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輿論抨擊
字數:6432 加入書籤
闖禍了。
闖下大禍了!
居然嚴刑拷打之下,一不小心,就把王洪、楊禦蕃、鄧玘這三個軍頭給打死了。
儒雅文官嚇了一跳,臉色變得慘白。
“怎麽會這樣,怎麽會變成這樣?”
“隻是輕輕地折磨了他們一下而已,受的全都是皮外傷,他們怎麽會這麽不經打,稍微搞兩下就死掉了?”
“我隻是叫的凶狠,想把他們嚇的妥協而已,為什麽,為什麽會變成這樣,三條人命,居然就這麽沒了?”
“這不是故意的,耍詐,他們三個是不是在耍詐裝死?這三個老東西,居然給我來這套,繼續打,把他們弄醒,休想要騙我過!”
“澆水,用冷水潑醒他們,跟我玩這套沒有用,我不會上你們的當,休想要騙過我!”
這位儒雅文官,神經質一般的發狂著,根本接受不了他們三個死了的事實。
“大人,沒用的,他們真的死了,屍體都發硬了,不可能是裝出來的。禍事了,這次我們真的闖出大禍了,陛下要是怪罪下來,我們幾個不會有好下場,怎麽辦,大人我們該怎麽辦啊?要不還是逃走吧,這麽大的禍事,隻有躲一躲,才能消災啊。”
“是啊,快點跑吧,全天下的輿論都在關注這個事情,陛下也麵臨不小的壓力,結果人全死了,就算我們這邊占了點道理,現在也沒有道理了,全天下的軍頭軍閥,都會抓住這個事情不放,然後給陛下極大的壓力的。”
“沒錯,物類其傷,全天下的軍頭,他們立場是一致的,利益上基本是一體的,他們都是皇權的威脅,陛下早晚會一個個的除掉他們,可他們聯合起來的實力,還是太過強大了,朝廷也難以應對,如果真要爆發衝突,陛下隻能息事寧人,讓我們幾個出來頂罪了。”
“死定了,我們下手不該太重的,這次肯定完蛋了。”
“會不會是奸細偷偷幹的,我們不可能打死三位軍頭,是不是昨天晚上,有什麽賊人潛入了進來,給三位軍頭喂了都要,要栽贓家夥給我們?”儒雅文官說道。
“不太可能,我們查驗了,沒有什麽中毒的跡象,就是被活活打死的,全身都是傷口,能熬到今天就很不錯了,我們不該那麽用力的,一件好的差事,就這麽玩砸了。”
“不管了,我先走了,你們看著辦吧,我有家有室,不想把命丟掉。”
這個小卒跑了。
然後更多的小卒感覺不妙,慌張的逃走了。
儒雅文官其實也想逃走,也想找個沒人的地方,躲避頭上的懲罰,但……
還能逃到什麽地方去?
隻能是喪魂落魄的,進入到皇宮中,跟皇帝朱由檢,匯報了這個事情,說他不小心玩砸了,三位軍頭全被打死了,沒讓他們做出讓步不說,反而出了這樣的變故,全都是他的錯,希望陛下懲罰。
儒雅文官跪在地上說道。
“你、你怎麽把人都給打死了?”
朱由檢吃了一驚,整個人都在發顫。
因為這樣的發展,完全不在他的計劃之中,他規劃好的劇本,是稍稍的虐待和威脅之後,王洪、楊禦蕃、鄧玘這三個老軍頭,立刻乖乖的讓出地盤,簽下《認罪書》,然後獻出手中的一切利益,交給皇室處置。
然後皇室就成功拿下了天津港,拿下了通州的那些血汗工廠園區,以及薊門之地的地下礦產。
預計帶來每年2億銀元的收益。
結果被這個官員給玩砸了,人都被嚴刑拷打至死了,自然什麽好處都撈不到,還得麵臨各方施加的壓力了。
“抓起來,來人,快點把這個混賬東西抓起來,此人大逆不道,濫用私刑,私自害死了三位為國報效的總兵,罪大惡極,立刻收押,等候問斬!”
朱由檢幾句話下來,就決定了儒雅文官的命運,黑鍋立刻往他頭上扣去,基本沒有活命的可能。
實際上。
對於王洪、楊禦蕃、鄧玘這三個老東西,朱由檢是巴不得他們死掉,聽到他們被打死,朱由檢的內心,居然有點小小的高興,恨不得用力鼓掌,畢竟自己早就收購他們,明明就在天子腳下,就在他朱由檢的視線周圍,這三個老東西跟他們的軍隊,這十幾年的時間裏,居然犯下了五六萬件的害民殘民的事件,簡直是罄竹難書,人神共憤,也是囂張至極,完全沒把王法放在眼裏。
而且利用《京城時報》這樣的輿論工具,朱由檢下令讓人公布這三個軍頭的罪證,再經過《東方時報》等報刊的轉載,軍頭為禍地方之害,受到了全大明上下的重視,站出來控訴的受害者越來越多,已經形成了一種輿論的風潮,對各地的軍頭非常不利。
隻要這場輿論繼續發酵下去。
逐漸的形成了一個全民共識。
王、楊、鄧這樣的小軍頭,根本就不足為懼,便是許家莊,都無法幫他們辯解和出頭,因為罪證是實打實,全都是真實的,那麽多的受害者,也不可能都是騙人的,哪怕王、楊、鄧三人的親信勢力,竭力的進行解釋,但取得的效果非常有限,完全處於下風,沒有什麽說服力。
故而這場的輿論之戰,皇室是占據上風,取得大勝!
但如此大好的形勢,瞬間就被那個年輕官員給搞砸了,直接就把人給弄死,這讓天下如何看待皇室?豈不是暴露了他朱由檢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給普通百姓出頭,而是為了掠奪軍頭們身上的利益,這樣的猜測一旦得到證實,那可就徹底的完蛋了。
然而朱由檢越是擔心,他擔心的事情,越是會變成現實。
甚至遠比他預料的還快的多,都沒有留給他掩蓋和作假的時間,第二天,北方的《關寧時報》,就在頭版頭條的位置,刊登了一篇報道:
《慘不忍睹,王、楊、鄧三位老將軍,已經被朝廷折磨致死,遭到慘無人道的虐待》
還有其他的一些大報小報,也在第一時間進行報道或轉載,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鬧到全天下皆知的地步。
《毒打致死,到底犯了什麽罪,要對三個老人如此》
《就算是有罪,三位老將也為國立過功,理應得到善待》
《太殘忍了,為什麽要對三個老人如此殘忍?》
《朝廷的目的到底是什麽,如果想要財產,直接下旨收走即可,何必要毒打老人?》
進行報道的媒體越來越多。
且不僅是文字內容令人感到震驚,還有一幅幅的不知道是誰拍下來的清晰照片,也出現在了報紙的頭版,還是不怎麽打碼的那種,正常人看了,都會覺得慘不忍睹,不敢直視,更不用說那些很有同情心的人。
而三位老將的家人們,得知噩耗之後,也一個個的發出驚天動地的嚎哭,也在報紙之上,發出一篇篇的控訴文章,哭的淚中大血:
《為什麽要如此殘忍的對待我父親?》
《要折磨就折磨我吧,我願意代替父親而死!》
《父親,我的父親,是誰要取你的性命?》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啊,我們究竟犯了什麽罪,惹來了這樣的對待?》
輿論發酵到後麵。
便是媒體中的巨無霸,《東方時報》也不得不表態道《必須抓住真凶,還三位老將清白》,表明了《東方時報》的立場,此刻也開始偏向於三位軍頭,不再為皇室的利益背書了。
這樣的情況下。
朱由檢隻得立刻下令進行調查,很快就抓到了那位儒雅文官,當天就進行審判,當天就送到行刑台斬首,以極快的速度,處決了儒雅文官,然後還下令停止針對三位軍頭的行動,三天後皇家軍團就會撤軍,不再長期的逗留,還表示,這個事件,皇室絕對沒有參與,就是下麵一些立功心切的人,做出的事情,皇室已經處理了他們,這個事情到此為止,不必再繼續炒作。
隻是……
這個世界的發展,並不是按照朱由檢的意誌進行發展,而是會往他不期望的地方發展。
所以斬了儒雅文官不起任何作用不說,反而招致了更多的質疑和質問,各地的軍頭,也都鬧了起來,希望皇帝給個能夠說服他們的說法:
“我看三位老將軍,就是陛下讓人去害死的吧,不然三位正一品的武官,隨便派個六品的小官就能弄死,這豈不是意味著,持有尚方寶劍的文官,想殺誰就殺誰,想幹什麽就幹什麽?”
“欲蓋彌彰,消滅證據,隻有最大的嫌疑犯,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皇帝陛下,三位老將為國盡忠效力,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為什麽要這麽對待他們,他們到底有什麽罪?”
“我們的皇帝,這幾年昏庸也就罷了,卻沒想到,墮落了幾年後,更是突然變成了一位暴君,殘暴到了這等的程度,我們還有必要為這樣的暴君效忠麽,我們還能繼續做愚忠之臣麽?我看龍椅上的這個人,根本就不合格,理應換個仁君上來,不然大明的百姓,大明的富貴之家,都不會有好日子過!”
“必須成立一個聯合的調查組,進行徹底的調查,希望許家莊能夠挑頭,抽調職業人員,再去京城一趟,看看到底誰幹的,幕後凶手,是不是我們的皇帝陛下,如果是的話,我們該怎麽辦?我們是不是討論建立一套新的製度,來限製皇權隨意殺人的權利,或者說,這種至高的權利,應該交給專門的機構來負責,不能再讓個人的意誌肆意胡為下去。”
“這就是人治之害啊,我聽說在許家莊,不管是什麽糾紛與矛盾,都是通過法庭的官司來解決的,還有上百位的心證代表,隻有在大多數人認為有罪的時候,才能定罪了,而將這種定罪的權利,交到一個人的手上,讓其可以隨意決定他人的生死,那實在太可怕了,這樣的現狀必須得到改變,許家莊的文明模式,必須推廣到每個地方。”
“我也讚成,今天是三位老將軍,明天說不定就是別的封疆大吏,雖然我們能夠理解皇室的擔憂,但如此野蠻行事是不行的,要製定所有人都認可的規則,包括皇室在內,都得遵守,不能存在任何一個法外之徒。”
這麽多的評論當中。
就連許家莊的《東方時報》,此刻也偏向了主流的觀點,覺得三位老將軍之死,實在太過殘忍和可怕,與文明背道而馳,而且這個大案,不能不了了之下去,要組建一個聯合的調查小組,把具體的情況調查清楚,揪出幕後的真凶,另外皇家軍團,該全部撤走了,即便想要管天津等地的大小事情,但也不是讓軍隊來負責的,可以派遣官員前去,當前的皇室做法,全都是錯誤的,一定要做出改變。
看到這些主流的聲音和評論。
朱由檢陷入到了巨大的焦慮和慌張中。
隻能一邊表態,會派人調查清楚,到底是怎麽回事,要抓出真正的凶手,不會放過那些殘暴之徒。
其次就是派出大量的精銳錦衣衛,前去斬草除根,殺掉這個案子裏所有知情者,雖然這個命令,意味著上百條的人命會被終結,但為了不讓皇室處於輿論的風暴中心,他隻能出此下策,不然被找到了證據,將調查的方向,指向他這個皇帝的時候,那可就是對皇權的極大破壞,當即冒出幾個造反的軍頭都有可能。
隻是越是害怕什麽,就越是會來什麽。
朱由檢派出的錦衣衛,還沒有滅掉幾個口,就有十幾個的號稱是知道一切緣由的人,出現在某些媒體的鏡頭中,說出了他們所了解的一切情況,拚湊出的證據,果然指向了皇帝,還表示道:“記者朋友們,是皇帝陛下要我們這麽幹的,說三個老軍頭占的地盤太肥了,必須改吐出來了,如果他們不妥協簽字,就往死裏打,沒想到兩三下就真的打死了,我們不想下那麽死的手,可是劉大人又叫的太厲害,誰知道後果會這麽嚴重,現在我們要被滅口,我們不想死,我們願意交代一切,希望你們能保住我等性命!”
這篇報道問世後。
整個大明的輿論,頓時一片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