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龍骨梁墩

字數:2611   加入書籤

A+A-


    “二叔,這樣吧,我和徐兄先走在前麵,你們後腳跟上,確保所有人都能拿到人油燈筒。”
    嶽觀潮和徐俠客下到台階下,腳麵朝著石橋墊了幾下,確定石橋還算穩定,才趴著欄杆朝前走去。
    剛才,燈筒隻是站在斷崖邊就能讓蟲群灰霧產生缺口,人油的威力在他們倆走上銅橋後,又增添了不止一星半點:
    此刻,兩人沿著橋麵一路行走,蟲群從平靜狀態變得慌亂轟鳴,好像被什麽東西給擾得亂了方陣。
    燈筒所到之處,灰霧立刻作鳥獸散朝外躲開,等人油火把走過去時,直接沿著灰霧開出一條筆直裂縫,就好像有股無形的力道罩在橋梁上,把蟲群完全分割開,叫他們永遠都無法突破屏障,彌合裂縫。
    這神奇一幕,看得眾人驚訝不已!
    宋思媛驚訝之餘,卻也明白這並非神跡,而是人油燃燒後產生的煙道,等煙道徹底消散,灰霧必定還會再次籠罩橋麵。
    “宋千金,你們可以過來了,大家站開別擠到一塊去,咋說也得把煙道保持住,不能叫它們散了。”
    嶽觀潮話音未落,宋思媛他們兩兩作伴拿著燈筒走上銅橋,三把燈筒產生的煙霧更為濃鬱,他們走到橋麵後,煙道不斷被拉高拓寬,使得整個橋麵都從灰霧中被釋放出來,最後那點混沌也完全消散,變得清晰可見。
    剛才,一切都看不真切,此刻灰霧完全退出橋麵,宋思媛這才把橋梁看清楚。
    這座橋按照視野距離,至少有八百米長,這麽長的距離,如果沒有厚實穩重的橋墩,別說是千年了,過百年估計都玄,大部分堅固的橋,哪怕是橋麵坍塌沒了,依然可見橋墩堅固矗立,這就是古人所說搭橋先打墩的道理。
    可以說,隻有橋墩穩當堅固,一座橋才能屹立在河岸峽穀,若不然,任憑橋梁再是花裏胡哨,洪水山崩足以毀得連渣子都不剩,他們眼前的銅橋也是同理,暫且不提厚如粗木的橋麵,隻說橋墩骨架,就已經是古代土木工程的奇跡。
    嶽青山瞅著青銅橋下的橋墩,嘴裏嘖嘖稱讚:“嘖嘖嘖,這龍骨梁墩,唐朝時的技術,確實優於任何朝代!”
    “嶽二叔,你知道這種橋墩?”
    宋思媛隻是看橋墩眼熟,並不知道這是什麽,聽到嶽青山能叫出橋墩的名稱,眼神好奇起來。
    “閨女兒,這種唐製橋已經失傳了,老頭子能知道,還是因為我下唐墓的時候見過!”
    嶽青山知道宋思媛喜歡收集這種古文化資料,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年輕時,跟著朝老太爺下過陝地的諸侯唐墓,也曾在墓河中見到過這種采用龍骨梁墩做的墓前橋,隻不過那隻是百米長,沒有我們見到的那麽寬大!”
    所謂龍骨梁墩,是古人建造巨橋所用的一種橋墩技藝。
    這種橋墩技藝始創於魯班,而後被秦漢發揚光大,最終在唐朝成為成熟技藝,並且產生了相應的變種製式,被用建造遊廊飛閣、橋梁棧道等建築!
    這種橋墩既然是最高技藝,用到的東西也不會是尋常之物,賓鐵、巨木、巨石缺一不可。
    賓鐵,是經過千錘百煉鍛造成形的鑄鐵,比之一般的鑄鐵要堅固千萬倍,若維護得當,甚至可以做到千年不生鏽,萬年不侵蝕,可以說是古人記載裏最堅硬的金屬。
    唐朝時,賓鐵價比金銀,民間百姓不可私藏,隻允許官府製造器皿,那克製胡族、人馬俱碎的陌刀,就是用賓鐵鍛造出來。
    至於巨木,就是生長於深山老林的千年古木,這種千年古木質地細密、堅硬如鐵,比之鋼鐵還要堅固耐用。
    除了以上兩個東西,巨石隻是作為輔料存在,獲取的難度輕鬆不少。
    東西備齊後,這些巨石會被削為圓柱,中間打缸口巨洞暫留備用,數十塊圓柱層疊堆摞,形成高大橋墩,然後就可以將賓鐵融化灌進圓柱巨洞,等賓鐵冷凝,這些巨石之間的縫隙會被賓鐵完全填滿,形成石包鐵的堅固橋墩。
    無數橋墩隔著十米距離前後排布,正好在水麵形成龍形排墩,之後巨木就可有派上用場。
    這些橋墩露出水麵的部分,會預留處三米到四米的凹槽,由於河道崎嶇不平,橋墩往往有高有低,這些巨木一旦落進凹槽,也會因為高低落差沒法形成平麵,工匠會修整巨木,用巨木修平高低錯落的情況,直接平準橋梁。
    等巨木和橋墩形成工整平麵,橋墩最難的地方已經完成,工匠會繼續切割巨木,在橋墩之上搭建出龍骨梁架,使得橋墩互相連接,便於扣緊橋麵銅板。
    這種龍骨枋梁的形態就好像人的關節脊椎,以榫卯技藝層疊穿插,兩側枋木如鳥翅般向外展臂,中間的位置,剛好用來陳放橋麵銅板。
    到了這一步,整個龍骨梁墩才算是徹底完成。
    “嶽二叔,既然您可以說出步驟做法,可見做法是傳下來了,您說的失傳是什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