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先談招安

字數:934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大明皇長孫! !
    吃肉,對於大明的絕大多數百姓來說,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即便是尋常人家,一年到頭也就是正旦時分,才能吃上兩口肉。
    這裏的兩口肉,不是虛指,是實指。
    真就是兩口,再多一口都沒了。
    因為大多數的家庭,從來都不是一個小孩。
    官府鼓勵生育,百姓們心中也有一個認知,便是多子多福,家族興旺,人多力量大。
    用後世的話來說,那就是質量不夠,數量來湊。
    一般能吃到的肉主要是六畜,也就是所說的:馬、牛、羊、雞、犬、豕。
    豕就是豬。
    牛,尤其是耕牛,是嚴禁宰殺,即便是老死了,或者病死了,都要上報官府進行查驗之後,才能殺牛吃肉。
    馬就更不用說了,屬於戰略物資。
    哪怕是駑馬,也是價值高昂,至少可以用作馬車。
    可別小看車夫,能夠自家有輛馬車的,都是溫飽之上了。
    羊倒是不錯,不過除了草原等適合養羊的地方,那些昂貴的飼料一般人也養不起。
    所以能夠食用的,也就是雞、犬、豕。
    自古有言,殺雞取卵。
    母雞下蛋,公雞打鳴,尋常哪裏舍得。
    狗能看家護院,作用很大,因為不管是農耕還是其他,家裏頭都很難留人,狗的體現就很強了。
    所以最可能吃到的肉,那就是豬肉。
    因為除了被吃,豬沒有其他作用。
    在大明多數地方來說,養豬還算是比較便宜的,尋常人養一頭豬,到年底賣掉,自己留點豬肉,其餘用來換取錢財,也算是能小富一波。
    而朱英之所以把主意打到白豬頭上,最大的想法,就是讓更多的人,都能吃上肉。
    就味道上來說,白豬肉並沒有黑豬肉好吃。
    但黑豬的生長周期太長了。
    一頭黑豬,正常來說需要將近一年,十月至十二個月的時間才能出欄,須得從年頭養至年末。
    而白豬的不同,隻需要三四個月,就可以出欄了。
    也就是說,在一年中,白豬可以達到三次甚至四次的售賣,而黑豬隻能是一次。
    這可謂是三四倍的相差。
    而且白豬的產崽,要比多數黑豬品種更多。
    自然,朱英前世並不是什麽養豬大王,對於白豬的產地,品種,優勢等等一係列數據沒有半點認知。
    可這並不妨礙他一道令旨,下達群英商會。
    從西歐各地,大規模采購白豬至大明。
    ......
    “你與本宮倒算是有些緣分,原本以為你就跟著我三叔去了,沒成想兜兜轉轉,又跑到本宮這裏當了邸報的主編。”
    “說說吧,對於邸報,有些什麽想法和建議。”
    朱英微笑道。
    對麵坐著正是袁佳馳。
    袁佳馳微微低頭,不敢直視太孫殿下,生怕犯了忌諱。
    這段時間,他可謂是春風得意。
    先前成了晉王食客,至少也算是吃喝不愁了。
    而後聽到邸報招聘主編,編修,便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參加考核。
    本來也沒報多大的希望,結果一躍而成邸報主編。
    現在更是得到太孫殿下的親自接見,可謂是人生巔峰,高光時刻。
    最大的改觀便是,他作為邸報主編,每月工錢二十貫鈔。
    這都快接近正七品官員的月俸了。
    雖說沒有實物,大明寶鈔的價格在朱英不斷的控製下,價值還是很高的。
    聽到太孫殿下的問話,袁佳馳顯得有些緊張。
    說到底,還是因為沒見過什麽大世麵。
    腦子一片空白的情況下,袁佳馳語氣有些顫抖的回道:“草民一定不會辜負殿下的期望。”
    聽到這牛頭不對馬嘴的回道,朱英有些無語。
    從案台上抽出袁佳馳之前的策問答卷,擺在麵前,說道:“這上麵的講述,是你自己寫的嗎,還是從旁人那裏聽來的。”
    雖然沒有很是嚴肅,但袁佳馳整個人都嚇傻了。
    作弊這個東西,在古代,那可不是簡單的懲罰。
    一旦有所涉及,除了皮肉之苦外,相當於向上的大門,將會被永久的關閉。
    袁佳馳沒有別的選擇,直接跪地磕頭不止。
    “殿下饒命!殿下饒命!”
    若是換了別人,亦或者任何一個官員見此情景,大致也就認定袁佳馳的答卷有抄襲的你成分。
    朱英卻是知道,這人完全是給自己緊張的。
    因為答卷上的回答,跟目前的文人主流思想相違背,即便是學識淵博,也不會寫出這樣的回答。
    “不必緊張,好生回答就是了,難道本宮像是吃人的野獸嗎,讓你這等害怕。”
    “這次本宮讓你過來,是想跟你好好聊聊往後邸報的發展,若是你這幅模樣,怕也難以勝任主編之職了。”
    朱英的話,如一頭冷水潑在袁佳馳頭頂。
    他當然知道如果主編之職被撤下意味著什麽。
    這引發的後果,可能連晉王都會將他趕出府門。
    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袁佳馳這才開始道;“殿下,得見天恩,草民心中惶恐不安,方才六神無主,讓殿下見笑了。”
    朱英聞言,點點頭,並未過多計較,道:“好,那你就剛才的問題,好好述說一番吧。”
    袁佳馳接下來便開始講述,自己對於邸報日後發展的見解。
    朱英認真的聽著。
    其實袁佳馳所講述的這些,朱英當然早就明白,而且之前跟老爺子也認真的討論過。
    可這並不妨礙像是其他人,沒有這個意識。
    可以說朝廷上大部分的官員,都沒有想過這個事情。
    “殿下,草民最為佩服的是殿下隻收三文錢,三文錢的邸報,絕對可以最快的讓天下人了解到其中的信息,哪怕是農人,亦可明白國家大事。”
    “據草民估算,隻是這成本,確實是一個大事,隻能從其他方麵想辦法彌補虧空,才能不斷的維持邸報的發行。”
    ?說完後,袁佳馳躬身作揖。
    朱英滿意的點點頭,能夠說到這一步上,已經很是難得。
    看似簡單,實則已經隱約超出時代的見識。
    朱英心中沉思過後,道:“正陽大道,作為目前大明最大之工程,影響極大。”
    “這樣的大事,在京師邸報發行的第一版自然要著重講述。”
    “尤其是水泥的發明,對於大明道路建造之功效,也得是條理清楚。”
    “本宮跟爺爺聊過,在正陽大道建成後,將會把南京直達北平的官道,以水泥擴寬至四丈寬,計劃於今年年底結束。”
    “在此道上,將會設立功德碑,以作捐獻之用。同時,能夠立於功德碑上者,在不耽誤軍國大事下,可享有官道行走之權。”
    ?“便這三點,作為京師邸報第一版,你與各編修,以最快的速度,寫出論述,言明利害,而後交由本宮定奪。”
    ?“記住,邸報的文,不必用雅文,須得以大白話講述,可是明白。”
    袁佳馳連忙作揖回道:“謹遵殿下令旨。”
    ......
    一個多月的時間。
    藍玉率領的平反大軍,抵達漢中。
    然而大軍前來,看到的卻是一片淒涼。
    田九成等人,在大軍來臨前十日,就裹挾所有青壯,全部逃進了深山之中。
    城池裏的值錢貨物,全部都被帶走。
    糧食自然是一顆不剩。
    或許是覺得未來還有下山的機會,或許是因為這裏是反賊們的家鄉所在,軍中大部分士卒,都是長期在這裏生活。
    城池的建築,並沒有遭到大麵積的破壞,隻是有些淩亂。
    至於老弱病殘,自然是留下來。
    他們知曉官軍對他們也不會怎樣。
    “果然不出太孫殿下所料,這些反賊不敢據城而守,逃入山中。”
    藍玉冷哼一聲。
    原本打算就是以最快速度消滅反賊,顯然成了拉鋸戰。
    山林之中,變數頗多,人數上的優勢變低,況且損失過大的話,藍玉也難辭其咎。
    “涼國公,既然反賊跑了,那麽我等首先要做的便是將所帶來的各類作物,分發下去,迅速恢複耕種。”
    “早前有將士探查過,耕地那邊並未遭到破壞,人員稀缺卻也隻能從周邊調集了。”
    朱權開口說道。
    藍玉點點頭。
    春耕自然不可能耽誤,隻能加快民眾的遷移。
    “既是如此,便就按照咱們先前製定的計策行事吧。”
    藍玉淡淡說道。
    ?目前的情況,來前就有考慮到,對策也早就準備好了。
    發動大的代價到山林去追捕反賊,顯然是不現實的事情。
    目前在保護春耕的同時,繪製山林地圖,探查山林情報。
    在各個路口,設下關卡值守,如甕中捉鱉一般,逐步進行蠶食,將反賊的活動範圍一步步的收緊。
    朱權聞言,稍作遲疑後道:“按照現在得到的消息,反賊們的糧食,大概可足二月,哪怕再是節省,頂多堅持三月,便就斷糧。”
    “我等應迅速斷其後路,將所有主幹道盡皆封鎖,而後徐徐圖之。”
    氣氛微微有些停滯。
    因為此前藍玉說那話的意思,便就是可以散會了。
    而朱權卻像是沒有聽到一般,繼續述說。
    在軍中,這是挑釁主將權威。
    眾將紛紛向涼國公看去。
    目前來說,十個衛所,九個都是曾經跟隨過藍玉作戰的,說是嫡係都不為過。
    隻有一個衛所有所不同。
    這個衛所的大部分軍官,都是由玄甲衛擔任,指揮使則是曾經徐達麾下,如今算是跟隨太孫。
    自然在傾向上,要更加親近寧王朱權。
    藍玉轉頭看向朱權稚嫩的麵龐,現在的朱權,才堪堪十五歲。
    從朱權的眼神中,藍玉看到的不是挑釁,對於兵權的爭奪,而是極為認真的建議。
    藍玉微微一笑,道:“寧王殿下說得在理,那便就按照殿下的指示,先行封鎖所有主幹道吧。”
    這話一出,眾將皆是鬆了口氣。
    若是涼國公和寧王兩人因意見不和而對上,曹震這些人夾在其中,是最難受的。
    他們雖然可以說是涼國公嫡係,但寧王這邊,幾乎可以說是代表了太孫殿下。
    不管幫誰,都很難做。
    現在平和一氣,才是最好。
    .....
    雖是二月,但山中依舊極為寒冷,甚至有些山頂,還有積雪未化。
    連綿大山,人跡罕至。
    在這個時代想要在山裏生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各種野獸毒物,一不小心便要人性命。
    而且長期生活山中,濕氣極重,水土不服是一方麵,感染疾病的可能性更大。
    田九成等三萬餘人入山,猶如滄海一粟,絲毫不起眼。
    “陛下,探子來報,明廷的大軍來了,約莫有六七萬之眾,現在那些官軍,正在封鎖各個路口,想要將咱們給圍死。”
    ?簡陋搭建的議事堂中,十多反賊頭目共聚一堂,開始商議對大明官軍的對策。
    田九成坐在上首,聽到麾下人稱呼陛下,不由身子扭動,有些不舒服。
    同時心裏頭也開始後悔起來,當初不該聽信那些商人的蒙騙,搞什麽登基稱帝。
    如今三萬餘人,躲在這山裏頭,哪有當初的氣勢可言。
    “現在明廷圍困,眾愛卿可有什麽對策。”
    田九成硬著頭皮說道。
    而下麵坐著的,聽到愛卿的稱呼,顯然跟田九成的感覺差不多。
    田九成雖是對著所有人述說,但目光一直都是落在高福興的身上。
    目前這個議事堂裏,讀過書的,不超過三人。
    ?除了高福興外,還要一個在攻破略陽時,主動投靠的典吏。
    另外一人,則是城中著名大夫。
    顯然田九成也知道,在這山中沒有大夫,若是出現類似於瘟疫的疾病,隻怕都不用明廷動手,自個就先涼了。
    高福興看了看堂內眾人,想到目前軍中氣勢,心裏頭有些唏噓。
    因為在這裏的,不管是將士還是其他人,都是當地一帶生活。
    初進山還好,頗有幾分新鮮。
    現在不到半月,人心就有些渙散了。
    之前所承若的田地,現在不用多想,全被官軍給收了回去,等於是沒了。
    說是打回去,但六七萬從京師過來的明廷精銳,更有上佳火器,顯然沒有任何勝利的機會。
    昨日晨間,高福興還聽下麵人議論春耕之事。
    三萬多人,九成都是農民出身,早就習慣春耕秋趕,現在眼看著外麵熱火朝天的播種,心裏頭全然不是滋味。
    高福興已經意識到,在這等情況下,若是不拿出有效對策,怕是會出現大量逃兵。
    心中思索一番後,高福興道:“依臣所見,不如先派信使過去跟明廷談談,看看是否有招安的可能。”
    此話一出,整個議事堂都安靜了下來。
    許多人的眼神之中,更是不斷閃動。
    到了這個時候,許多人都不想呆這山上過苦日子了,越發思念起山下的生活。
    田九成注視眾人,眼神怒火醞釀。
    他可不信什麽招安,按照當今大明皇帝的脾性,哪怕招安,他也絕對是身死。
    就在田九成想要發飆之際,突然發現高福興給自己眨眼。
    心下頓時明白,這是高福興的計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