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誤上賊船

字數:2129   加入書籤

A+A-


    他們原以為自家的爛地老房子不值錢,這些富商老爺能給五十大洋,已經是祖墳燒高香了,卻不料想才不過半年,就已經被自己的短視狠狠打臉。
    他們看著自家的地從單畝數個大洋漲到百十倍,若是那時候不賣,這時候可相當於揣著千百個大洋呢,可以說心裏有苦說不出,再看看堅持不賣地的鄰居,他們臉上已經笑開了花兒。
    有那喜歡耍無賴的,當場就要拿著賣地契約和銀錢,要到富商豪紳家裏鬧事兒。
    這些豪紳地主家裏不說武力護院有多少,就是幾個身強力壯的佃戶,也能把他們給收拾了,老百姓被打得鼻青臉腫,在地主家附近哭了許久,見實在無人搭理,隻得向當地父母官求助!
    民國這個時代,公府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老百姓壓根連公府院子都進不去,即便真給混進去了,肯定也得被保衛給轟出來,政院想管也沒法管。
    一來,這些賣地契約不是強買強賣,也沒人拿刀架他們脖子上要挾著簽,甚至要價到五六十還是這些百姓自己講的價,既然都是周瑜打黃蓋願打願挨,這賣地契約自然是生效的,哪有賣東西虧了要後賬的道理。
    二來,外地商團本就是西京吸引來營繕古城的,這些劃地信息早早通報給他們,就是要他們多吃點,好心甘情願搞城市建設,至於豪紳地主,人家本來就是當地名門望族,有個在省城做專員的親戚太正常,稍不留意家族聚會說出去,那就把消息放心上了。
    如此一來,於公於私,西京公府都不該管賣地這事兒,民間的糾紛自然該讓民間自己去處理。
    老百姓見官不管,隻得梗著脖子豁出老臉,死活就是占著宅子不肯搬遷,這些地方可都是西京營繕用地,怎麽可能允許刁民胡亂,那省城的治安署官兵扛著槍戰成一排,再硬的骨頭也得害怕。
    這期間,少不得富商、刁民、保安團互相拉扯,打傷打殘者不計其數,更有老者當場氣得兩腳一蹬,歸天西去,看著這些百姓纏得沒完沒了,西京公府知道富商豪紳做得太不地道,他們也怕耽誤大事兒,開始在古城四角另外開辟荒田野地,容許這些百姓自己修建棚戶宅。
    此時的西京城地價高漲,連帶著城心地帶和滿城新地的宅院價值高漲,已經超過五百大洋,這些百姓那是斷斷買不起中心城地皮,擺在他們麵前的隻有兩條路,要麽花幾十塊大洋另建棚戶宅,要麽就隻能作為無宅流民被清理出城。
    有那家底兒厚的百姓,隻得打碎牙齒和血吞,乖乖掏錢另建宅院,雖然住得是差點,可至少有屋容身,在古城裏還有個家。
    那些家底兒薄的百姓就慘了,手裏的大洋還要應付一大家子吃吃喝喝,肯定不能全拿來置辦新宅院,既然買不起宅院那就屬於無宅流民,按照省城新發布的文明古城新倡導,他們隻能被清理出城。
    這些人,要麽到城區外的村子自己箍窯洞,要麽就先紮個窩棚安家在城外,等以後攢夠了銀錢再買棚戶宅,至於什麽時候有錢,那就沒個準頭了,一年、五年、十年,這誰也沒法打包票。
    這些窮苦人到死都沒離開城外窩棚,隻能被草席一卷丟進亂葬崗,就有那百姓傳言,營建西京古城就是這些省城大員專員們出的孬主意,他們早就放出消息給親朋好友,專把他們蒙在鼓裏,好叫他們無處容身被遷走,這樣一來,既解決了古城風貌差的問題,又清理了乞丐流民。
    不管如何,經過這麽一通大換血,西京古城的麵貌煥然一新,但凡能住進這些規整市坊宅大多是家境殷實的主兒,至於那些被騙了宅院的窮苦人,自然沒人在乎他們的死活。
    他們在城外見到的拉車老漢就屬於窩棚戶,至於城內的黃包車小哥也屬於出苦力的一種,這些薑黃旗的黃包車多來自西京汽運公司,是個洋人辦的公司,但凡是他們的車,通常隻租不賣。
    這些黃包車夫一天不休息,拚盡全力蹬得兩腳冒煙兒,也才不過四十塊大洋,除了要還十五大洋租車錢,還要再出五塊孝敬黃包車行會,剩餘的才是他們自己的,滿打滿算一月最多有五塊盈餘。
    這種苦力,已經屬於西京的高收入,至於沒力氣的,那是要多慘有多慘!
    徐俠客這番話,把西京城的情況盡數告知,所有人聽了皺眉不散,心中好似壓了大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