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大本營被偷
字數:3280 加入書籤
曹操放下戰報歎道:“袞州有失,我無家可歸,不得不回救徐州。”
郭嘉點頭道:“如今卻好將這人情賣給這劉備。”
在這群雄逐鹿,各有異心的動蕩時代,能遇此人,陳宮一眼看出呂布不善心機,所說的話真假可辯,故而對呂布所言之事深信不疑,於是請來至交張邈,共圖大計以助呂布迎獻帝。
袁紹聽聞呂布未被殺死,不由大駭,忙令軍士嚴查城門,並加強了守衛,防止呂布入城報複,哪知呂布的雄心壯誌。
張邈本也有匡天下之心,且心存善念,聞曹操所為已然心中生厭,便聽了陳宮的建議,與呂布共取兗州,趁曹操征東,袞州內部空虛,且曹操對自己信任有加,而呂布乃當世之勇,便趁此時襲取了兗州。
陳宮此計不可為不高明,真乃一箭雙雕,其一,呂布雖是天下難得的將才,但畢竟沒有根基,這樣一來,呂布就有了根基,得了袞州,不但有城,而且有了兵,振臂一揮,並州舊部皆來投奔;其二,此舉可解陶謙徐州之圍,陳宮料想此計一出,這曹操唯恐根基有失,必然退兵。
原來,呂布彈至半夜,便稱想聽那歌女彈箏賞月,卻以夜風微寒令那歌女於帳中彈奏,自己獨自外出賞月,呂布的營帳向來背林而居,也行不得馬,袁軍更未想到呂布會發覺異樣,故而袁軍也未做提防,隻在前營埋伏了兵士,卻不料呂布竟從後帳逃之夭夭,均是氣急敗壞,隻得連夜送信至鄴城。
陶謙、糜竺再三相讓,劉備卻隻是不從。
想劉備馳騁疆場數載,卻無一安身立命之地,雖為平原相有十鎮之多,但終究不能以此立命,比上其他諸侯相差甚遠。
恰恰就需要這樣一個地方,若得一地安歇,以劉備之能,必可如魚得水。
眼前便是機會,劉備心中又何嚐不想得徐州,縱橫天下?
不過他知道自己所做甚微,絕不足以令陶謙讓了徐州,想劉備在官場也打拚了這麽久,怎麽可能相信天上掉餡餅這種事?
哪料到其中有這諸多玄機?
自古英雄便是如此,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卻不可無。
所以劉備料得對方必有後招,隻是不依。陶謙見劉備確是真心推托,也不再勉強,心中卻是大喜。
陶謙知道下一次劉備必不會拒絕,心下更喜。
他卻怎知劉備將來會有如此大際遇讓自己所有努力付諸東流,眼下這劉備父母早亡,無牽無掛,當下再不相試,見劉備不從,便道:“既玄德不肯,那玄德看這般如何?此間有一小城,名喚小沛,玄德可屯兵於此邑,軍糧所需之物,徐州一並供給,以保徐州,玄德意下如何?”
這話確是說到劉備心裏了,讓劉備走,劉備哪裏舍得,劉備雖是仁義君子,卻絕非迂腐之輩,眼見陶謙真心相讓徐州,徐州當是唾手可得,怎肯離去?於是順水推舟答應陶謙,暫屯居小沛,以保徐州。
卻說陶謙勞軍已畢,時日已久,趙雲要回去複命與劉備拜別,劉備依依不舍,趙雲亦是心有不願,二人揮淚而別。
趙雲引兵離了徐州,孔、田二人也自引兵回去了。
徐州一切步入正軌,劉備屯兵小沛,出榜安民。
劉備隻是不領,但陳登久經人事,自看出來陶謙是肯定守不住徐州的,且此時,曹操正以此為口食,想來其退兵,八成與劉備也沒什麽關係,當是後方有事,若對方事已了,必將再圖徐州。
陳登一想保徐州以慰老父,二來想建功立業以求名主,此時見陶謙有心相讓,雖不便多言,怕陶謙誤會,還是心裏想的要緊,於是道:“陶公多病,不能操勞,明公萬勿推辭。”
孔融等人也勸劉備,劉備隻是不從,關、張二人見狀,他們一心想著劉備建功立業,如今這真是機會難得,都勸劉備,關羽道:“既陶公相讓,大哥何必推辭。”
曹操意味深長的絡了絡須。
於是還書劉備,拔寨退兵,力回救兗州。
且說這來使返回徐州,入城見了陶謙,呈上信件,將曹兵退兵一事又詳述了一遍,陶謙等人大喜,於是差人請孔融,田楷,關羽,趙雲等人共入徐州慶祝,飲宴之時,陶謙將劉備引入首席,拱手對眾人道:“諸位,老夫今已年邁,雖有二子,卻均不堪徐州重任,如今劉使君乃漢室宗親,德高望眾,正可領徐州,以保徐州萬裏,老夫願乞閑養病,頤養天年。”
聞言,眾皆驚詫,片刻,劉備忙起身道:“孔文舉讓備來救徐州,是為義也,如今陶公卻將我陷於不義之地也,備萬不敢領。”
一旁糜竺自知陶謙何意,見眾皆不語於是起身道:“今漢室將傾,樹功立業正在此時,徐州殷富,戶口百萬,劉使君領此,大業可成,可保漢室天下,還望不要推辭。”
曹操歎道:“也隻好如此了,劉備,哼!”
如今三人連連搶攻,得了兗州大半疆土,隻有鄄城,東阿,範縣三處被荀、程二人死守得。
張飛一旁也接茬道:“大哥,又不是我們要強搶他州郡是他要讓,大哥何必推辭?”
關羽、張飛均是莽夫,關羽雖行事穩重,但比眼前這些士大夫卻差得多了,言語間自是直來直去,劉備深恐觸怒陶謙,聞言怒道:“二弟三弟休得胡言,勿要陷我於不仁不義之中。”
曹操聞言一愕,前些日陳宮曾為陶謙求過情,想及此處縷須道:“原來是他。”
點了點頭又道:“也隻能是他。”他這最後一句倒像是自然自語。
後呂布幾經波折,卻是四處碰壁,無人敢收,卻說這曹操得戰報初時大驚,尋思片刻,反倒鎮靜下來道:“呂布隻一莽夫而已,如喪家之犬,連袁紹袁術尚且不敢動我袞州,他如何敢?”
郭嘉道:“主公還記得前幾日的陳宮嗎?”
原來呂布了無去處後卻投了張邈,張邈弟弟張超將陳宮引薦給了呂布,陳宮雖聽過呂布之名,卻一直未見。
與之攀談下,竟發現此人實有報國忠君之心,一直想迎獻帝於水火,興漢室於亂世。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