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古寨冰雨

字數:2428   加入書籤

A+A-


    宋思媛他們站的位置,是村落的最高處石台,更高的地方隻剩下枯萎野林。
    登高後可以很清晰看到村子裏的民居形製大多相似,三麵的“人”字屋簷朝下傾斜,組成無數黃牆灰瓦的大小“日”字宅院,他們錯落石台,如佛龕石像靜靜分列山腰。
    此時已經黃昏落日,無數枯萎冬木留下虯結日影,如鬼獸招搖烙印在黃牆背麵,看得人眼花繚亂,仿佛真的有鬼獸的影子在盤旋跳躍。
    他們本想繼續往山上走,頭頂滴滴答答有東西落下,嶽觀潮摸了下額頭,星點雨珠抹地額頭一片清涼。
    “看來,是快要下雨咧,我們來趕緊回去。”
    宋思媛看向唐大陽,好奇問道:“下雨?前幾天才剛下過雪。”
    “宋小姐,隻有秦嶺冬日會下雨,這裏山多霧大,很容易就下冰雹雨,這種夾了雪粒子的雨冷得很,淋到身上能把人凍死。”
    唐大陽說話的功夫,冰雨逐漸稠密,劈裏啪啦打在他們身上,眾人隻好一邊躲雨一邊往唐老頭的宅院跑,等回到宅院,他們臉上身上已經浸透了不少雪水冰屑,果真是冷得出奇,哪怕套了幾層棉襖子都能感受到冷意,尤其是頭頂被直接淋到的地方,冷得頭皮都發麻了。
    後院裏,嶽觀潮拿起柴火把各房的地炕火牆都燒起來,等火牆稍微暖和了,他們這才感覺屋子裏沒那麽冷。
    “大娃子,灶房的土缸裏埋的有生薑,你去取幾塊熬水分下去,這冰雨淋到腦袋可不是鬧著玩的,喝完薑水再捂捂汗就好了。”
    唐大陽聽完,從房子裏走在屋簷下來到前院兒,灶台附近果真有一口大缸,裏麵是鬆軟黃土,上麵埋著蔥薑蒜一類的作料,有土壤的肥力在,隻要澆水濕潤,這些菜就不容易枯萎發黃。
    他把生薑削皮切塊,用大鐵鍋和紅糖熬了滿滿一大鍋,拿起大碗給他們都盛了薑水,他們喝完後果然暖和多了。
    宋思媛站在窗戶旁看向屋子外,冰雨嘩啦淅瀝朝下墜落,隻見無數銀白珠簾簌簌沙莎,從雲端墜落凡塵,一旦落到屋簷上必定從灰瓦中滑落,匯流進院子裏的低窪水渠,院子裏雖有雨也不見泥濘。
    “這房子修得不錯,雨水流進水渠,應該是進了井口吧。”
    宋思媛剛進院子時,不經意間瞥過水井裏麵,井口以下有幾個方形排水口,估計是院子水渠集水的地方。
    唐大陽烤著柴火爐,介紹道:“這些向內傾斜的屋簷叫人字簷,是唐朝以後流行起來的建築樣式,黃土高原氣溫高雨水稀少,一但下雨可以算是天降甘霖,老百姓不舍得雨水浪費,就把屋簷改成了“半扇人形”,屋簷沿著後牆傾斜向下,可以把雨水全部引入院子。
    “有的人家會把水渠引到水窖裏,有的是開挖的水井,好儲存起來日常使用,西京附近還好說,平原多綠野也沒多缺水,你們去陝北的黃土高原看看,那裏的老百姓家家都有口水窖。”
    “可是,這附近就是太乙河穀,這裏壓根就不缺水啊。”
    太乙峪河穀水量充沛,甚至於直接流入終南山,他們所在的山穀也有取水的河道,怎麽也談不上缺水。
    “宋小姐,太乙峪河道能取水是不假,但這水苦澀帶腥味,也隻能用來洗衣洗漱,想做飯的話壓根就不能用,這口甜水井就是為了吃水,同時一旦下雨,也能把多的雨水引出儲存在水井裏,不管荒年還是豐年,都能保證有水用。”
    孫大喬聽著唐大陽的介紹,喝了薑湯後身體漸漸恢複暖意,恭維道:“這就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隻是,老夫不明白,山泉水最為清澈甘甜,為何太乙河穀的水苦澀難咽,莫不是也被那魂宮詛咒了。”
    唐大陽聽完孫大喬的話,趕緊擺擺手:“那倒是跟魂宮無關,太乙河穀的水本身就酸澀發苦,常人喝了會腹痛如絞,族人都知道這水不能飲用,也沒人非得拿著河穀裏的水做飯。”
    “這河穀水為何不能喝,至今都不知道是怎麽回事。”
    宋思媛聽著他的話,隨意猜測道:“河水酸澀發苦,可能是裏麵金屬雜質較多,一般來說這種河水都是從岩層中流出,這代表岩層中很有可能擁有某些金銀礦石,它們的雜質融進水裏,才讓河水那麽難喝。”
    “你就那麽確定?”
    嶽觀潮不怎麽相信她的說法。
    宋思媛朝眾人點點頭,頗為嚴肅解釋道:“那當然,還記得我們在鐵刹山遇到的金砂溪吧,當時我們衝洗猞猁皮子時,那水的味道跟這裏幾乎不差,我隻能說猜測如此,秦嶺七十二峪河穀眾多,有金銀礦岩層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