一共生育了六個子女,年齡都較小,都沒到十六歲能工作的年齡。
    妻子不得不在家中照顧兒女,當全職主婦。
    隻有丈夫一人有正式工作,但幹的是掃馬路、收集垃圾與糞便的環衛工,每月收入隻有10銀元,絕對的低收入階層。
    這樣的家庭在大明,肯定是三天餓四五頓,再勤勞也翻不了身。
    “老哥,日子過的還行麽?”洪承疇問道。
    “還好,還好。”中年環衛工回答道。
    “一家八口人的吃穿用,賺的錢夠家裏開銷麽?”洪承疇又問。
    “還行,吃飯一天兩百多文就夠了,衣服每年買兩次,花個四十銀元的樣子,其他開銷加起來,隻要三十銀元的樣子,夠用了。”中年環衛工道。
    “這不夠啊,老哥每年至少得二十多銀元的虧空啊,這個虧空怎麽填上?”洪承疇身後的幕僚略微一算,馬上發現問題。
    “好心人,居海港城不易啊……”中年環衛工抹起了眼淚,開始訴苦。
    “夠了,鄭不餓,這幾位是許家莊的貴客,你不要給海港城招黑了。”
    劉三寶不得不插嘴一句,拆穿了這個又想騙取同情的鄭不餓。
    然後他在洪承疇麵前,介紹了鄭不餓家裏的實際情況。
    沒錯,作為環衛工,他的月收入確實隻有十銀元,屬於低收入階層。
    但像這樣的貧困戶,每個月還有5銀元的生活補助。
    六個孩子全都上了學,在學校吃飯、住宿都是免費,學習好的有優等生補貼。
    此外許家莊鼓勵生育,孩子超過三個的家庭,每個孩子可以得到三塊銀元的生育補貼,即每月有18銀元。
    還有街道辦對於這類的家庭,幾乎每月都送一些油、米、肉過來。
    加上偶爾會有一些外地的好心人上當捐助。
    且貧民區雖然聽起來不好聽,但房價是海港城內最低的,高檔住宅小區的房子至少要上千銀元一套,但這裏的房子兩三百銀元就能買地建好。
    “貧民區這裏的福利太多了,連一些有錢人都爭著住進這裏!”劉三寶透露出一個秘密道。
    “這……”
    洪承疇呆住了,目光又對上鄭不餓那閃過狡黠的目光,頓時相信劉三寶所說的是真的。
    明明是個貧困戶,實際是個有錢人?
    連掃地工人都能過上這麽好的生活?平均每月的收入加起來有三十多銀元,相當於大明七品知縣的收入?
    這……
    洪承疇帶著幕僚們,渾渾噩噩的出了貧民區。
    下午去工業區,參觀了板甲製造廠,才知道在標準化、流水線組裝的生產模式下,一套225斤重半身板甲的生產成本,被壓低到了6塊銀元,每天最多可生產出五百套,一年就是十幾萬套。
    合金雁翎刀、斬馬刀的生產成本更低,產量更加誇張!
    對比大明的軍工生產體係……算了,完全沒有可比性。
    傍晚,又馬不停蹄的去了某個街道拘留所(許家莊沒有監獄,罪犯一般是罰苦役或流放山東當礦工),剛好目睹了一起民事糾紛桉件的處理。
    聽到了一陣的求饒聲。
    看到一個身強體壯的大漢,正在給一個瘦弱男子磕頭。
    “大哥我錯了,我錯了,我給你磕頭!”
    “別去法院告我,我認罰,你讓我幹什麽都行,隻要你不告我,賠都少錢都行!”
    “要不你打我一頓,不,打十頓都行!隻要不讓我留下桉底。”
    看到這一幕。
    洪承疇奇怪的問道“為何這位壯漢要認錯,我看那瘦小男子,並未受多少傷害,何至於跪地求饒的程度?”
    劉三寶解釋道“許家莊的法律規定很簡單,隻要留了三次桉底的,就直接一票否決,驅逐出許家莊,送到山東去挖礦,這個叫王大山的壯漢欺負人慣了,已經留了兩次桉底,如果這次不能得到受害人諒解,這一身的力氣,隻能用於挖礦了。”
    洪承疇問“三次桉底,一票否決?”
    劉三寶道“許家莊對那些屢教不改、怙惡不悛的,不管做下的是小惡大惡,隻要達到三次,就送去山東挖礦,永遠得不到赦免,不會再有改邪歸正機會了,所以在海港城,現在連打架鬥毆的都沒有了,隻有吵架後爭著往地上一躺,求對方過來打自己,被打的絕不會還手,就這樣也沒什麽人敢動手,這個王大山人太憨了,說不定是被挑釁到動了手,落下了把柄。”
    洪承疇馬上看到,那位瘦弱男子,勉強接受王大山的道歉,但掏盡衣兜,付出足足100銀元的賠償,這才成功和解。
    而經過這次的教訓,相信這個王大山體格再壯碩,也不敢再打任何人了。
    這讓洪承疇感到若有所思。
    ……
    晚上。
    回到新世紀酒店。
    不知道怎麽回事,隻是參觀了一天,隻是看到許家莊海港城全貌的冰山數角,洪承疇心裏就產生了一種感覺。
    《大明第一臣》
    那就是大明朝廷已經不香了、不太值得他去追隨與效力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