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登高攬勝

字數:2088   加入書籤

A+A-


    徐俠客帶著眾人沿兩側階道走上青磚基台,這裏的高度已經比三四層樓房還高,憑欄眺望,西京古城如棋盤菜畦,匍匐腳下,民風百貌一覽無餘。
    此時,天際蒼穹已經從雲霧混沌狀態恢複清明,碧藍青天漂浮著濃鬱卷雲,更顯天高雲闊,那陽光如利劍穿透雲彩,灑在古城上空,千家萬戶的嫋嫋炊煙,在晨日金陽中越發熱鬧熙攘。
    有那麽一瞬間,他們好似見到了千百年前熙攘繁盛、光耀萬年的長安城!
    “這麽來看,西京古城的修繕,是參考了唐長安城的格局!”
    宋思媛抓緊機會,拿起相機記錄下這磅礴盛景,徐俠客說道:“宋千金還真是見多識廣,西京城雖說比隋唐故都小了很多,當初修繕時確實參考了唐長安城,隻是在布局上更為緊湊,也沒有區分為南北市場,隻把商鋪分散在主要官道兩側,即能彰顯熱鬧,也能撐得起城市門麵。”
    說完,他指向古城的角落一隅說道:“你們往古城的四角看,那裏的一片破落戶,是西京城流民生活的地方。”
    嶽宋二人相看一眼朝四周望去,在西京城四方城牆內,各處都已經營繕得規整氣派,有官道、有園林、也有公車,唯有四角壓根沒有明顯改變,依舊是黃土厚牆、泥瓦矮屋,看起來一片蕭條。
    他們再細細觀察,流民營的房屋和宅邸鮮有扇瓦片的,多數都是半紮窯洞半砌牆,頂上覆蓋點茅草葉子就算是到頂了,若有那手頭寬裕的,會把碎掉的爛瓦破缸敲碎成片用黃泥和石板罩在屋頂,也可做到風雨不侵、冬暖夏涼。
    這裏的民宅密度,已經遠遠超過古城和新地,黃泥屋簷蓋著茅草,黃澄澄占滿地皮,宅邸山牆靠背院落相接,宅間走道並無明顯方向,隻根據民宅隨意牽扯排布,好似蜘蛛網似的鋪排在古城四角,街巷最窄處,連對門鄰居都能握手,最寬處也僅僅是能走下馬車。
    再加上流民地並無任何綠化,又被城牆夾角遮擋了陽光,等到了冬季就更顯得破敗蕭條,整體看起來好似黏在古城角落的四塊發糕,隻要他們再把目光朝近處收縮,立馬就又見古城恢複規整棋盤,流民地與古城的界限涇渭分明,清晰可見。
    宋思媛拿起事先準備好的望遠鏡,仔細盯著流民營,街頭巷尾擺著很多百貨扁擔、黃包車、架車攤、剃頭挑子、蒸屜風箱,可見裏麵的老百姓,應該是操持著三教九流營生,這百二十種雜物將巷子擠得更加狹窄。
    嶽觀潮見她專心看向流民營,回頭遠眺南方,站在這邊的欄杆,可以一眼就看到關中八水好似玉帶懸掛在西京周圍,城外矗立青磚土塈、浮屠高聳的大雁塔,更遠處已經不再有民居,幾乎全是細密冬苗,想必來年必定又是上好的金黃麥田。
    “哎~徐道長,那座橫著的山,就是秦嶺?”
    嶽觀潮這句話,把宋思媛也吸引過去,她放下望遠鏡緊隨其後看向身後,在田野盡頭,有道無盡綿延的山峰如平地起高牆,攔在平原之前,那太白峰積雪覆翠,終年不化,高聳立在平原盡頭,猶如一尊秦嶺巨神,俯瞰著黃土高原,守護關中大地。
    “對,我們看到的是秦嶺高峰太白山,在他之前還有終南嶺和樊川,那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這時候山上隻是還算冷並未完全封凍,等過了一月才會銀裝素裹完全冰封,我們這時候去正是時候。”
    徐俠客說完,其他三人站在欄杆邊朝外眺望,此處已經積雪深重,秦嶺卻完全沒下雪,隻見焦黃綠翠疊加,儼然層林盡染,雲霧一來,更加縹緲如神。
    他頓了頓,似乎是想起了要進山,“話說回來,秦嶺也算是昆侖山的遺脈,多有中華龍脈之稱,你們說秦嶺祖脈宮,到底是在什麽地方。”
    宋思媛想起這一點,轉著眼珠子猜測道:“根據朝秉忠的話說,袁李二人把祖脈饗魂宮的信息寫在了祖脈饗魂祭圖中,如果朝家所說的不假,去魂宮的路真的在圖中,隻是,這張圖中文字太少,浮雕也不知道是啥意思,我們一時半會兒,未必能找到機會下手。”
    “若真的有什麽隱藏信息,朝家一定會在我們進入秦嶺前通知我們,也許,朝家提醒我們在西京有鋪子,意思可能就是告訴我們,這些鋪子裏有我們需要的信息,嶽二叔要帶咱們去看看,怕也是這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