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二次遷都

字數:3783   加入書籤

A+A-


    這日,獻帝派人召曹操前去議事,本來是很平常的事,但是這曹操這人有一個優點,愛才,他這愛才之心可真是造就了不少人。
    現在他又發現了一員文臣,這位文臣雖不如二荀、郭嘉、賈詡幾人名氣大,但其智慧卻絕不下於此四人。
    待逃出數裏,仍心有餘悸,二人想起賈詡所言,後悔不已,眼見天下已無容身之所,李催又要回去守門,還是郭汜精明,知若沒了李催自己少一助力,將來亦難成大事,拉住李催道,眼見人皇命格已被破去,何不坐觀天下成敗,尋找機會護得明主,立大功果,得大富貴。李催本就是無奈之舉,當下亦覺有理,便與郭汜商量,先行逃往山林落草去了。
    正此時,曹軍許褚陣前叫陣:“你...你...你們哪個...出...出...出來一戰!”
    曹操大勝,卻未曾料到二人如此膽小,也是二人命不該絕,竟逃得一命。當下,曹操引兵而回,為了顯示對獻帝的尊敬,隻將兵屯於城外,卻不進城。
    卻說楊奉、韓暹兩人見曹操手下兵將雲集,這兩人都是黃巾餘黨,雖救駕有功,卻不似董承一般,身為國舅,有皇帝稱號。
    心中負麵情緒一生,哪能抵敵得住,許褚三人往來衝突了三次,直殺穿敵營,方重新圓了陣腳,穩住陣營。眼見三將入了敵營竟如入羊群一般,李傕、郭汜不禁大驚,氣焰消退,心中通明,已然心生退意,隻是礙於麵皮,不肯退去,否則如何統領這群西涼的鐵血男兒?
    曹操聞言深以為然,其實曹操心裏也是這麽想的。見董昭對答如流,不由心生愛才之心。又問及國家大事,董昭更是對答如流。
    曹操更是欣賞,便道:“以後還望先生多多指教。”
    董昭其實也知曹操久矣,他知道此人亂世之奸雄,必不肯久居人下。今日一見,卻正合自己心意,於是欣然答應。
    此時,天道有變,修真者皆已看破。
    自去年春天太白犯鎮星於鬥牛,過天津,熒惑又逆行,與太白會於天關。
    次日,荀彧進見曹操,道:“漢以火德王,而明公乃土命也。許都屬土,到彼必興。火能生土,土能旺木,他日必興。”
    這番論斷雖是玄之又玄,但曹操卻深知其理,荀彧雖未言及遷都之事,卻知道曹操必會遷都,此番言論令曹操萌生了以許都為本的想法。
    曹操若離洛陽,必會帶著獻帝,這便是他的高明之處。何況,許都的大勢,沒人會想到荀彧的真實想法,得天勢增氣數。
    其實曹操亦有這種想法,不過,荀彧確實度了君子之心。
    次日,曹操果然晉見獻帝,行天子禮道:“東都荒廢久矣,不可修葺;更兼轉運糧草艱難。許都城郭宮室,錢糧民物,足可備用。臣敢請駕幸許都,望陛下準奏。”
    眾臣聞言均默然相對,曹操此言雖在情理之中。
    但對於政治上來講,卻大有說法,遷都一事素來影響深遠。曆朝曆代遷都均有深遠意義,絕非以此種小理由就能遷都的。
    此時,曹操提出遷都,眾臣均以黯然以對,顯是懼於曹操權勢,一時間,朝廷上鴉雀無聲,獻帝卻臉色如常道:“曹愛卿所言甚是,如今兵戈四起,民不聊生,理當節約開支,準奏。”
    曹操抬眼看了眼這個少年皇帝,不覺深深看了他一眼。此人確為皇家苗裔,人皇正主,隻是可惜被破了命格,消了氣數,不由惋惜,跪拜道:“臣遵旨。”
    獻帝準奏,曹操不敢延誤。遂則即日起駕,此番遷都卻不需費什麽人力物力,甚是簡單。畢竟洛陽一無所有,皇宮之中更是窮的掉底,遷都一事,也不過是把皇帝的人搬過去而已。曹操盡起三軍,引軍護行。
    曹操知人善用,愛才至此,不成大業也是難怪了。
    這時卻聽兵士來報,有一隊人馬往東而行,不知是哪部人馬。曹操正要派人打探,董昭道:“此必是李傕舊部楊奉與韓暹,因明公來此,引兵要投大梁去了。”
    曹操聞言便問董昭當如何處置,董昭答道:“此乃無謀之輩,明公不必在意。”
    那天使答道:“回將軍,我亦無他法,隻是一直淡食已有三十年了。”
    曹操聞言點了點頭,便與之攀談,這才知此人正是正議郎董昭,乃濟陰定陶人,此人成名已久,之前追隨袁紹時,便已是赫赫之功。當年,袁紹與公孫瓚在界橋激戰,公孫瓚兵強,自有牆頭草隨風搖擺,钜鹿太守李邵等人叛離袁紹投奔公孫瓚。袁紹派董昭去任巨鹿太守,董昭到任後,便察覺有異,假傳袁紹的檄文,斬殺了圖謀不軌的郡中大姓孫伉等人,一郡皆兵,隨即安撫了巨鹿郡,這種做法更是得到了袁紹的稱讚。
    這時,魏郡太守栗攀被士兵殺害,袁紹又讓董昭去任魏郡太守。當時魏郡郡中大亂,人數上萬,派使者前來要求做買賣。董昭表麵上答應,暗地裏使用離間計,並趁機征討,兩天內三傳捷報。
    由此可見其謀,隻因袁紹與張邈有矛盾,而董昭的弟弟還在張邈那裏,而袁紹身邊又少不得小人,所以袁紹聽信讒言,要治董昭的罪,董昭自早已算得,借見獻帝之名逃了出來,到了河內,卻被張楊攔住,張楊也知道董昭之名,本想留為己用,所以一直就留在了河內,這次迎獻帝,張楊來了,依理董昭自是也跟了過來。
    曹操聽聞此人卻是董昭,忙離席到得近前道:“卻是聞名久矣啊,竟在此地相見。”
    卻說曹操見這來使,眉清目秀,神采奕奕,在這大災之年,隻要入得仕來,都躲不過食之大關,吃得少自然輕瘦,眼見連獻帝都瘦弱不堪,怎麽這個人還如此狀況,當下甚奇,便出口問道:“先生神采奕奕,是怎麽保養的?”
    楊奉頗會相麵,眼見這曹操非是久居人下之人,怎會容得他二人染指大權,早晚得被其弄死,還不如回大梁,免得遭了毒手。於是入奏天子,以誅李催、郭汜殘餘為由,引兵向大梁而去。
    曹操又問李催、郭汜二賊當如何處置。
    董昭又道:“虎無爪、鳥無翼,不久必為明公所擒,不足為意。”
    西涼眾將中,自是不乏勇將,眼見許褚叫陣,李傕手下兩個侄子雙雙迎上前去,方要開口,豈知許褚早已惱怒眾兵笑話自己,見對方出來應戰,當下飛馬過去,一斧橫掃下去,西涼眾將,但見狂風驟起,如狂掃落葉一般,遠遠覺得勁風力量極大,當下大驚,想不到這貨如此勇猛。
    而處於風口浪尖的李催兩個侄子卻更甚百倍,隻覺這斧頭有若劈天蓋地一般,更有一股煞寒之氣透體而來,當下不敢大意,雙雙執槍護住要害,卻見那斧子攻擊範圍極廣,盡把二人包裹在內,不由心中一寒,隻聽得哢嚓幾聲爆響,兩人身體已被砍成兩截。
    說完此句,脹得滿臉通紅。
    西涼眾兵不由哄然大笑,但李催知這矮漢,極是勇猛,不敢小覷。
    啊!想此二子也是陣中高手,卻禁不起對方一斧,哪有不驚的?
    西涼兵無不倒吸一口冷氣,一時間,鴉雀無聲。曹操見許褚大勝,此時士氣如虹,振臂一揮,曹軍如海水般湧向西涼軍。見曹軍中如此神將,西涼軍哪敢阻擋,一時間將西涼軍殺得無招架之力,望風而逃。這李傕、郭汜早生退意,此刻更被殺得心驚膽寒,哪還要臉上麵皮,當下望西撒腿逃命。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