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祭辭新解

字數:2466   加入書籤

A+A-


    宋思媛頓了頓,重新拿起唐寶官補全的饗魂祭辭,鋪在桌子上展示給眾人:
    巍巍漢唐,泱泱華夏,饗吾社稷,祀以國殤,故川嶙峋,山崩地摧,武丁開道,劍閣崢嶸。
    山有老神,地開鬼門,若有死者,先拜陽皇,遺吾肉身,祭以六畜,叩謝再拜,勿慌勿忙。
    千手佛陀,石眼道長,碧霄泉台,觀海目桑,姮娥逐日,太陰無常,魂氣悚聚,森羅萬象。
    時來氣轉,魂宮複現,福伏禍倚,吉凶無定,土伯九約,玄角狺狺,參目虎首,其身若牛。
    魂兮魄兮,勿見冥王,慎務歸來,恐迎害災,見了冥王,十魂九死,莫牽無掛,身歸幽台。
    祭文總共不過兩百字,宋思媛從拿到手裏,就一直在琢磨祭文是什麽意思,看到現在,卻還不知道裏麵到底蘊藏什麽秘密,如今聯合秦嶺老神的傳說和楚地的一部分神明,有些字眼似乎一下子明朗起來。
    她指著祭文前麵的幾句話,眼前一亮:“你們看,從巍巍漢唐到祀以國殤,這十六個字指的應該是祭辭的引子,意思是先引出魂宮的曆史,同時國殤一詞也代表了為國殉難的戰士,大概的意思是魂宮中,殉了數萬萬為國死亡的魂魄,要是意義再擴大,就到了天下魂靈歸處。”
    “再後麵,是故川嶙峋到劍閣崢嶸,看似是形容秦嶺險峻危險,實際上也是指明了魂宮的大致範圍。”
    隨後,宋思媛拿出秦嶺輿圖,指著陳倉道與褒斜道解釋起她的看法:“當今秦嶺古道隻有六條不假,在遠古時期卻隻開了陳倉道,這也是為何陳倉道會有禹夏故道的說法。”
    “至於五丁開山!”
    她拿起自己的筆記翻到新的一頁說道:“那就已經算是明指方位了,先秦時期,古蜀國五丁開山打通蜀道,而後秦國借由褒斜道進入金牛道,一舉滅了古蜀國,實際上應該是五丁開山,隻是為隱藏其意義改寫成了武丁,這個詞語,古意思為兵者或者習武人,很容易理解到其他方麵。”
    “雖然祭語沒提到魂宮的位置,但是進過這一番提示,我們已經知道魂宮位於陳倉道與褒斜道之間,這十六個字的意思,是不是一下子明朗起來了。”
    “宋千金,那後麵咋解釋,您再給掰扯幾句。”
    嶽觀潮看向宋思媛,總算跟她又說了幾句話,心裏高興得不行。
    “之前,我也看到秦嶺的神話故事,無非是龍脈之地,要不然金牛開道這些,直到聽你們說起秦嶺老神我才幡然警醒。”
    宋思媛拿起竹竿子,指著秦嶺中的窟山區域:“從山有老神再到先拜陽皇,這十六個字裏有老神、有鬼門、有死者、有陽皇,加起來的意思應該就是秦嶺老神守護著鬼門,一旦有死者進入東昆侖地門,就要先拜謁陽皇,陽自古就是太陽,東升西落,陽皇就是東方的皇者。”
    “再之後的遺吾肉身到勿慌勿忙,就是唐老伯所說的祭祀禮。”
    語畢,她眼神大放光彩:“這麽一來,唐老伯祖上傳下來進入窟山的法子,其實就來源於這些古辭讖語,隻是隨著千年時間過去,後人越來越不懂這些古辭的意思,以至於到最後完全成了天書般的祭祀文。”
    “照你的意思,前麵的祭辭點明了魂宮的來曆、窟山位置、關於窟山的傳說以及進入窟山的法子,那後麵的千手佛陀、石眼道長又是些什麽東西,他們該不會也是什麽神靈吧。”
    徐俠客看向祭辭,眼中對後麵幾句的描述分外好奇,那裏麵提起的什麽姮娥、太陰什麽的,他知道是古時候的嫦娥,卻不清楚這種字眼出現在祭辭,究竟代表什麽含義。
    關於他的疑問,宋思媛也隻能癟嘴搖搖頭:“這些,我暫時還不太明白,但是根據祭辭和現實對應的篇幅,後麵幾十句話描述的東西,應該是尋找到魂宮必須經曆的某些記號或痕跡,直到魂宮複現這四個字出現,描述的才變成魂宮裏的恐怖場景。”
    她頓了頓,想打消眾人的疑慮:“你們可以這樣想,現在確實沒什麽頭緒,但隻要進入窟山了,必定可以循著線索往前走,我們知道祭文是路徑,難道還能再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找?”
    “要我說,還得是宋千金有文化,我們找出來的傳說都不明白講的是啥,叫你一下子給說明白了。”
    宋思媛聽著嶽觀潮的誇讚,斜眼白了他一眼:“先別急著誇,等到地窟附近再說吧。”
    嶽觀潮見宋千金不理他,朝眾人說道:“對了,我們回來的時候,好像還看見趕屍的了,本來我也沒啥想法,回來的時候跟在這些道人後麵,也豎起耳朵聽了幾嘴,聽他們說是去附近的地窟洞葬,我一想,附近隻有窟山洞窟多,還尋思著是不是也是來鑿墓的。”
    “不管怎麽樣,今晚上我得去義莊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