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勸和

字數:3825   加入書籤

A+A-


    劉備不接這話茬,而是說道:“備自當先書信一封,勸曹操罷兵和解。若是其不從,再同他交戰不遲。”
    隨後,劉備將事先擬好的書函寫出,遣人送往曹營。
    這一旁張飛看不下眼了,搶身過來,搶過牌印道:“哥哥頗失大氣,這老頭一心想送,哥哥就受了算了。”
    聊了片刻,陶謙便衝糜竺微一點頭,糜竺何等精明,一點便透,他也覺得劉備非是等閑之輩。
    劉備見張飛如此無理,怒道:“三弟,休得無理。再如此,以後休叫我大哥。”
    說罷搶過牌印,雙手交給陶謙道:“我家弟兄無理,陶公切勿莫怪,此事萬勿再提,備縱死不肯受。”
    待得劉備入城以後,陶謙趕緊下城迎接,將眾人引入府衙之內。待雙方見禮完畢,陶謙趕緊設宴款待,並且派人勞軍。
    願明公先朝廷之急而後私仇,撤徐州之兵,以救國難。則徐州幸甚!天下幸甚!
    曹操看信後大怒,劉備是個什麽東西,當初虎牢關之時若不是自己,劉備幾人哪有出頭之日,今天竟然敢與自己為敵?
    大罵劉備大耳賊忘恩負義,罵過還不解氣。看到地上跪著的徐州信使哆哆嗦嗦,心中大怒:“來人,拉出去斬了!抓緊攻城。”
    郭嘉雖沒見過劉備,但卻聽過關羽、張飛,當初虎牢關時,郭嘉正為袁紹手下供職,所以對於此事他略知一二,知道此二人勇猛非常,若得徐州精兵則如虎添翼一般。
    郭嘉雖未將劉備放在心上,但其手下關羽張飛,卻頗為顧忌。二人皆世之猛將,郭嘉如何看不破這二人的本相?故此才更知其厲害之處,如此一來,劉備反倒不能小視,於是忙道:
    “刀下留人!”
    郭嘉上前對曹操道:“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後兵,主公當用好言以慢其心,然後進兵攻城,城必可破。”
    曹操與郭嘉相視一眼,忽然反應過來,點頭稱是。於是善待來使,並發書以慢其心。
    卻說剛送走徐州的信使,曹操眾人正商議進軍事宜,忽有濮陽方向快馬急報。
    曹操暗奇,濮陽會有何急報?忙傳進來說話。片刻,那信使一進來,曹操隻覺心底一沉,隻見那信使氣喘籲籲道:“回將軍,兗州告急,呂布兵襲濮陽!”
    曹操大驚:“若失了兗州,我便沒了根本,這事且等不得!”
    郭嘉一聽,便想明白了其中根由。
    曹操聽從郭嘉之言,回書好生答複劉備之後,便拔寨徐徐退軍。
    呂布自帶著家小離了京城,手持方天畫戟,一馬當先率領兩千並州殘餘人馬殺出城外。其中更有張遼、高順等天下間知名的將領護持。
    呂布威名名震西涼重地,正所謂,為人不識呂奉先,就稱英雄也枉然,哪有不認得呂布的?更何況西涼素來崇尚勇武,呂布簡直就是西涼兵的偶像一般,這幫西涼兵一見呂布,互相傳道:“看!這就是西涼呂布!”
    眾西涼兵聽聞呂布之名,紛紛讓路,不但不敢抵擋還爭先恐後一睹飛將風采。
    就這樣呂布一眾不廢吹灰之力便殺出了京城,一路南行,再回眼間京城中鋒煙四起,不由悲從中來,手中忽按懷中,方想起臨行前王允曾給了他一個包裹,叫他聯合河北諸侯務要回京迎聖駕。
    呂布歎了口氣,打開包裹,隻見裏麵竟是一道聖旨,不由大驚,展聖旨一覽,當下淚流滿麵。原來此乃獻帝自知朝政又將不穩,親筆所書,言中懇切,令其早日回京迎駕。
    呂布是護漢天神,漢獻帝自見起便覺親近。
    眼見身邊除了那呂布、王允難見忠心之人,自然將重任交與呂布肩上,更將自己所配玉墜交給呂布以為其調動河北諸侯的信物。呂布見漢獻帝如此信任自己,登時感激涕零,暗暗發誓定要聯合諸侯迎王駕。
    呂布安頓好家小,暗思去處,普天之下有迎聖駕之能的莫過於二袁。他自思自己殺了董卓,為袁家報了血海深仇,此處離汝南不遠,可先去投奔汝南袁術,聯合袁術以迎王駕。於是便率兩千兵馬朝汝南奔去。
    卻說袁術接到呂布的書信,當下大喜,若得呂布相助,何愁天下?但袁術知呂布是守漢天神,轉念一想,呂布若知自己有爭人皇之心,必是一大障礙,暗思片刻便作好打算,困而不用,將呂布困死在汝南。
    呂布入城之時,袁術出城相迎,滿麵含笑道:“今得奉先相助,何愁大事不籌?”
    呂布拱手道:“袁公客氣,還要多謝袁公收留我這敗軍之將。”
    袁術哈哈大笑,當下大排宴席,宴請呂布。
    念往昔,君興仁義之師,行忠信之德,素不嗜殺人為貴。
    而今徐州百姓,因不願以血肉之軀,當明公之刀兵。晝夜無休息祇候,父母悲痛而不知,妻子號泣而不聞。
    其各有父母妻子,此時正逢荒年,饑寒亦所不免,死生呼吸之間。
    劉備說:“這酒話你也當真?”
    張飛聽後若有所悟。
    曹操正在商議攻城之事,忽聞徐州有戰書到,拆信一覽,竟是劉備的勸和書。
    其文曰:
    備自當日會盟,得拜君顏,嗣後天各一方,緣鏗一麵。向者尊父曹侯,實因張闓不仁,以致被害,非陶恭祖之罪也。
    待到無人處,張飛向劉備問道:“大哥,我們此行本就為徐州而來。剛剛陶謙百般相讓,你為何不從?”
    如此再三,糜竺在旁建議:“如今曹操大軍圍困,且先商議退敵之策。待曹軍退去,再計議徐州之事。”
    且黃巾遺孽擾亂於外,董卓餘黨盤踞於內。
    興此不義之師,戰勝將亦無功,奈何以百姓之性命,博賊黨之喜快?
    劉備聞言忙離席道:“備雖漢家苗裔,但功微德薄,為平原相猶恐不稱職,怎敢領徐州牧?況劉備今日實為大義前來。公出此言,莫非懷疑劉備有吞並徐州之心?”
    劉備當然不相信陶謙會真的讓徐州於自己,兩人這是第一次見麵啊。雖然陶謙麵色誠懇,但這種天下掉餡餅的事,劉備是絕不敢相信的,何況自己以義兵來救徐州,如若此時成了州牧,天下悠悠眾口,便已將自己英明盡毀了。
    此時陶謙的意思如何不明白,忙將徐州牌印取了來,雙手遞與劉備,那陶謙則點頭含笑,劉備一見,愕然道:“使君這是何意?”
    陶謙慨然道:“方今天下兵戈四起,朝綱不振,公乃漢室宗親,正宜力扶社稷。老夫年邁無能,情願將徐州讓與能者。公切勿推辭。謙當自寫表文,申奏朝廷。”
    陶謙見劉備不受,連忙將徐州牌印執起,雙手捧到劉備麵前道:“此老夫真意,公萬勿推辭!”
    劉備如何肯受,雙手推送,兩人將徐州令牌推來推去,一個真心相讓,一個萬萬不敢。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