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天才非我

字數:5274   加入書籤

A+A-


    陳澤言確實是個天才。
    但在劉才軍眼中,他頂多也就是和吳琴琴一個水準的。
    可現在看來,他還是低估了這小子。
    藏的可真深啊!
    陳澤言看著劉才軍收拾餐具的背影,忽然問道:
    “劉哥,你上次說物理競賽拿了第一名,學校會獎勵兩萬現金。”
    “那除了學校,國家那邊會有多少獎金啊?”
    劉才軍頭也不回的解答道:“國家那邊的獎金不清楚,但肯定不會很多。”
    bidige.com
    “你小子也別太看重錢財這個東西,你要真拿到了第一名的那塊兒金牌,以後你就算不想要錢,錢也會自己往你口袋裏鑽。”
    “現在的你,可能現在不太理解那塊兒金牌的含金量,等以後你就明白了。”
    陳澤言無奈的笑了。
    這劉哥竟然忽然教育起他來了。
    他倒不是太看重錢財。
    如果真的想賺錢,他有一萬種辦法賺錢。
    隻是其他方法,可能會稍微有一點打破常規,破壞掉他現在的生活環境。
    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他之所以會把關注點放在錢上,主要是想幫小姑分擔一點壓力。
    小姑是一個絕對要強的女人。
    如果他忽然拿出一大筆錢給小姑,小姑不僅不會要。
    而且還會刨根問底,問他錢是從哪裏來的。
    所以,參加競賽拿獎金,是他最好的選擇。
    其實就算係統不出現那個選項,他得知獎金的數額後,大概率也會選擇參賽。
    ……
    國科大。
    光刻機分部門實驗室。
    “成了……成了!!”
    王懷明小心翼翼的捧著胸前的鏡頭。
    一雙滿是老繭的手在顫顫巍巍的發抖。
    看向鏡頭的眼神,如同看向自己的愛人。
    “沒想到竟然真的成了,哈哈哈,好啊!好啊!”
    激動了許久,王懷明十分小心的將鏡頭放下。
    連忙走出實驗室,一個電話打給了科學院。
    “喂,你們幾個老頭子,趕緊通知科學院物理部,那幾個研究光刻機的院士,來國科大一趟,我這邊有重要進展!”
    “這件事情的保密等級一定提到最高,保密協議提前準備好!”
    “另外,讓趙啟也來一趟,他是知情者。”
    “還有,幫我找一個人……”
    一連串的交代完之後,王懷明如同斷了線的風箏。
    渾身脫力,癱坐到椅子上,大口的喘息著。
    他有些無力的搖了搖頭,苦笑道:“到底還是老了啊。”
    接連幾天的熬夜,耗盡了王懷明的精力。
    他能夠堅持到現在,憑借的僅僅隻是一股信念!
    看著不遠處的鏡頭,王懷明欣慰的笑了。
    有了它,華國在科技領域,將會再向前邁一大步。
    用不了多久,華國將再不用看其他國家的臉色。
    他的眼睛越來越沉重。
    直到最終睡過去,嘴角始終掛著一抹淺淺的微笑。
    ……
    不知過了多久。
    王懷明醒來,如便是幾個熟悉的身影。
    他依舊在實驗室,身上被蓋上了一層薄毛毯。
    其他人的動作十分輕柔,彷佛生怕打擾了他休息。
    “老張,你們來了。”
    王懷明掀開身上的毛毯,準備起身。
    旁邊兩個科學院物理部門的後背連忙過來搭了把手,小心翼翼的扶著他。
    王懷明笑嗬嗬道:“老頭子我還沒老到需要你們年輕人來扶我的地步吧?”
    “都快入土的人了,還想裝年輕呢?”張成華在一旁吐槽道。
    王懷明瞪了他一眼:“你說誰要入土了?就算你個老頭子入了土,老子我還能再蹦躂幾年!”
    此時在這裏的人,都是科學院物理部門助攻光刻機的人才。
    而王懷明、張成華、鄭芸、郭平幾人,是這裏麵年齡最大、資曆最老,同時也是做出貢獻最多的幾人。
    所以王懷明跟張成華拌嘴,周圍的後輩可不敢插嘴。
    鄭芸無奈的歎了口氣,開口道:“行了,你們兩個老頭子一見麵就吵,都吵了一輩子了,還沒吵夠。”
    “今天咱們來,不是談正事兒的?”
    這話一出,王懷明表明一寧,神色頓時變得嚴肅起來。
    一旁的張成華也不再找他麻煩了。
    鄭芸小心翼翼的拿著手中的鏡頭,皺眉問道:
    “老王,這真是你自個兒研究出來的鏡頭?”
    王懷明先是點了點頭,但隨後又搖了搖頭。
    張成華有些急躁的問道:“老王,你什麽意思啊,到底是不是你搞出來的,給個準信兒啊。”
    王懷明沉默了幾秒後,道:“是我,但又不完全是我。”
    張成華:“???”
    鄭芸:“……”
    郭平:“……”
    其他院士:“……”
    王懷明歎了口氣,起身來到一個保險櫃前。
    推開攙扶著他的兩人後,用左手遮住右手,小心翼翼的輸入密碼。
    保險櫃打開,裏麵平躺著一疊文件。
    文件首頁,寫著:【光刻機研發日誌(一)】幾個黑體加粗的大字。
    其他人都是一臉疑惑的看向王懷明。
    王懷明將研發日誌取出,丟給了張成華。
    隨後一群人便圍了過去。
    不出十分鍾,人群裏就發出一聲驚呼!
    “妙啊!之前怎麽就沒想到呢!”
    “如果是站在這個視角,所製作出來的鏡頭光潔麵至少能下降到5納米以下吧!”
    “何止5納米,我覺得至少下降到3納米一下!”
    “天才,寫出這份日誌的簡直是天才啊!”
    “不愧是我們物理部的擎天柱,王院士大才啊!”
    在場所有年輕的院士,都向王懷明投去憧憬的目光。
    被王老頭子領先,張成華雖然心裏不是個滋味兒。
    但單看這份日誌,他也不得不佩服老王這人確實比他要更有才華。
    想要研發一台光刻機,光是零件就需要足足上萬個。
    其中,鏡頭絕對是光刻機最難攻克的一部分零件。
    想要攻克光刻機鏡頭,需要有足夠強大的光學技術、超強的加工工藝,以及係統的集成平台。
    除了這些,還需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
    華國的眾多科學家們,卡在這一關已經好幾十年了。
    足以見得研發鏡頭的困難度。
    而這一道難關,竟然被王懷明一個人給解決了。
    這如何能讓他們不感到驚訝和敬佩?
    然而,王懷明卻苦笑著搖頭,道:“這份日誌,可不是我寫的。”
    “我隻不過是通過這份日誌,成功製作出了那麽一個簡易的鏡頭。”
    “雖然版本不夠完善,但製作出來的鏡頭光潔麵僅僅隻有3.4納米。”
    “我隻不過是順著寫出這份日誌的人的思路在走罷了。”
    “天才非我,而是那個寫出這篇研發日誌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