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收玉米2
字數:5170 加入書籤
很快,沈縣令帶著十幾名官差出現在村口方向,姚老爹帶著一家子老小迎了上去,其他人都緊跟在後麵,見了縣令大人齊齊下跪,沈縣令忙上前幾步讓大家夥都起來,仍舊一副平易近人的和善模樣。
說了幾句場麵話,沈縣令走到姚老爹麵前說道:
「老太爺,今兒咱們就是來收玉米的,該怎麽做,大家夥都聽您的吩咐,我帶來的這些差役都是來幫忙的,今天一並聽您老人家調派。」
姚老爹激動地道:「大人客氣了,就這麽點兒地,用不了這麽多人,我們都安排好了,大人在一旁歇著,看著就行。」
說罷轉身挺起胸膛,站在長工們麵前大喝一聲:下地!
早已經等了半天的長工們,在姚家兩兄弟的帶領下一字排開,一人負責兩隴開始掰玉米,後麵還有人跟在後麵專門遞籃子,把掰下來的玉米運到地頭堆積起來。
掰玉米這才完成了收獲的第一步,接著姚二柱帶著另一批長工用板車把掰下的玉米運送到村裏的打穀場去,姚三柱、姚四柱兩個已經帶著作坊裏的工人們等在那裏,運去打穀場的玉米堆放在地上,眾人便圍成一圈開始蹲下剝玉米的外皮。
玉米外皮可不能全都扒掉,留下最裏層兩三片葉子皮,留下的葉子皮一會兒是有大用場的。
扒過皮的玉米攢了一大堆就可以綁在一起了,抓起玉米上剩下的葉子皮提起來,跟編辮子一樣編在一起,這樣一個個玉米就扭麻花似的扭成了一股繩。
穀場旁邊已經用結實的木頭搭起一個個高高的木架子,編在一起的玉米足夠多的時候,便兩人合力抬起來掛在木架子上。
這一連串的規定動作都是果兒提前給大家教過的。為了順利收割,果兒腦子裏把前世經曆的收玉米的整個過程琢磨了一遍,然後用那三畝地裏剩下的一點玉米進行現場收掰指導,就是為了今天正式收玉米時,大家夥不至於手忙腳亂。
就連那架玉米的木架子,都是她提前叫人搭起來的。
剛掰下來的玉米看起來表麵已經幹枯沒有水分,待把外麵的幹葉子皮都扒拉下來後,就能看見裏麵的玉米粒並沒有幹透,需要晾曬一段時間才能做下一步工作。
這麽多玉米攤在地上晾曬的話不但浪費地方,還不容易晾曬透,所以需要架在架子上,這樣晾曬起來很快就會幹透。
前世在鄉下收完玉米,家家戶戶院子裏都有幾個高高的木架子,上麵掛滿了玉米,還有樹上,房簷底下,凡是能掛玉米的地方都不放過,打眼看見便能體會到豐收的喜慶。
沈縣令帶來的人跟在後麵看了一會兒便忍不住了,主動伸手幫忙,就連沈縣令也好奇地跟著木板車來到打穀場,看著眾人越來越熟練地剝外皮,扭麻花,再把扭成一長串的玉米抬起來架到木架上。
直到周圍所有的木架子都搭滿了玉米,打穀場中間還曬了許多沒地方搭的。
人多力量大,十五畝的地不到一天功夫就收完了。頂著秋老虎幹了大半天,這會兒大家都是又累又餓。
姚家幾個妯裏帶著家裏的下人早已經準備好了飯菜,跟往年秋收一樣送到地頭和打穀場兩個地方,方便大家吃完了好繼續幹活。
沈縣令也不挑地方,由著主家安排,於是眾人找了一處有樹蔭的陰涼地方擺凳子坐下。等飯菜送到以後,大家夥圍在一處坐下開始享用。
中午準備的是涼拌麵跟臘汁肉夾饃,涼拌麵的調料汁是果兒親自調配的,撈出一大碗下好的白麵麵條,加上黃瓜絲,胡蘿卜絲,還有油炸的花生米,再舀上幾勺紅油透亮的調料汁,一碗酸爽可口的涼拌麵就做成了。
還有臘汁肉夾饃,剛出鍋的燒餅夾著香氣撲鼻的臘汁肉,光聞著味兒就讓人直咽
口水。當初臘汁肉的方子賣給了聚香樓,果兒特意在契約上說明了,自家可以做著吃,隻要不再拿臘汁肉賺錢就行。
另外還有熬得稠稠的綠豆湯,裏麵放點冰糖,喝上一碗既解渴又解暑氣。涼麵、肉夾饃、綠豆湯,稱得上古代版的三秦套餐,果兒對這樣的搭配甚是滿意。
這頓飯看起來簡單,用的食材卻一點兒都不含糊,所有人都吃得異常舒坦,好多飯量大的漢子一連吃了兩大碗涼麵,再加三個肉夾饃,還不算中間灌進肚子裏的綠豆湯。各個都誇這飯做得實在,就連見識多廣的沈縣令也滿口稱讚。
「這肉夾饃我在酒樓裏吃過,可這涼拌麵卻是頭一次品嚐,滋味真是不錯,大熱的天兒吃上一碗的確過癮,嗬嗬嗬,早就聽沈默說過你們家人很會做吃食,今天看來沒有誇大其詞。」
沈縣令捧著吃完麵條的空碗意猶未盡地說道。
姚老爹忙道:「大人過獎了,都是家裏的幾個孫女做的,鄉下孩子沒啥長處,也就會在鍋台邊打轉。」
沈縣令:「老太爺謙虛了,能做出這麽別出心裁的吃食,可見你們家孫女也都是玲瓏剔透的姑娘。」
喝下半碗綠豆湯,沈縣令又問道:
「你們說今天還不能稱重?那啥時候可以?」
姚老爹:「大人,今天玉米剛摘下來還沒有幹透,得剝了外皮晾曬幾天,等晾曬透了,再剝下玉米粒才可以稱重。」
稱重自然稱的是玉米能吃的部分,得把掰下來的玉米曬幹透以後,再處理掉玉米皮、玉米芯這些東西才行,中間每個程序都不能少,所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說的不就是農民把種子撒進土裏,到最後把糧食收進糧倉這個過程中所經曆的辛苦麽。
沈縣令感歎道:「老百姓不易呀,今年春夏雨水少,這麽大片的地,光澆水就辛苦得緊。」
姚老爹嘿嘿一笑:「大人,要不說玉米真是個好東西,它跟其他莊稼不太一樣,耐旱,吃水很少,你要澆水多了它還長不好。」
沈縣令:「哦?這樣說來,這還真是個寶了。」
姚老爹更加侃侃而談:「那當然,這玉米長這麽高,上下都是寶,玉米杆可以燒火,還可以挖一個深坑貯存起來當飼料喂牛,搓下玉米粒剩下的芯子,曬幹了也是燒火用的好材料,總之都不會浪費掉。」
聽姚老爹說得頭頭是道,沈縣令不禁覺得奇怪,便問道:
「你們家也是第一天種玉米吧,是從哪裏學來這些種玉米的法子的?」
姚二柱在一旁插話道:「是沈大人,當初沈大人送我們玉米種子的時候,跟我們說過一些法子。」
姚二柱深知侄女的性子,把話推到沈默頭上,到時候就算沈大人當麵問起,相信沈大人也會幫著圓過去。
沈縣令越聽心裏越激動,這東西能吃已經驗證過了,等稱出畝產量,再看看是否值得全縣推廣,但願不要讓他失望。
之後的天氣接連晴好,人們頂著火辣辣的秋老虎繼續收割其他的成熟的農作物,打穀場上的玉米也在曝曬下很快幹透了。
村裏的打穀場鄉親們還要曬麥子、揚場,所以曬幹後的玉米就全部運回姚家大宅裏,等沈縣令帶著人手再次過來時,便可以當著他們的麵剝玉米粒,然後稱重了。
院子裏擺出十幾個大笸籮,十個人一組圍著一個笸籮,先從禿了葉子的散玉米剝起,拿一個錐子沿著一排玉米粒錐下去,等錐出一條縫,再從縫隙處開始剝就好剝多了。
等剝完幾根後,還可以拿著剝過的玉米芯子當助力使勁搓,這樣玉米粒也能紛紛掉落。
果兒圍著這些笸籮轉的有些頭暈,她要做好技術指導,玉米尖頭出往往有幹癟的玉米粒,
得提醒大家淘汰掉,不要搓進笸籮裏。
沈縣令這次帶來的官差都排上了用場,給他們也分派了幾個大笸籮跟著大夥兒一起搓玉米,這樣速度就更快些。
每剝滿一笸籮玉米,便有專門稱重的官差過來過秤,再把稱好的玉米倒進大袋子堆放起來,旁邊一個師爺打扮的人拿著紙筆不停的寫寫畫畫,做好記錄。
若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師爺臉上的表情,從一開始的從容淡定到不可置信,再到睜大了眼珠子一遍遍爬到秤上查看,唯恐中間出了一點差錯。
剝玉米其實一點兒也不輕鬆,比起在地裏收玉米還要費時間,所以姚家今日專門停了其他的活,盡可能安排人過來剝玉米,加上沈縣令帶來的人,近黃昏的時候,所有的玉米總算剝完並且稱重好。
師爺帶著縣衙的人把裝好的玉米全部秤完,這會兒拿著算盤神色肅穆地坐在那裏開始計算。
所有人包括沈縣令在內,都眼睛一眨不眨地站在那裏,一個個表情緊張又嚴肅地等著最後的數據。
劈裏啪啦的算盤聲終於消失後,師爺顫抖這聲音報說:「一共裝了二百六十八袋玉米,稱下來玉米總重量一萬三千三百九十五斤,十五畝地的產量,算下來每畝地,八百九十三斤!」
在場的所有人都豎起耳朵,靜靜聽著這一連串的數字,腦子都有些懵。
沈縣令緊鎖著眉頭不確定地問:「畝產多少斤?」
師爺再次肯定道:「八百九十三斤。」
沈縣令回頭問姚老爹:「確定是十五畝地?」
姚老爹一雙老眼睜得更大:「當然,草民哪敢欺瞞大人,縣衙的官爺來親自量過的,那天在地頭收玉米,大人親自看著的,還有那麽多的官差跟鄉親們,這哪能造的了假?」
沈縣令緩緩點頭,這東西果然高產。
眾人從震驚中回過神來,都有些不可置信,當下麥子的畝產量是三百斤上下,這玉米的畝產量竟然接近九百斤,實在叫人不敢相信。要是這東西真的能跟麥子一樣當主食吃的話,那可就了不得了,相當於畝產量翻了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