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巫神文明

字數:2322   加入書籤

A+A-


    語畢,她抬頭看向頭頂的巨門:“如果我們沒猜錯的話,這個地方很可能是那群古楚先民的高媒母廟,我們見到的鬼門其實是母廟大門,眾多族人就聚居在母廟外的洞窟,這樣一分析,就有了三種不同的猜測!”
    其一,古楚先民鎮守這裏,是為了守護鬼門中的某些東西,以保護為目的。
    其二,古楚先民監視這裏,是為了關押遠古時代犯錯的古人,以關押為目的。
    其三,古楚先民定居這裏,以高媒母廟為中心,帶領著族人生活,隻是隨著後代環境的改變,他們逐漸搬離這裏,這個地方就被廢棄下來,關於幽都鬼門的神話,所描述的,很可能是古楚先民在這裏穴居繁衍的故事。
    無論哪一種情況,都至少說明古楚先民曾經在這裏建立過完整的部落,甚至他們的時代比先秦時代還早,很可能追溯至夏商周以前的洪水時代,那麽,古楚先民的稱呼就完全錯誤了,應該是先有巫祭後有古楚,古楚文化繼承於巫祭文化。
    宋思媛心中關於巫祭文化的這根鉉不斷繃緊,腦中有些年頭越來越清晰:
    上古時期,巫神不分,先民以山川河流樹木等自然物為神,善則為神,惡則為鬼,以祈禱和巫祝來祭祀鬼神,以祈求鬼神用神力幫助他們,以此形成了巫神文明,用巫祭文化來指導生產。
    而後夏商周時代來臨,原始社會向著奴隸社會轉變。
    到了夏商時期,巫祭信仰也演化為宗教和王權共同治世,這一時期,夏朝和殷商崇尚活人祭祀,龜甲占卜,雖有王權,但凡大事小事都要占卜問天,對神靈的祭祀從指導生產轉向了祈求神示,留下了數不清的祭祀禮儀、巫祭秘法。
    周朝以後,周天子斷絕野神鬼祭,以六畜替代人殉,同時隻以祖先為神,號稱敬天法祖,從此以後,巫神文明被神祇文明取代,僅僅在八百裏水澤的三楚蠻夷之地有所保留。
    在這裏,巫神文明和楚人的信仰結合,形成了古楚文化,這些人也就是古楚先民。
    再到以後,秦朝統一諸國,尊齊魯八大神,視起源於巫神文明的古楚文化為淫祠野祭,他們對古楚文化的打壓,也使得古楚文化迅速消失,僅有的文化流動到各地,以各種原始文化生存下來。
    “我們一直都以為這是古楚先民,實際上,他們應該是巫神先民,是數千年前乃至於萬年前擁有巫神信仰的遠古先民。”
    嶽觀潮聽著她說的話,腦瓜子已經轉不過來,皺起眉頭:“宋千金,這越說越離譜了,你的意思洞裏的這些先民,其實是來躲災的!”
    “對!”
    宋思媛對自己的想法越來越堅定,看向眾人肯定了粗鄙武夫的看法:“對,就是來躲災的,我們去巫棺鎮時聽阿螢的父母說起過他們的族群曆史。”
    肅慎人的祖先很早就來到大興安嶺,如果肅慎文化來自本土,就沒必要用來這些字眼,以來這個字眼來解釋根源,說明肅慎先民的發源地也不在本土——他們當初是以客人的身份進入的大興安嶺,然後跟當地的原始信仰融合,才產生出了肅慎巫族文化!
    這樣一來,就很好解釋,為何他們在巫棺鎮能見到山鬼、少司命、大司命、河神這種神祇形象,無論是古楚文化的十神,還是肅慎文化的十二神,又或者是西南三省的巫蠱文化,其實都是遠古巫神文明自然神崇拜的殘留痕跡,是他們被正統文明打散後,流落各地形成的變體文化!
    宋思媛和他們一起商量到現在,思路越來越清晰:“從這一點來說,巫神文明確實都在躲避神祇文明的圍剿,以至於東到沿海、北到森林,西到川湘都有他們的影子,我們如果把這些地點都標識出,就會發現這些帶有巫神色彩的文化,大多被排斥在中原地帶以外。”
    她眼中閃著光芒,越來越感覺自己接近了真相:“中原,就是古人所說的九州天下,在九州之外是什麽,是蠻夷戎狄,是不沐教化的野蠻人異族,可以說,巫神文明從夏商結束後,就處於被圍剿的狀態,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遠古巫民才要在這種地方躲避災難。”
    “幺妹,為啥子巫神文明會被圍剿?難道就因為喜歡活殉?”
    任孔雀的祖先,說不定就被神祇文明圍剿過,她對這些東西好奇起來。
    宋思媛可不覺得,活殉是什麽大事,她解釋道:“與活殉無關,周朝隻是廢除了人殉,仍然要活殉大量的牲畜,再說了,此後的朝代讓後妃將臣殉葬的皇帝多得是,如果隻是活殉,那神祇文明該繳滅自己。”
    “他們怕的,其實是神權取代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