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73 撿菌高手

字數:4442   加入書籤

A+A-




    大城、縣城到公社,三級收購,價格的事情上,決然不同,這種事情根本就不可能瞞得住人。並且,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事情。
    可是,你讓一個好不容易收集了幾斤羊肚菌的人,專程花上大把時間和各種住宿、車費等費用去往芒縣或是更遠的地方去賣,那絕對是得不償失的。
    另外,很多東西並不像後世,有先進的保存方法,能夠長時間保存。搞不好在自己手中,放著放著就壞掉了。
    還有一點,很有可能昨天還看到收購站掛拍收購的東西,你明天送過去,人家可能已經不收了。
    信息的不便,流通的不暢,帶來的問題很多,伴隨著不少風險,這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也不是各個生產隊敢冒的險。
    王明遠不一樣,他是拿著批文的正式農場場長,哪怕再小,也是,是可以自定購銷的,他有這資格。
    至於王明遠,沒賺頭?那就錯了!
    東西到了他手上,賣往哪裏,那就是他說了算,無論是在芒縣、還是在明城,亦或是帶回2023,都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不虧待張家坳這群跟著自己這些人就行。
    至於其他人,借他們之力賺錢,那也是一種本事,眼紅,那你自己去搞唄,不攔著!
    當然了,畢竟打了農場的招牌,賬麵上還是要做得漂亮點才行,農場經營好了,也才更能受到重視啊。
    兩人一合計,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
    懷著心裏的小激動,兩人快速地在周圍撿拾著羊肚菌,在張守禮催他們吃飯的聲音傳來時,兩人衣兜裏,已經找到了四五十朵,也算是可以嚐嚐鮮了。
    回到溫泉旁,兩人帶回來的羊肚菌也是讓眾人眼睛紛紛一亮,
    康朗香更是忙著起身,拿了個盆將兩人兜著的羊肚菌和野菜拿到河邊去清洗,數分鍾後,將這些洗好的東西一股腦地倒在鍋中煮著。
    輕輕翻攪後,康朗香又給早已經迫不及待幾人分發了碗筷,一個個不用招呼,當即下筷子。
    對於其他人,主要忙的就是那些肉食,王明遠則不一樣,忙著朝羊肚菌招呼。
    滾燙的羊肚菌菌肉細嫩,香甜鮮美,在附著上牛羊肉和野菜的味道,別提有多爽。
    王明遠直接被燙得不停地吸著冷氣,試圖降低嘴巴中的溫度。
    有一刹那,他被燙得受不了,眼淚都出來了,差點沒吐出來,但終究沒舍得。
    再看看其他人,又何嚐不是那樣,就連康朗香這唯一的女孩子,也不例外,不停地用手朝嘴巴中扇氣。
    彼此互相看了一眼,都忍不住哈哈笑了起來。
    幾人忙了一陣子,總算肚子中都有數了,這才漸漸漸漸放慢了吃東西的速度。
    大鍋菜雜熬,向來是很有味道的,裏麵什麽東西都能放,自然各有味道,這些東西交織在一起,會變得非常精彩。
    一幫子合得來的人湊在一起品嚐的熱鬧勁,又何嚐不是一種更高端的味兒?
    王明遠唯一覺得遺憾的是:要是再配上兩瓶冰啤,該多好?
    嗯……記憶中,供銷社好像已經有啤酒賣了,找機會得弄一點回來嚐嚐,也不知道味道咋樣!
    幾人一邊吃著,一邊閑聊,提到撿拾菌子,倒讓王明遠又發現了一個在撿拾菌子方麵的人才。
    張守義提及,宋慶文一家子,就比較擅長撿菌子。
    他們家,沒到出菌子的時候,每天比誰都起得早,趕在上工之前,除了最小的娃呆在家裏,可謂是全家出動,忙上一陣子,能上工的回來上工,年紀小不能上工的就成天在山上轉悠。
    據說啊,他們家所在生產隊周邊的山林,差不多都被他們包圓了,在什麽地方會出什麽菌,什麽菌能吃,什麽菌能賣,一家子知道得清清楚楚。
    到了菌子出來的時候,那些菌子也就成了他們家的主食,也能憑此賺點小錢補貼家用。
    到了出雞樅的時候,就更不用說了,宋慶文他們生產隊周邊的雞樅窩,哪怕是大晚上,他老爸也經常點著油燈按照既定的路線跑上一趟,有一朵雞樅搞定一朵。
    這一度讓生產隊上想吃頓雞樅而一直沒機會撿到雞樅的人憤怒不已,所以就各種使壞,提著鐵釺子,見一個雞樅窩就打通一個。
    雞樅窩被弄穿了,那地方就不會再出雞樅。
    還有無聊的,跑到雞樅窩裏撬個坑,在裏麵拉屎,然後偽裝成雞樅拱土的樣子,有人看見,雞樅拱土,興衝衝地跑過去,以為是出雞樅了,伸手一扒拉,好家夥,滿手米田共……當真是缺德。
    殊不知,宋慶文一家子,哪怕是所知道的雞樅窩都被毀了,人家還有著人家的辦法,來年的時候仍然到處能撿到雞樅,這讓很多人無語,不得不承認,這是人家的本事。
    想到他們家那麽多張口要吃飯,要穿衣,確實挺難的,這些菌子本身也就不值多少錢,還有很多,今天剛從山上帶回來,過上一夜就全都生蟲了,離公社又遠,根本就沒法拿去賣,一個個也就不再多說什麽,吃菌子在他們生產隊,成了隨意隨緣的事。
    再說了,山上的菌子天生天長,又不是那一家的,誰都可以去拿,吃不上,真不能怪人。
    唉,為了掙點錢,也是費勁了心思。
    聽著他們的閑聊,王明遠也大有感慨。
    大學同學裏,王明遠就有一個非常善於撿拾菌子的同學。
    據他自己說,他的整個暑假,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陰雨連綿,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山上搭建的窩棚裏度過的。
    一家人都非常有撿菌子的經驗,這是多年的經驗積累。
    正如張守義所說的那種情況,他們清楚哪裏生長什麽菌,那些菌在那個時段出。
    而且,為了撿菌子,也是全家出動。往往半夜點著礦燈,在林間搜尋,那個時候,總能見到最鮮嫩最好的蘑菇。
    然後到了天亮的時候,將菌子送到山上的窩棚掛著,繼續搜尋。
    他媽會按時到窩棚將晚上撿到的菌子送到早市是去賣,中午的回來的時候,給他們帶來午餐。然後取走早上撿到的菌子,再送往下午的市場的賣。
    他們差不多就隻有在傍晚到夜裏兩點這個時間段回家洗個澡,睡睡覺,到了夜裏又其上摩托點上礦燈,開始搜尋。
    說道撿雞樅上,他們家做得更是精細。
    精細到記錄每一個雞樅窩出雞樅的位置和時間,一般雞樅每年生長出土的時間,懸殊不過幾天,也正是有了這種精準的把控,讓他們在撿拾雞樅的時候,事半功倍,收獲頗豐。
    他們甚至在經過一個地方,憑借氣味就能分辨出哪裏有雞樅或是菌子。
    (事情不誇張,本人就認識一家人,就是這麽幹的,人家能憑借些許不同氣味,找到一般人根本不會注意的菌子位置,比如雞樅,還有一些野生菌,是會散發天然香味的。)
    而王明遠也就憑這暑假的努力,就能掙到自己的大學學費還有所需的各種開銷。
    這自力更生的能力,王明遠是遠遠不如的。
    整個過程別看人家說得輕鬆,但其中的艱辛,真沒多少人能扛得住。
    在王明遠看來,宋慶文他們家,就是這一類人,有很大可能也已經掌握了憑借氣味就能找到一些菌子的方法,這是需要非常豐富經驗積累,也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天賦異稟。
    這一家子,宋慶文和宋慶來兩人還是不錯的獵手,一個個的,都是個人才啊!
    馬上六月到來,進入野生菌生長時期,這在這大片的原始森林裏,可是大頭,他們一家子,能派上大用場!
    王明遠很清楚,自己所需要做的,就是搭好適合他們的舞台!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