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劉皇叔

字數:4374   加入書籤

A+A-


    張遼笑道:
    “死即死矣,何懼之有,隻是可惜呀……”
    當下,四名近衛上前,扯住白綾,勒定呂布,真勒得呂布臉色通紅,但呂布卻隻是冷笑,一旁許褚、夏侯淵對視一眼,同時出列,一邊一腳踩定呂布,兩相一較力,直勒得呂布眼珠翻白,片刻,一道清光閃出,直衝向牛鬥,呂布也自氣絕身亡,可憐這人中龍鳳,就這般命喪白門樓。
    劉備沉思片刻淡然道:
    片刻,又一將被帶上白馬門樓,正是張遼。
    張遼見那呂布被捆的跟個棕子一般,頭發披散,兩眼翻白,七竅流血,死相異常淒慘,當下心痛不已,兩眼通紅,破口大罵曹操,曹操聞言卻未言語,眾將欲上前阻止,曹操卻拿手一擺,任張遼在殿上撒野,隻是靜觀其變,待張遼罵的爽了不再言語時曹操才冷冷道:
    劉備當然看到了曹操方才的冷笑,他看劉備那一眼時,分明掃過了一絲殺機,白門樓雖為呂布赴命之所,卻又何嚐不是劉玄德危急之時?
    “此等忠心之士,正當為丞相所用,殺之豈不可惜?”
    曹操點了點頭,背後一人忽然走上前來,跪於曹操麵前,曹操看去卻是關羽,隻聽關羽道:
    “關某素知此人忠義,願以性命作保。”
    原來,劉備確是受關羽所托,這劉備如何不知張遼之勇,亦知曹操若得此良將,更添一臂膀,縱觀天下,劉備自是深懼曹操,此人城府之深,不可預計,自己在其身邊如履薄冰一般,一個不小心就容易血濺當場,自是極不情願張遼為其所用,自是心有不甘,但礙於關羽情麵,卻是不好拒絕,這才答應了關羽。
    卻說曹操聞言,心中頗為不滿,他本都算計好了,收了此將,卻不承想竟要張遼買劉備兄弟的帳。
    郭嘉、荀彧自是看的通透,兩人早知曹操有收降張遼之意,卻不想劉備、關羽橫生枝節,見此情景,對視一眼,卻看曹操處置。
    曹操心中自是多了層疑慮,張遼與劉備、關羽什麽關係,為何二人都來為其求情?眼下,卻隻有一種解釋,莫非劉備真的一心追隨自己?此念一生,曹操頓覺可笑,劉備這人城府甚深,也看不破他的本相,此種人物,怎肯屈居人下,不過,這卻是唯一一種解釋,於是不作言語,手執長劍來到張遼麵前,直盯著張遼,張遼卻也不懼,直視曹操,二人對視良久,劉關二人都捏了一把汗,不過兩人想法卻是截然不同,關羽自是希望曹操手下留情,劉備眼中卻殺機四起。
    良久,曹操突然長劍揮起,抖出一朵劍花,看那一劍揮起,劉備已經如釋重負,但是又化為平靜。隻見曹操劍鋒處卻不偏不倚地砍斷了綁縛張遼的繩子,縱聲長笑道:
    “我亦知文遠忠義,實不忍殺之。”
    張遼聞之,心中驚詫非常感慨頗深,卻不為別的,曹操乃是朝中重臣,而自己隻是呂布麾下一小將,曹操竟能說出自己的字號,張遼心中的震撼自是可想而知,這時隻聽曹操道:
    “文遠這般人物當為國盡忠,曹操實不忍將軍就這般死於我手。”
    曹操閉上眼睛長吸口氣道:
    “你走吧!”
    張遼聞言疑道:
    “你真放我走?“
    曹操點頭笑道:“我曹操說話豈會有假,且去吧。”
    張遼聞言,雙手一拱拳,轉身便走。
    這張遼真的向門口走去,眼看便至門口,張遼遲疑了兩步,見曹操沒有動作,這才放心要走,劉備心中暗喜:隻要張遼離了曹操,早晚為自己所用。
    眼見這張遼便要邁出白門樓,忽又轉回,拜倒在地道:
    “丞相真丈夫也,文遠願效死力。”
    曹操忙雙手來迎,笑道:
    “將軍若走,曹某實不忍心啊!”
    遂拜張遼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私毫不惜官錢,直看的劉備麵如土色,眾將齊聲喝彩。是夜,曹操大宴文武。
    自此徐州境內幾平,卻還有呂布餘黨臧霸一眾寧死不降,堅守泰山,張遼被派去招降臧霸。
    臧霸雖一百個不情願,也隻好降了曹,畢竟熟人都死了,隻有這張遼與自己一向相交甚好,侯成三人雖是背主,但之前關係也自不差,降曹倒也不差,可是臧霸降曹畢竟不是出於本心,這臧霸本來就懶,如今又失去了動力,自己更是懶惰懈怠,不思進取,後來曹營裏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懶頭將軍。
    臧霸一降曹,泰山四寇也自放棄了抵抗跟著降了曹,曹操亦將眾人一一封官,令守青、徐沿海地麵,當下平了呂布,這才將呂布妻女載回許都,犒賞三軍,拔寨班師。
    一路上旗正飄飄,好不威風,待其路過徐州時,百姓焚香遮道,紛紛請使劉備為州牧,曹操見狀心中不快,麵上卻不露生色,轉頭對劉備笑道:
    “玄德功勞甚大,且待曹某麵君封爵,回來再封不遲。“
    劉備何等人物,自是明白曹操拖延之意,當下心中也有不快。愁啊,原來,這曹操本來就曾許諾若是得了徐州,則拜劉備為徐州牧,現在曹操這樣說,徐州究竟是誰的卻有幾分忐忑。
    曹操回許都後,為博貂蟬歡心也著實用盡了心思,允許她為呂布收屍,又答應他以王侯之禮入葬呂布,對貂蟬的衣食起居,更是不在話下。
    這日,獻帝臨朝,曹操上表奏劉備軍功,引劉備來見獻帝,獻帝這才細細打量了一番眼前這人,隻見此人真好福相啊,寬額大耳,兩臂垂膝,眉宇間更是氣度非凡,,當下心生喜愛,便垂問道:
    “卿祖上是何人?”
    劉備聞言忙躬身答道:
    “臣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劉雄之孫,劉弘之子也。”
    這段話劉備是時時提及,簡直倒背如流,自中山靖王之後,劉備祖上是一代不如一代,到自己這一代,別說是皇家貴胄,就連養活自己都成問題,不說自己是皇家人,誰信啊,所以,劉備走到哪,隻要有人問及,必將自己祖上刨出,真恨不得說出自己祖宗就是劉邦。
    此時終於碰到皇帝了,忙將族譜說了出來,這句話和別人說一萬遍也不如與這皇帝說一遍。
    曹操話畢,揮了揮手,早有人上前擒定張遼,押向斷頭台。
    張遼畢竟年輕,已然再無想法,如今已沒什麽退路了,不如一死百了,大丈夫即將赴死,何必想這些與自己無關的瑣事呢?
    曹操喝令將張遼推出去斬了,卻見張遼麵無懼色大義凜然,與那高順無二,當真都是難得的將才,自是心中有了算計,方欲圓回局麵,卻聽身旁劉備道:
    “可惜什麽?“
    張遼歎息一聲直視曹操道:
    “可惜不能為國除此國賊。”
    曹操聞言環顧眾將哈哈大笑道:
    “國賊?你這小小校尉可知何為國賊?皇帝自被迎回許都可曾少得什麽?可曾失了威嚴?我曹操半生戎馬,操勞報國,卻被冠以國賊,好!你既有此大誌一生為國,那就慷慨赴死吧。”
    曹操聞言奇道:
    “你就不怕我殺了你?”
    “丞相,請手下留情。”
    隻聽劉備道:
    “呂布不惜受此大辱,隻為家小苟且,可恨天命難違,罷!罷!罷!隻管殺來!”
    曹操點頭笑了笑,但誰也不知道他笑的是呂布還是劉備?
    “丞相還記得董卓,丁建陽之事嗎?”
    呂布聞言,長笑一聲道:
    曹操麵色忽然一變,沉聲道:
    “此人刀斧斬不死,來人,白淩賜死。”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