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捐糧食
字數:4798 加入書籤
翌日一大早,果兒便去地裏親自選了十幾根嫩玉米,叫一個長工騎馬跑一趟湖陽,給沈瑩瑩送過去。
長工剛走不久,沈縣令便派了兩個捕快來姚家捎話,言明賣嫩玉米的事大人已經知曉,沒想到這玉米沒長熟就能吃,也是好事一樁,不過剩下的十五畝地一定要好好打理,不能隨便再少一根,秋後測量畝產量是大事。
姚家人滿口保證,帶著兩個捕快到地頭又去轉了一圈,好讓兩人回去後跟大人回稟。
在縣令大人麵前過了明路,姚家人徹底放下心熱火朝天賣起了嫩玉米,很快便有別家的掌櫃找上門來。
聚香樓和一品香賣的嫩玉米賣火了,別的同行見了自然也想買進這種稀罕東西回去分一杯羹,一打聽便打聽出來這嫩玉米的出處。
可惜上門一問,才知道這東西已經被那兩家大酒樓包圓了,一個個都遺憾不已。
姚家婉言謝絕了各位掌櫃,為了不得罪人,少不得回去的時候一人送上幾根嫩玉米,並承諾待明年嫩玉米下來,一定會考慮多供應給幾家。
幾位掌櫃的能熟門熟路尋過來,都是跟姚家打過交道的,見人家都做到這份上了便也不好再說什麽,隻能歎息來晚了。
聚香樓和一品香也不用姚家送貨,每隔一日便派自家的夥計架著馬車過來運走兩天的量,姚鐵柱帶著長工直接在地頭現掰,保證了玉米的新鮮勁兒。
包氏一大早自個兒去的地頭,喊了兩個長工給她掰了一大筐嫩玉米,這才滿意地叫長工駕上馬車,送她回娘家去。
如今的姚家因為經常要送貨到外麵的各個地方,家裏已經買了好幾輛馬車,也不用雇專門的車夫,家裏的長工都是老莊稼把式各個都會駕車,所以要出門隨便叫上一個長工就可以。
這趟回娘家,男人跟兒子都在城裏回不來,果兒嫌天熱不願跟她出門,包氏一個人坐在車裏怪無聊的,把兩邊的車簾撩得高高的,好讓外頭的涼風吹進來。
看著麵前一筐裹著青皮的嫩玉米,包氏心情有些五味雜陳,誰能想到這玩意兒竟然這麽值錢,聽說在聚香樓是切成小段賣的,算起來一根要賣出去二百文呢,轉手就賺了一百五十文,簡直是暴利!平頭老百姓誰吃得起?可她給娘家一送便是一大筐,眼都不眨一下。
說來真是可惜,當初閨女勸她騰出幾畝地來種玉米,自己還有些舍不得呢,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幫閨女一把,公公又改了口攔了下來,害得她跟這金玉米硬是沒了緣分,想起來就肉疼得緊!到明年說啥她的地裏也要種玉米。
包氏私自回娘家的事老兩口很快知道了,陶氏一聽那敗家婆娘竟然去地裏掰了一大筐嫩玉米給娘家送回去,氣得立馬破口大罵起來:
「這是在外頭跑野了心大了!回娘家都不跟我這老不死的說一聲了,眼裏還有沒有公婆?
帶了一大筐?她咋不把地裏頭的都給她娘家掰回去?一根五十文錢呢,她娘家吃得了那麽多,怕不是轉頭偷偷賣出去換銅板?到底是敗家娘們兒,眼裏心裏隻有娘家,整天就想著把婆家的好處往自個娘家扒拉,虧她做得出來」
姚老爹對三兒媳的做法也很不滿,但是他習慣了不吭聲,見老伴兒一直叨叨叨聽得心煩,伸手在炕沿磕了磕煙袋鍋子道:
「行了行了,送都已經送出去了還說這些幹啥?兒媳婦有做得不對的地方,等她回來好好跟她說就是了,這會兒省省力氣,別把自己氣出個好歹。」
陶氏發了半天牢騷仍不解氣,想想這事還是得跟另幾個兒媳好好說道說道,要不一個個的有樣學樣,以後有了好處都自作主張給娘家扒拉,他老姚家的日子還過不過了?
晚上包氏回來去主院上房給老兩口回話,陶氏
拉著個臉連眼皮都不抬一下,當沒看見這個人一樣。
包氏知道婆婆這是記恨她回娘家不說一聲,更恨她私自去地裏頭掰了那麽多玉米,可她也清楚陶氏的心思,如今她有個出息的閨女,陶氏就是再生氣也不會像以前一樣當眾給她難看,所以包氏有恃無恐,當看不見陶氏的臭臉,該幹嘛幹嘛。zbr>
晚上用完飯,陶氏板著臉把幾個兒媳,包括程小櫻都叫到跟前交代下去,家裏種一回莊稼不容易,玉米是個金貴東西,每個親家一家送四根表示個心意,再多沒有了,這東西在城裏賣五十文一根呢,想來親家也不會嫌少。
陶氏抬眼看看坐在大林旁邊的程小櫻,繼續說道:
「小櫻剛嫁進咱家不久,人家程先生又是個讀書人理應敬著,程家多送兩根。」
程小櫻聞言忙抬起頭說道:「奶,不用單給我家多送,跟大家一樣就好。」
姚老爹發話道:「小櫻啊,聽你奶的。」
程小櫻見老兩口都這麽說,便不好意思地道了聲謝,又把頭低下了。
陶氏板著臉狠狠刮了一眼沒事人一樣站在一旁的包氏,嘴皮子抖了又抖,很想說包氏多送出去的那些,按錢數從她下個月的月銀裏扣!可是看看坐在孫女堆裏的果兒丫頭,話到嘴邊硬是咽了下去。
幾個親家那裏打發媳婦們各自帶著東西回了趟娘家,接著就是村裏關係好的那幾家,姚老爹親自上門去送。
還有給長陵那邊的,姚二柱一大早帶著人來到地頭,親自挑了一大袋子更嫩些的掰下來,從長工中選了一個騎馬最穩的,快馬加鞭送往長陵。
等那長工騎著馬兒跑遠,果兒跟姚二柱仿佛完成任務般都鬆了口氣,似乎不消片刻沈默就能收到一樣。
果兒忽然想起唐朝一個很出名的典故: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等某人吃到這堪比荔枝一般金貴的東西,會不會也滿麵含笑?想想這畫麵就覺得有趣!
姚二柱從長陵送貨回來,帶給果兒一個消息,沈大人很快要去邊關戰場了。
果兒聞言有些吃驚:「這是真的?怎麽會這麽突然?」
果兒依稀記得上次兩人見麵時,某人還頗為遺憾地說,奉莫大將軍之命,他暫代指揮使一職去不了邊關呢。
姚二柱把他聽來的消息詳細說起來:「是這樣的,邊關戰事據說打得挺激烈,將士們糧草吃緊,沈大人收到軍令,立即收集一批糧草擇日押送去邊關,我聽李成大人說,這批糧草數量龐大,且時間限製很急,沈大人想要短時間內收齊數量很不容易。
如今長陵一帶已經開始由官府統一征收糧食了,我回來之前公函已經發下去,隻是咱們萊陽不屬長陵管轄的地方,也不知萊陽會不會征收。」
果兒聽後不禁皺眉,官府每年征收糧食都是有計劃的,每年的糧食下來,老百姓向官府交足該交的稅賦,剩下的才允許民間自由買賣,中間要是遇上災荒或者戰事糧食吃緊需要再次征收,就不容易了,一不小心就會影響到老百姓的生存大事。
果兒:「眼下離秋收還有兩個月,莊稼大都沒有成熟,現在想要在短時間內征收大批的糧草的確不容易,沈大人的任務可不輕啊。」
姚二柱也皺眉道:「可不是,所以回來的路上我便打算了,這回一定得說服你爺爺,把咱家這幾年存的糧食都拿出來送到長陵去,沈大人是咱家的貴人,幫了我們許多,如今沈大人攤上了這件難事,咱們既然有這個能力幫襯,一定要幫襯一把。」
果兒深以為然道:「二伯說的對!」
兩人商量完便回了主院。
「啥?你們要把咱家的糧食全都送去長陵?」
姚老爹一聽要把他
辛辛苦苦珍藏了幾年的糧食全都拿出來充當軍糧,額頭的皺紋頓時緊緊擠到了一處。
盡管他很清楚老二說的有道理,把糧食送過去幫的是沈大人,可是突然叫他把所有糧食都無償捐獻出去,老爺子心理上實在接受不了。
姚老爹顫抖著雙手取出別在腰間的煙袋鍋子,顫抖著湊在火芯子上點燃,再顫抖著連吸了幾大口都沒法讓自己鎮定下來。過了大半輩子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像他這樣的人自然會把糧食看得比命還重。
老天爺眷顧,他姚潛這一脈在兒孫們手上發了家,自從買了地,即便家裏雇了那麽多長工,他帶著兒子、孫子也從不敢偷懶,每日勤勤懇懇當祖宗一樣伺候著家裏的地,就連他這個一家之主還時不時下到地裏頭,跟著大家一塊兒出力流汗。
這兩年家裏不缺錢花,秋後打下來的糧食他一粒都不舍得賣掉,全部存放起來,屋子裏堆放不下,就叫人在後院挖了個寬大的地窖,專門用來儲存糧食,就為了圖個心安。
如今地窖裏都快要堆不下了,眼看再過幾個月又是豐收,姚老爹前幾日還尋思著要不要再弄一個地窖出來放糧食。
誰知,這會兒兒子跟孫女卻勸他把糧食全都拿出來充當軍糧,心裏實在舍不得啊!
可是他也是個明白人,這份差事是沈大人的差事,沈大人是誰,是幫了他們姚家良多的恩人,於情於理都要全力幫襯才行。
「你們看著辦吧,我沒意見。」
抽完了一袋煙,姚老爹終於發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