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誓言不能亂發

字數:3564   加入書籤

A+A-


    孫堅收到書信,聚眾商議,程普皺著眉頭說:“袁術意圖不明,而且此人十分的奸詐,狡猾,不可輕信。”
    “我本欲私報此仇,與他何幹。”
    袁術大怒,自此便和這袁紹結下了梁子。
    此事傳至長安,李儒得到消息後立刻去見董卓,道:“明公,袁紹與公孫瓚在磐河廝殺,我們不妨假以天子之召前往調和,兩人必會感激太師。”
    不過既然袁紹不給,這袁術又遣使去劉表處借糧,劉表占據江夏,富甲一方,袁術身為佛門中人,以為劉表多少會給些麵子。
    誰知這劉表一向鄙視袁術,一天到晚自以為是,更是不與。
    袁紹知道劉備三人來助公孫瓚,自知難以取勝,便不再出戰,而公孫瓚也知道袁紹非自己一力所能平者,故也不出戰。
    程普取刀直撲黃祖,黃祖知道厲害不敢抵擋,丟盔棄甲雜於步卒之中,方撿了一條命,而後忙聚殘兵去見劉表。
    黃祖怕劉表責其辦事不力,所以大肆渲染自已如何拚命,而又訴說孫堅是如何勢不可擋。劉表本就素無遠誌,更兼性情懦弱,聽得黃祖之言後,更是嚇得魂不附體,忙又招蒯良前來商議。
    蒯良思索片刻,也無太好的主意,便道:“我軍新敗,敵勢不可擋,不可力敵,襄陽城堅壁固,可以深溝高壘以拒守,另外暗譴人前去袁紹處求救,當可解此圍。”
    此時,蔡瑁聞蒯良所言,忙道:“兵臨城下,將至壕邊,怎能束手待斃?末將願請軍與之決以死戰!”
    劉表聞言,稍有踟躕,畢竟袁紹剛剛吞並韓馥,手段比較惡劣,保不齊袁紹不會對自已下手奪了自已的荊州地,但蒯良所言,他又不得不考慮,思來想去,便道:“既然德矽有此心,可先觀成效。”
    於是令蔡瑁領精兵萬餘於城外布陣。
    卻說孫堅帶新勝之兵,直殺過來,遠遠看到蔡瑁,朝手下道:“此人是劉表後妻兄長,誰與我把他擒來?”
    身旁的程普拍馬出列直取蔡瑁,這蔡瑁哪是程普的對手,沒戰幾回合,便支撐不住,敗下陣去,孫堅率大軍掩殺過去,直殺得屍橫遍野,蔡瑁不敵逃入襄陽。
    蒯良見蔡瑁敗下陣來,便對劉表說:“蔡瑁不聽良策以至大敗,按律當斬!”
    劉表本就是一忠厚長者,又新娶蔡瑁的妹妹自是不肯,於是隻稍作懲處,便自作罷。
    而孫堅,因為又勝了一陣,更加雄心勃勃,分兵四路將襄陽城圍地水泄不通,三軍將士拚力攻城。
    這日,一隻白鶴滑過長空,一時間狂風驟起,將孫堅的帥旗旗杆吹折,實乃大凶之兆,尤其是古時候行軍打仗的時候,軍旗旗杆折斷是極為不吉利的一件事。
    眾將見帥旗倒了,均都大驚,韓當道: ”主公,劉表不可強攻,若再攻下去,恐怕...”
    孫堅仗著傳國玉璽,卻做了回‘無神論’者, “襄陽城破在即,旗杆不過是被野鳥撞倒,有什麽大驚小怪的?”眾人苦勸無效,孫堅一意孤行,攻城心切。
    劉表有一手下,名為呂公,主動請纓去找袁紹。
    領軍五百出城,而孫堅早已得到軍情,獨自引三十騎便追了過來。
    孫堅馬快,獨騎便追上了呂公,隻交了一回合,對方便被震得雙手發麻,隻能受死,當下不敢戀戰,急退往觀峴山。
    孫堅正欲上山,忽然地動山搖,兩旁突然出現了無數的士兵,孫堅仰天大笑,“匹夫,區區士卒焉能傷我!”
    此時亂箭射來,可憐江東猛虎竟就這樣被亂箭射死。
    呂公見孫堅已死,忙令手下士卒放起連珠炮,城內人聞得炮聲,知呂公已然得計,忙出兵來迎。
    呂公引兵殺回,卻正碰上程普帶著孫策趕來,程普見呂公毫發無傷,不由大驚,大呼一聲,“老匹夫!吾主何在?”
    呂公聞言撫須大笑,“你家主公已被我射死在觀硯山了。”
    不日,孫堅率眾而來,遠看去旌旗飄飄,身後除了三大主將,還有一少年,此人正是孫堅長子孫策。
    這孫策當真是少年英雄,兼有龍虎之相。
    這黃祖遙見孫堅等人遠非泛泛之輩,不敢輕取,隻得令手下亂箭擊之,孫堅亦知道不可強攻,便用船誘他射箭,黃祖草芥出身,不知是計,一連幾天均是如此,直把箭放了個精光,而這箭卻都被孫堅收了去。
    可孫堅卻不以為然,他自認自己得了玉璽是天命所為,不管眾人苦勸,執意去取江夏,眾將隻得相隨,於是即日發兵,揮兵南向,直指江夏。
    若論實力,孫堅手下猛將如雲,江夏如何抵得住這江東猛虎?當下大急。
    劉表聽聞,早已嚇得膽戰心驚,急召眾人商議退敵良策,蒯良聞得戰事道:“主公,勿憂,可令黃祖為前驅,主公率荊襄之眾為援。“
    劉表聞言,甚是心安。
    黃祖得令後,馬上率兵伏於江邊,隻待孫堅兵到。
    程普等人聽聞孫堅這樣說,都勸他不要意氣用事。
    袁術深恨他,他雖不敢明著對付劉表,不過挑唆別人的能力還是有的,他知道劉表和孫堅有過節,便遣書述說劉表劫孫堅之事,本是袁紹之謀,與自己無甘,又道袁紹欲與劉表和謀江東,願為孫堅取袁紹,勸其攻劉表。
    第二日,孫堅趁著風勢順勢而上,一時間箭如雨下,黃祖抵敵不住,不得已棄了樊城,退入鄧城。
    這孫堅親自統兵來至鄧城,黃祖雖明知不敵,卻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出城迎戰。
    臨別之際,趙雲歎氣道:“我以為公孫瓚是一英雄,今天一看,也不過是袁紹之輩。”
    劉備拍了拍趙雲的肩頭道:“暫且在此安身,他日再做打算吧。”
    李儒此計不可謂不毒,一方麵拉攏人心,另一方麵則進一步分裂諸侯,袁紹與公孫瓚此時都陷入苦境,不得不借此台階,而借此台階之後,其他諸侯定認為二人已然歸順了董卓。
    董卓聞言大喜,立刻派人前去,二人果然應了天子之命。公孫瓚與袁紹各自退兵,劉備三人自是引人馬回歸本地。
    說罷,二人依依惜別。
    袁術聽說袁紹得了冀州,便去求馬千匹,這袁紹知道這袁術目中無人,對自己是庶出更是鄙視的緊,所以堅不發糧。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