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地湧金蓮

字數:3062   加入書籤

A+A-


    嶽觀潮隻知道大蓮花裏埋了個皇帝,還真不知道吉地到底意味著什麽,見貓爺誇讚此山,決定恭維他一次。

    上次說動魚伯,可全賴他這三寸不爛之舌。

    細細想來,什麽老母豬吃了棺材槽、還能托夢說人話,這分明是他胡謅現編的故事,初聽來確實可怕得很,把魚伯唬得一愣一愣的,可隻要往細處再想想,立馬就知道這是無稽之談。

    貓爺手拿眼鏡,指著四瓣金蓮指點道:

    “嶽小友,講究可大得很!”

    “昔日李唐皇族奪取江山,五姓七望皆倚仗千百年世家底蘊,頗為看不起李家這種一朝得江山的暴發戶,連唐太宗都說過天子之家竟在博陵崔氏之下這種話,為了與五姓七望爭底蘊,從高宗時代開始,拜道教李耳為祖先,尊奉他為太上玄元皇帝,強行將李唐家族提升為神仙血脈。”

    “自此以後,道教成為李唐國教,雖然在武周朝曾重用佛教,可那隻是短暫一瞬,等李家重新掌權,仍然恢複道教為國教,此後哪怕改朝換代也再無更改。”

    “海東盛國事事以唐為師,也尊奉老子為義祖,雖然在絲路貿易中海東盛國也曾引入佛教,不過二者相比卻仍是道占了半頭高。”

    說完,貓爺把話題又扯回金蓮:

    “說起來,地湧金蓮乃是佛教意向!”

    “東晉南北朝時,佛陀留下預言,佛法必滅於天竺而興於震旦,這句話成為佛學東漸、高僧來朝的開端,西方高僧大德紛紛東行南北朝傳教,佛教來爭地盤引得道教反撲,道學為貶斥佛教,開始傳揚老子化胡為佛之說。”

    “傳說老子騎青牛前往函穀關外,化身為佛點化胡人,佛教入家破家、入國破國,此去是叫胡人無欲無家、亡國滅種。”

    “佛教雖然不喜這種說法,奈何東行傳教需要權威背景,為方便信眾接受佛陀思想,也就默認了道教的說法,號稱佛陀就是老子,這反而使得教眾龐大、傳教甚遠。”

    “唐朝時佛道多有融合對立,道教本有《金蓮正宗記》,索性也融合佛教思想,將地湧金蓮納入道學範疇,道人聲稱,每逢災亂,天下必然要地湧金蓮、神佛托世。”

    貓爺指著華蓮峰搖頭晃腦解釋道:

    “我記得這位海東盛皇殉國時,剛好是巍巍大唐江山傾覆,天下合久必分,這泱泱華夏竟又分出十餘國出來,他把陵墓建在華蓮峰,恐怕是想借助地湧金蓮的風水,好投胎轉世為能人,匡扶天下靖社稷。”

    “原來如此!”

    嶽觀潮叉著腰瞅著金蓮峰,語氣裏充滿鄙夷:

    “答寅尊也真虎了吧唧,當時天下正亂,想匡扶天下,不該起兵南下逐鹿中原嗎,怎麽反倒自個兒殉國了,寧願相信地湧金蓮這種鬼話,也不敢動兵,要我看,他就是個膽小鬼兒。”

    “如果,殉國投胎是轉世匡扶社稷的第一步呢?古人確實信輪回轉世之說,如果答寅尊真想逐鹿天下,也許還真就信了這話,宗教向來以怪力亂神迷惑人心。”

    宋思媛走到他身邊,拿起望遠鏡胡亂嘟囔的一句話,讓眾人麵麵相覷、無言以對,殉國是假,想輪回轉世是真!

    他們正遠眺金蓮,身後馬蹄噠噠響起,等嶽觀潮回頭看去,朝家的人馬已經到了背後。

    他仔細數著來人,他們約莫有四五十人,全是看山巡邏的家丁。

    這些壯漢個個穿著黑布黑褂黑熊靴、外罩羊皮襖子燈籠褲、身背彎刀、荷槍實彈、膀大腰圓,翻皮帽下鼻子凍得通紅,圍巾上全是熱氣,駿馬踢踏,分外壯觀。

    如果不是提前知道他們的底細,還真以為是來劫道殺人的響馬子!

    領頭的人他見過,朝家管家。

    這老頭子褪去馬褂華服穿著獸皮大衣,眼神中的圓潤變為狡猾刁鑽,這才是他們的本來麵目,一夥兒盜墓賊,豈有慈眉善目的臉色。

    “嶽先生,東家叫我來襄助你等,不知我們何時上山。”

    朝管家表情雖狡猾,語氣卻很客氣,他們仰仗嶽觀潮,自然要給幾分薄麵兒。

    “朝管家,若開了墓,還要弟兄們下去盜寶,不知他們可願意下墓,畢竟晦氣得很。”

    嶽觀潮的話,朝管家微微拱手:

    “嶽先生放心,這些家丁都是巡山好手,平日也都見過世麵,受得住晦氣。”

    原來不隻是家丁,怪不得身上有股匪氣,也是,千年門閥的家丁,又豈會是一推就倒的小綿羊。

    “山路陡峭,我看也行不成馬車,嶽先生的家夥事兒就交給我們了,還請你先一步上山,我們也好追隨在後。”

    這話,朝管家是怕他們跑了!

    嶽觀潮心想,都到這個地步了還要玩心眼子,跟世家大族打交道可太累了。

    無奈,嶽觀潮隻得帶著輕便布包,和葛達貓爺他們先走一步徒行進山,朝管家他們則是拖箱帶櫃、負重前行。

    不管是為了遮掩華蓮峰的奧秘,還是官道修葺不易,整座山峰不但沒有官道,連林間野路都沒有,漫山遍野全是霧凇密林。

    他們隻能以眼做司南,靠著望遠鏡活生生趟出一條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