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招魂科儀
字數:2526 加入書籤
眾人說話的功夫,已經能聽見狼吼獸嚎,眼看聲音已經越來越近,果真像任孔雀所說的那樣,全都繞著關帝廟走遠,從來不在牆根院牆外逗留。
如此半夜,獸吼走動,嶽觀潮他們經曆半夜吵鬧,這才各自回偏殿休息。
臨近大小寒,秦嶺的夜晚溫度很低,再加上山中濕氣大,就更顯得身上又濕又冷,哪怕身上蓋著被子,也隻能靠近火爐才能感覺到周身溫暖,偏殿還好說,隻要靠近火爐身上多少都不冷,主殿麵積不小拱梁又高,嶽觀潮他們凍得一夜沒睡,一直到半夜困得不行,才朦朧昏迷。
等翌日清早,嶽觀潮感覺到身上重了一點,睜開困頓眼皮,等瞳仁漸漸清晰,宋思媛和任孔雀正把被子蓋在他們身上。
“趁著現在天還沒亮,你們幾個再睡會兒,我和任大姐有火爐倒也不冷,等太陽升起,我們得看看霧氣到底消散沒有。”
說完,任孔雀拉起宋思媛又回到偏殿,嶽觀潮聽著二人嘀嘀咕咕聊天的聲音,迷迷糊糊又閉上眼皮,等徹底清醒,已經是紅日高升。
嶽觀潮看廟門已經打開,沿著草道走出院子,宋思媛正拿著望遠鏡朝他招手,示意他上來看雲霧。
他心領神會三五步跨上城樓,此刻嶽二叔、孫大喬他們全在這裏,遠處的縹緲雲霧明顯流動變慢,有了消散的跡象。
宋思媛拿著望遠鏡說道:“從早晨開始,我和任大姐就一直在觀察,此時接近中午,霧氣明顯在消散,雖說山裏依舊有太陽,溫度卻比昨天更冷,水桶裏的水都已經結冰了,預計到下午左右,霧氣就基本上消耗幹淨。”
語畢,她頓了頓看向嶽觀潮:“剛才唐老伯說了,以前他們都是在前麵祭祖,這次城門樓已經荒廢,剛好可以借著城門舉行祭祀,我已經讓唐大陽他們在搬東西。”
兩人說話的功夫,唐大陽、嶽二炮、徐俠客呼哧哈赤抬著桌子走上城樓,三人把桌子擺在垛口前,這才停下鬆口氣。
嶽二炮靠在垛口旁,喘著氣息說道:“呼呼,幸好主殿裏的桌子還沒運走,這四張桌子應該夠了吧。”
眾人看向桌子,每張桌子在一米長、半腰高,是主殿中用來放貢品的桌子,上麵燭淚斑駁漆皮掉落,估計也是太難看沒被拉走。
徐俠客拿起自己的鋒利銀劍,三下五除二把層疊燭淚清理幹淨,桌麵這才稍微平坦一點,拿起玄紅拚色的桌布往上一蓋,正好對應前麵雲穀棧道的關口。
“娃子們,準備祭品且要好一陣子囁,勞煩你們把所有祭祀物件都拿上來,我好教你們做祭物。”
唐老伯說完,嶽觀潮帶著他們齊齊行動,隻留三個老頭子在垛口看雲。
等大概半個時辰,眾人漸漸清空馬車,將堆積如山的物品全都抬上城樓,堆砌在一旁。
準備祭品這事兒,東西雖不多,禮節卻很繁瑣!
他們拿起黑瓷海碗,在裏麵裝滿祭祀的老五樣,五色米擺盤在前,均勻擺在桌布中心,固定住桌布,之後,三個香爐放在最前麵,兩邊各有手腕粗的龍柱蠟,中間插起三長兩短供香。
香爐與五色糧之間,還要擺放祭祀牲畜要用的銅盆,除了祀雞要擺全隻,其餘的馬、牛、羊、犬、豕等五畜隻要割下頭顱供奉即可。
煮好的腦袋,需要墊上樹葉百草,麵對人的方向擺好,這些六畜雖說是幼年駒犢,單獨把腦袋拎出來也不算小,銅盆被占了個六成還多,再加百草,更是顯得滿滿當當。
而後,唐大陽尊著唐寶官的吩咐,又拿起十字木樁,將兩麵字跡奇怪的團形旗幟支開,綁在桌子兩邊。
眾人仔細觀察旗幟,這旗幟共有八片小旗,顏色與五色糧差不多,形狀類似於上直下尖的道旗,它們圍著中間的圓形竹蓋,被一根木頭牢牢頂起,隨風飄揚時,可見奇怪符文影影流動!
“唐老伯,這是什麽東西?”
不明白就要問,宋思媛看旗幟不像是尋常道旗,連忙問出疑點。
唐寶官摸著招魂幡,朝眾人解釋起眼前的物品:“和道家的招魂幡作用一樣,我們這座魂宮用的也是招魂幡,隻不過不知道製式是怎麽流傳下來的,從祖上就是這樣子。”
“這還不是最奇特的,最奇特的東西,額還沒弄出來囁,大陽,你把竹篾條和稻草給我。”
唐大陽把一包稻草和竹篾遞給這老頭,他拿起被削薄的竹篾在手裏彎折穿插。
不過一炷香功夫,已經見栩栩如生的牛頭從指尖誕生!
牛角彎曲、頭眼溫順,肌肉虯結,大如鬥笠,這牛頭若不是有竹篾的醬色,與真實的牛頭不相上下。
“唐老伯,您還有這手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