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秦嶺之行
字數:2436 加入書籤
“嶽兄,恁們要真的想去秦嶺,額可以帶你們跑一趟,正好也見見額們的舅姥爺,說不定還能幫上什麽忙呢!”
嶽觀潮正打算跟唐大陽商量這件事,見他主動提起來要幫忙,哪有不同意的道理,拱手道謝道:“那就多謝唐兄了,我們明天早上估摸就動身了,你招呼好時辰就成。”
“明白,這幾天我叫碎姑父和大芹看著車行,明天帶著你們去。”
嶽觀潮今天本來是辭行,見他們最在意的問題解決了,心中石頭總算落地,幾人趁高興開了酒席,樂樂嗬嗬喝了踐行酒,隻待明日動身。
翌日清早,他們收拾了東西,和唐大陽一起趕到西京南邊的永寧門,眾人拿著東西騎馬確實不便,嶽觀潮隻得租了輛城外窩棚戶的馬車,給夠了銀錢叫車夫帶他們出了城門。
一出西京城,眾人把方正城池遠遠甩在身後,等見到渾厚高聳的大雁塔,眼前再無城池建築,隻見遼闊平原冰雪消融,呈現出黃土斑駁之色。
前幾天積雪還沒化淨,他們這時候才見到積雪覆蓋下的皚皚黃原,那黃土平原遼闊無垠,溝壑連綿、台塬起伏,寒風凜冽中,趕車夫扯開嗓子雄渾豪放吼出一曲信天遊:“走頭頭的那個騾子喲哦,三盞盞的那個燈,哎呀帶上的那個鈴子喲,噢哇哇得的那個聲~~~”
這聲音,古樸自然,高亢熱烈,如一道利劍劈開蒼穹揚起無邊黃土,帶著他們跑向秦嶺一脈。
……
陝省、南部、秦嶺
跨越橘河、涉過樊川。
一靠近陝南沿線,眾人已經見荒原漸漸退卻,秦嶺迤邐綿延氣勢巍峨,出現在嶽觀潮他們眼前,眾人看向雲遮霧罩的無盡山巒,不由得驚歎出聲。
“華夏龍脈出昆侖,秦嶺更是昆侖遺脈,為中華之脊梁,兩千裏山體綿延不盡,七十二峪千百峰,構成了西至甘省東到豫省的龐大山係,說起來終南山也算是秦嶺的副山之一。”
徐俠客掀開轎簾看向前麵的山峰,嘴裏嘟囔出聲,唐大陽見他對秦嶺很熟悉,問道:“徐道長也是陝省人?”
“嗯,樊川縣桃花塢人!”
唐大陽隻顧著關注嶽觀潮、宋思媛他們,見人群裏有自己老鄉,高興得連連拍手:“哎呦,鄉黨,鄉黨,這麽長時間都沒發覺,我真是有眼不識人啊。”
“好說好說,你既然是唐陵寨人,那我也就不帶他們回山上了,等我參完科儀就下山給你們匯合,你們就先去山下的唐陵寨!”
徐俠客原本想著嶽觀潮他們初到秦嶺,人生地不熟需要個向導,打算帶著他們先去虞極山上再下山去唐陵寨,既然有唐大陽這個本村人,他也就沒了這個顧慮,決定和嶽觀潮他們分道揚鑣,等辦完自己的事情再匯合。
說話的功夫,已經到了太乙峪穀口。
秦嶺千溝萬壑,說是七十二峪,河穀的數量遠遠大於七十二個,形成魚骨刺般的結構連通到西京諸河,最終匯入渭河!
那太乙裕,即位於終南山下,沿著河穀退可走終南捷徑、進可行秦嶺深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時間還早,嶽觀潮他們下了馬車,站在太乙峪穀口看向附近。
山高陡峭、河穀窄深,湍急河口淌過嶙峋河道奔湧而來,空穀中呦呦鹿鳴,野鳥啾啾,幽深空靈的河穀叫人的心一下子靜下來。
此時已近下午,冬日暖陽高懸天際,山間冰雪逐漸消融,露出尚還算綠的冬青植被,兩側更高的山峰或是掛著積雪,又或者絞纏雲霧,叫人看不真切。
視野再往前,可見古道邊有個懸山村落,半入山穀半在山腰,看樣子就是照片上的唐陵寨。
“嶽兄,唐兄,到這裏我們就分別吧,我讓車夫把我送回虞極山,你們就繼續往前走,我看距離唐嶺宅以及不遠了。”
“成,你走吧,我們自己招呼著走過去就行了。”
嶽觀潮說完,徐俠客帶著馬夫往回趕路,走向終南嶺附近的虞極山。
“走吧,咱們隻能辛苦一點了~”
嶽觀潮他們下了馬,走在山穀間,隨處可見懸崖和古道上遍布堡樓、瞭望台,隻是已經腐朽不堪,別說是人站上去,就是風吹過去都能咯吱掉渣。
“唐兄,這些東西是幹啥用的?”
宋思媛感覺堡樓和瞭望台的形製接近古風,心中的答案不甚確定,決定問問唐大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