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太史慈

字數:3448   加入書籤

A+A-


    二人戰著戰著,畢竟宗寶是體修正宗,管亥大刀沉重,長久下來卻是落了下風。管亥隻覺這大刀越舞越廢力,眼見宗寶厲害,忙施展太平之術,趁著空檔,口中念念有詞。
    太平道術便是這個厲害,雖然根骨不佳,卻也能起些用處,管亥本來愚笨,就學會一招,而且還是時好時不好,平時也少有用時,這日實在是戰不過了,便又使了出來,隻見一手從袖口裏掏出一道符,吐了口唾沫,又念了幾句,將這符印甩出。
    管亥見孔融不卑不亢,心中有氣。
    其中便有管亥一個,這管亥是上五卷第三卷,學得本是符印方麵的道術,不過管亥資質不佳,難悟其大道。
    孔融一介文人,還敢如此張狂,便舞刀而上,殺了過去,孔融帳下一員小將宗寶拍馬而上與管亥戰在一處。宗寶也頗有些武藝,師從長眉真人,屬於正宗的體修一途。
    與管亥槍走刀來戰在一處,這宗寶也是了得,一條槍雖是輕便,卻能借力打力,與管亥大戰百餘合而無敗像。二人戰了一百餘合,宗寶能不落敗相,可見其能也非是一般。
    張角不知師命為何,不過也沒敢違反師命,他將太平道術分為上五卷與下五卷,各傳了手下將領任其自行學習,各憑資質。
    槍掃處必有人亡,馬踏處必無人擋。萬餘人中如入無人之境,直殺到城下,那管亥的影子都不知道在哪了,孔融如何知道,那管亥見這小將厲害,比那宗寶更甚數倍,知道不是對手,想以人海戰術將其困死,自己早躲到軍中去了。
    此人真虎將也!隻是這小將的臉卻是看的不真切,賊眾此時追得正緊,孔融也不知這小將是否是自己人。怕是那黃巾軍為了賺開城門演的一出戲,隻好緊閉城門,靜觀城下戰況。
    這小將似乎看出了孔融顧慮,轉回身去,連刺數人於馬下。
    賊兵雖大,卻無人敢上,隻用長槍鎖定這小將,孔融見狀,忙開了城門將這小將放了進來,城門處又是一片廝殺,好在這小將槍法了得,才未讓黃巾賊兵殺入。
    那小將動作利落,進了城,下了馬,直登上城門,來到孔融麵前,向孔融行了個軍禮,甚是恭敬,孔融此時方看清這人麵目,隻見這小將雙眉淩厲,麵目俊朗,一身甲胄甚是英武,周身隱有白氣,顯然是道家正宗,隻是孔融當真不認得,還禮道:“請問這位小將軍尊姓大名?孔某眼拙,卻是不識小將軍。”
    這小將聞言道:“某乃東萊太史慈,老母多蒙照顧,此次回鄉醒親,聽說大人有難,特來相助。”
    這話卻是說給別人聽的,雖然卻有此事,卻絕不至太史慈冒生命危險去解救,試問,亂軍之中,一人之力如螻蟻一般,太史慈又不是傻子,如何能親涉險境,孤身來此救個素不相識的人。
    話說當年七十二弟子作為孔子的得意門生,自是要為孔門護法,眾弟子以子路最為勇武,故而眾弟子便推舉子路為孔門護法,並合力為之打造了一把養由弓,此弓自是厲害非常。
    子路的後人也謹祖上遺訓,若孔家有難之時必有人來助,而太史慈正是子路的後人。
    本來太史慈是家族旁係,但他受了養由弓,便也成為了孔門的護法,但孔家子嗣眾多,孔門護法不可能一一保,每每隻保世襲爵位的孔家人以及孔家中的傑出人物。
    而孔融,無疑便是孔家人中的傑出人物。
    隻聽太史慈道:“某願借兵一千,出城殺賊。”
    這當真是豪言了,要知以千軍破萬軍,單這份膽識,已是無人可及了。
    太史慈雖勇,孔融卻也怕這小將出事,忙道:“君雖英勇,然賊勢浩蕩,不可輕出啊。”
    太史慈聞言道:“吾奉母親之命特來解北海之危,如不能解北海之圍,慈亦無臉見母親大人,某願與之決一死戰以保北海,府君放心,慈自有良策出城。”
    孔融以儒家思想治理州郡,因此兵將卻是不多。
    如今這陣勢打肯定是不敵,不過孔融糧多到也不怕困城,隻是徐州陶謙卻是如何是好,望著數萬軍馬的圍城之相,孔融隻是不住搖頭。
    正盯著城下管亥軍馬無奈之際,忽聽城外嘈雜聲大起。
    管亥見孔融殺敗,也不攻城,管亥心裏有底,隻將城池圍定,孔融必急。
    果然管亥不急,孔融卻是急了,糜竺是來求救的,自己卻被四麵圍定,如何不急,糜竺更急,想那須菩提要是有了閃失,自己可就鬱悶了。
    糜竺此時往城下一看,隻見賊兵無數,不由心憂,卻見那中央站著一將坐在跨下馬上罵陣,看著此人,糜竺心中不由一震。
    第二天一早,孔融早早便登上城門看黃巾賊的情況,不見則已,一看便是愁上心頭。
    隻見四麵管亥兵馬圍定,營帳緊連,環環相扣,不著邊際。這哪有退意,分明是要將北海困死。
    宗寶隻覺眼前一黑,管亥一看有了作用,忙衝了過來,揮刀將宗寶斬於馬下。趁機揮軍而上,孔融兵馬大亂,忙退回到了城裏。
    管亥根骨不佳,所以其實法術一般。
    孔融心中奇怪,定睛一看,隻見正南方敵營亂作一團。
    再細看卻見城外有一小將在萬軍叢中而過,掌中一把槍用的出神入化,槍過之處,絕無生還,過手之人更無一合之將。隻見所過之處,兵甲亂飛,血濺長空。
    管亥靠這一身虎力在這黃巾軍中占了一席地位,隻是後來張角在天兵圍下敗亡,管亥卻逃了出來。
    管亥對張角死心蹋地,雖然張角已逝,不過其誌不冥,管亥便繼續在青州行他的黃巾起義,也是深得人心,擁兵萬餘人。
    故而雖有太平道術之奧義,卻是一知半解,難通其義,雖是如此,管亥也可稱的上是黃巾軍中狡狡者,是黃巾軍中四道十一傑裏十一傑中第五傑,這四道自然是隻習道者,而這十一傑裏卻個個是體修中的好手,管亥能排的上第五傑,足見其能。
    管亥也用大刀,此刀有二百七十三斤,在當時也少有這等氣力的人,而說來好笑,這管亥的體修卻是憑一身虎力。
    隻是都是農民,鋤頭鎬頭就參軍了,卻哪有什麽餘錢來供養這麽多人,不久便軍資匱乏。
    管亥雖學了太平道術的上五卷第三卷,不過也解決不了這柴米問題啊,於是便想到了搶,北海孔融以仁治天下,所在郡守地非常富饒,有高人告訴他有人來孔融處借兵,圍可得糧,於是管亥便引兵前來。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