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十二監

字數:4472   加入書籤

A+A-




    錦衣衛確實不行了,即便是賈亮不說,明眼人也能看出來。
    在這件事中,有兩個關鍵點,第一個是背後的神秘人是誰,這個錦衣衛一點查了好幾天也沒有一點點頭緒,人毛都沒有抓到一根;第二個是,那些軍械是如何進城的,又是從哪來的,這個也查不出來。
    一如賈亮猜測的那樣,軍方與這件事有關的線索全斷了,文書一點也沒有,好不容易摸到一個有可能有關的證人,結果錦衣衛剛找上門去,那人死在家中。
    “父皇,都是孩兒的錯。”
    皇宮裏,朱統正在給手下背書:“孩兒一定回去好好整頓錦衣衛。”
    這家夥很機靈,現在就他們父子三人在場,言語間沒有那麽正式,文昌帝沒有發火,輕輕放過了此事。
    “炎兒,大臣可商議妥當了?”
    文昌帝看向朱炎,說道:“還要盡快拿出一個章程來,早些定下早些投產,遼東等不得了。”
    朱炎道:“父皇,大臣們一致同意開設專門的工廠生產賈亮那火銃,隻是...”
    說到這,朱炎頓住了。
    那一夜戰鬥輕鬆結束,一個百戶便將三百多的賊人打死打傷一片,戰果赫赫。
    雖然這些賊人不過是烏合之眾,但賊人的人數在那放著,即便是京營禁軍都做不到如此輕鬆的大勝,自身一人不傷,這才是關鍵。
    因此,立下赫赫功勞的火器自然被所有人重視起來。
    本來賈亮這四百人就是用來做實驗的,文昌帝、朱統都對此,或者說對賈亮抱有一定的期許,現如今賈亮果然給了他們一個巨大的驚喜,擴大生產便是自然的事情。
    “隻是什麽?”
    文昌帝這幾天一直在憂心遼東的局勢,王子騰那邊的塘報已經遲了許久,這不是一個好的,也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
    “隻是,這件事由那個衙門主辦,大臣們沒有決斷。”朱炎想起內閣那些老大人一個個臉紅脖子粗的,不禁十分頭疼。
    生產一事,本來就是工部的事情,但兵部的秦正不同意新火銃交給工部,非說這是國家機密事,是事關國朝軍隊前景的大事,應該該脫離出來,專門設一個工廠生產。
    秦正這麽說也有道理,因為火銃已經引起文昌帝的重視,放在工部一大攤子爛事當中勢必會被耽誤。
    文昌帝揉了揉眉心,十分疲憊的樣子,手底下的大臣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不放過一點油水。
    “這件事就不要爭了。”
    說到底,文官這邊是以朱炎為首,兵部是朱統的,文昌帝對兩個兒子說道:“朕已經有了決斷,此事就此作罷,走吧。”
    倆兄弟心下凜然,知道這番爭鬥引起了老頭子的不快,當即不敢多說,一起出去。
    內閣當中依然在爭吵不休,一個老太監過來了。
    “各位大人,陛下召見。”老太監乃是夏守忠,趙義統領東廠不在文昌帝身邊後,這老家夥頂替了趙義的位置,時常在文昌帝身邊侍候。
    這把老太監樂瘋了,對外愈發驕縱起來。
    七個老大人,以周正國為首老家夥們分成兩派,一起去見文昌帝。
    “火銃生產一事不用再議。”
    文昌帝一改常態,沒有和這些老家夥們磨嘴皮子:“工廠就設在賈亮的莊園之中,工匠從工部調撥,人手任由賈亮挑選。”
    老大人不依,絮絮叨叨的扯工廠的歸宿問題。
    這一次,文昌帝無比的硬氣:“工廠不用戶部撥款,款項由內府供給,主管衙門也從十二監中挑選,此事交給夏守忠吧。
    “記住了,一切聽賈亮的。”
    夏守忠聞言一陣懵,心說我這才過上沒幾天的好日子,又調走了?
    內廷十二監,以司禮監為首,夏守忠還巴望著當司禮監掌印太監,以此取代去了東廠的趙義,沒成想這次不僅掌印太監沒了,還要被調出司禮監。
    老家夥們也懵了,這件事放給十二監去做?
    瘋了吧陛下,現在的國庫都供不起,您的內庫確定有這個財力?
    “陛下,三思啊。”
    “是啊陛下,畢竟這是朝廷大事,要是因為銀錢短缺而耽誤了可不好。”
    幾位大人勸說了幾句。
    而文昌帝現在底氣十足,背靠著賈亮的發財大計,態度十分堅決。
    “兵部這邊,讓賈亮把差事交了,以工廠為主,就這麽定了...”
    文昌帝拍了板,賈亮又從兵部出來,關係轉到了工部,官職還是郎中,不過卻是虞衡清吏司郎中。
    品級不變,地位卻大大的改善。
    賈亮這個郎中隻是在工部掛職,卻不用對上官負責,隻是領著俸祿,其主要工作以技術支持為主。
    這便導致賈亮成了一個徹底的清閑官員,衙門都不用去。
    所以,在大人們看來,賈亮現在這個官可比武選清吏司郎中權柄小多了。
    賈亮對此事一無所知,這幾天他白天忙得不可開交,全天都在收攏趙義這幫子太監。
    自從第一天賬本交上去,文昌帝大大的誇獎一番後,這幫子太監全部瘋了,恨不得金陵城的人晚上都不睡覺,好讓他們全天候盯著。
    幾天下來,大街上的人都知道金陵變天了,最狠的不是衙門裏麵的官吏,而是這幫子陰人,你往地上吐口唾沫被逮住了都要罰款。
    思路客
    於是全城的人都規矩了,一個個都跟文明市民一樣。
    眼看收入銳減,太監們不樂意了,便要靠擴大搞事情維持,這時候賈亮的約束來了,讓這些太監不至於跑偏。
    “公公,要想長久,就得守規矩。”
    “咱們這活計隻有守規矩,讓所有人都無話可說,這樣才不至於讓那些盯著我們的大官在陛下麵前去告狀。”
    “那些文人有多可怕,公公是知道的,隻要我們行差踏錯一步,我相信彈劾的奏章就會雪片一樣的飛向陛下的案頭,到那時候,陛下也救不了我們。”
    趙義對朝臣的恐怖很清楚,因此對賈亮說的一點都不懷疑,所以在這些太監們膨脹的當口,停住了。
    好在賈亮給的條例中,來錢的真當途徑很多,並不止於找不文明舉動,還有糾察小官吏的不發,最為重要的一點在於,找大商賈的麻煩。
    商賈的賦稅問題,貨物是否正宗問題等,都在東廠管轄之列。
    因此,金陵城過了一段時間,百姓們便發現,這些陰人似乎沒有那麽可怕,相反的那些店大欺客的事情少了許多。
    “都瘋了都瘋了,也不知道是誰給了那些陰人膽魄,我們家的生意也敢盤查。”
    賈璉從外麵回來,來到榮慶堂,也不看看裏麵的人,‘咕嘟嘟’的灌下一口茶水:“老祖宗,家裏的鋪子日子不好過了,就連永康堂都被差了,說是我們用的藥材不對,以次充好...”
    想起這幾日的遭遇,賈璉便心中冒火。
    他好不容易從陰影中走出來,借著府裏建造大觀園的春風展現才幹,掌控了府裏外事大權,比以往掌控的更加徹底。
    話說到一半,賈璉忽然發現賈亮坐在裏麵,正和老太太說話。
    “璉兒回來的正好。”
    老太太招呼一聲道:“亮哥兒來了,他接了朝廷的一件差事,正好和我們家有些關聯。”
    她一直希望兩家能夠和睦些,現在賈亮上門,便想著讓二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