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戰爭
字數:5731 加入書籤
漢莎聯盟由很多商人組成,並且掌管了5號環線。那裏是其他線路都必經的地方,因此大量的商品交易,讓漢莎聯盟的資金迅速豐富了起來。
但由於跟1號索科爾尼基線,也就是紅線的勢力發生了衝突。漢莎聯盟想要紅線的勢力;紅線想要位於地鐵最中心的革命廣場站。因此,各自的欲望導致兩方紛紛紅眼。
關鍵的的地方,索科爾尼基線一直是特殊的。
看一眼地圖你就知道,你的注意力會一下子被吸引到這條線上去。首先,這條線是直的,像一支箭一樣筆直;
然後,在地鐵線路圖上,這條線是用明亮的紅色標注出來的,這條線包括克蘭斯諾賽爾站、克蘭斯大道站、共青團站、列寧圖書館站以及列寧斯科格裏站。
不管是因為站名還是其他原因,這條線總是讓人懷念起過去輝煌的蘇維埃曆史來,從而生出濃濃的懷舊情緒。
人們在這裏很容易產生一種想要複興蘇維埃政.權的念頭來。
起初,隻有普列奧布拉任斯卡婭.普洛斯查哈德站恢複了共.產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形式的管理,後來不斷地有地鐵站步其後塵,走回了社會主義道路。
後來,其他地方的人們聞風,知道了這裏發生著革命,就逃離了自己原來的組織和管理,投奔這裏來了,投奔社會主義地鐵站的人越來越多——一些活著的老兵、過去的共青團團員和黨內官員,還有永遠的無產階級——他們都聚集到了這些革命地鐵站。
他們成立了委員會,向整個地鐵網係統地宣傳這裏的革命和它的共.產主義思想,委員會的名字幾乎與列寧時代的名字相同——“共.產地鐵站”。
這裏有專業的革命部和宣傳部,裏麵的人被派往各個敵方地鐵站。
總體來說,索科爾線上那些將要餓死的人們渴望公平秩序恢複的欲望被燃起之後,流血衝突幾乎再沒發生過,因為他們知道,除了並不公平的平均主義之外,他們沒有其他選擇。
所以,整條線很快被紅色革命之火給吞沒了。
地鐵站的名字都換回了原來蘇維埃時期的老叫法:切斯蒂.普魯德站成了基洛夫州站,魯賓揚卡站成了澤真斯卡亞站,奧克丁尼日雅德站成了和平大道站。
一些太中性化的地鐵站名被改成了意識形態濃重的名字:體育場站被改成共.產主義站;索科爾站改成了斯大林站;
整個紅色革命開始之處的普列奧布拉任斯卡婭.普洛斯查哈德站也改成了革命旗幟報站。
這條線本身,原來叫做索科爾尼基線,現在也總被稱為“紅色地鐵線”。
當然,過去在莫斯科地鐵線按照地圖上的顏色稱之為紅線、藍線之類的,這也很正常,但現在這條線的“紅色線路”的稱呼卻很有政治意味。
不過,革命的路子根本沒法繼續走下去。
就在紅色線路自動形成並在整條線路上宣傳他們的理念的時候,其他非共.產地鐵站的人們很快失去了耐心。
蘇維埃時代在很多人心裏留下了陰影。很多人覺得共.產地鐵站派出來的那些鼓動者們更像是毒瘤,不斷擴散,威脅著整個機體的生命。
不管那些鼓動者、宣傳者們怎樣承諾整個地鐵站將會用上電,通過加入蘇維埃政.權將會體驗真正的共.產主義實際上列寧的任何一句口號都不是這樣的——這貌似太赤裸裸了一點),非共.產地鐵站的人們卻沒有受誘惑。
這些共.產地鐵站的鼓動者、宣傳者們被抓起來,遣送回他們的蘇維埃領土上。
於是,紅色領導人決定,是時候采取更加絕對的行動了——要是隧道裏的其他地鐵站不接受愉快的革命火花,那就把他們一把火燒光!
鄰邊的非共.產地鐵站,由於擔心日漸強烈的共.產主義宣傳,也做出了同樣的決斷。
於是,戰爭的雷聲炸響了。
漢莎領導之下的反.共.產主義地鐵站聯盟攻破了紅色地鐵線,並成功地擊敗了這個環線上的武裝力量。
紅色集團並沒有料到他們會遭遇有組織的反抗,並且他們高估了自己的力量。他們所期待的易得的勝利在遙遠的未來看來也沒有可能了。
戰爭成了一場持久戰,不斷地耗了下去。
同時,雙方地鐵站裏的人數也不再像過去那麽多了。
戰爭持續了一年零六個月,這段時間裏不斷地發生爭奪地盤的戰鬥、遊擊隊的轉戰和偷襲、隧道防禦工程的建設、囚犯的處決以及其他兩方做出的其他暴行。
什麽亂七八糟的事都發生了,軍隊統治、大圍剿、反圍剿戰等各種戰績,將軍、英雄和叛徒都出場了。
但是,這場戰爭的交戰雙方都無法改變前方戰線的位置。
有時候,一方占據了一塊邊緣地帶,就會順便占領相鄰的地鐵站,但被占領的地方也在一直抗爭著,調動增援力量,於是勝利的天平又會倒向另外一方。
戰爭,總是一件使人筋疲力盡的事。
戰爭耗盡了資源。
最好的人們在戰爭中犧牲了。
後來,那些幸存者們也感到厭倦了。
於是,革命政府微妙地把原來的問題轉化成了更溫和的問題。
開始,他們爭取的是社會主義力量與共.產主義理想在整個地下世界所占到的份額,而現在,紅色集團想要控製的隻是他們當作自己的內部密室的地方——革命廣場站。
首先,是因為這個地鐵站的名字;其次,因為它是整個地鐵係統中最靠近紅場和克裏姆林宮的一站,紅場上的塔仍然裝飾著五角星,有些懷抱著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勇士,就為了看到那些五角星,不惜把這塊地方的地麵破開。
當然,這個位置的地麵上,靠近克裏姆林宮的紅場的正中心是列寧墓。不管列寧的遺體是否還在那裏,沒人知道,也並不要緊。
蘇維埃時代的很多年裏,這個墳墓早已不是一個墳墓,而是一塊聖地,是革命力量延續的一種神聖象征。
過去的偉大領袖們就是在這裏閱兵的。
現在的領袖們也很向往那一刻。
而且,他們說從革命廣場站的辦公室裏有一條通往墓地秘密實驗室的秘密通道,直接通達列寧的棺材!
紅色地鐵線上仍有和平大道站,也就是過去的奧克丁尼日雅德站,現在這裏構建了防禦工事,隨時準備進攻革命廣場站。
革命領導人不止一次發動了革命戰爭,去解放革命廣場站和上麵的墳墓。但對方的防守者們也十分清楚這個地方對紅色地鐵線的意義,所以他們堅持對抗到底。
革命廣場站成了一個難以接近的堡壘。
幾乎所有激烈的血戰都發生在通向這個地鐵站的路上,這裏死的人最多。
很多英雄們,用胸膛去堵槍眼,甚至把手榴彈綁在自己的身上,當人肉彈去摧毀敵軍的炮點,還有人用禁止使用的火焰投向人們……一切都是徒勞的。
他們今天奪回這個地鐵站,明天可能就又失守了,還來不及構建防禦工事,就又被打敗,第二天又要在反擊戰的火力之下無奈地退回原點。
列寧圖書館站那裏也在上演著幾乎一模一樣的事情。
那裏是紅色集團的堡壘,聯合部隊一次又一次地想要奪取這個地方。
列寧圖書館站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因為它可以把紅色地鐵線一分為二,而且占領這一站之後,他們就有了一條直接通往其他三條地鐵線路的通道,紅色地鐵線除了這個站就再沒有其他地方與這些線路有交叉了。
因此,可以說它是個獨一無二的地方,如同一個淋巴結,遭到了紅色疫情的感染,很可能把這種疫情傳播到整個機體。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他們必須奪取列寧圖書館站,要不惜一切代價地奪取它。
然而,如同紅色集團想要占領革命廣場的戰爭一樣失敗了。
同時,人們也厭倦了戰爭。
逃兵成了普遍現象,兩方的士兵們在放下武器之後,還會成為親密的朋友。
但是,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同的是紅色集團沒有占到任何便宜。他們的革命導.火索悄無聲息地熄滅了。
漢莎聯盟也沒有什麽更好的發展:很多人不滿於心驚膽戰的生活狀態,攜家帶口地離開了中心地鐵站,搬到其他地鐵站去了。
漢莎空了,弱了。
戰爭對貿易造成了嚴重的負麵影響,商人們繞過這一帶,走其他的路線做生意,於是這裏的重要貿易線路也變得人煙稀少,一年到頭都靜悄悄的。
政客們得到的支持也越來越少,他們不得不找個方法,在槍口掉頭指向自己之前盡快結束戰爭。
於是,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敵對雙方的領袖——漢莎聯盟的總統洛吉諾夫與紅色地鐵線的頭頭可帕科夫,在一個保持中立的地鐵站見麵了。
他們很快簽訂了和平協議,雙方交換了地鐵站。
紅色地鐵線得到了已經破敗不堪的革命廣場站,代價是把列寧圖書館站出讓給漢莎聯盟。
實際上,雙方作出這樣的讓步都是很不容易的。紅色地鐵線從中間失去了一個地鐵站,將其一分為二,常常感受到被攔腰截斷的損失和不便。
盡管雙方保證對方的人們仍然可以自由地穿越曾經屬於他們的土地,可是這種情況對紅色集團並不怎麽有利,讓他們著實感到痛苦。但是,漢莎聯盟一方給的某些條件還是非常有誘惑力的,讓紅色集團無法抗拒。
同樣,漢莎聯盟失去的不光是一部分土地,還會對他們的西北方向帶來一些影響,但漢莎聯盟也從協議中獲得了不少好處,因為現在他們可以開啟封鎖線,移去阻礙他們繁榮昌盛的最後一道藩籬了。
後來他們頒布了一道禁令,禁止人們在他們過去的敵人的土地上進行宣傳或顛覆活動。
每個人對這個結果都很滿意。
現在,當大炮和政治家們都沉寂下來,輪到宣傳家們開始向人們解釋說,他們自己的陣營在外交上遭遇了慘敗,但事實上,雙方都贏了戰爭。
從和平協議簽訂的那個令人難忘的日子到現在,已經過了幾年。
仇恨成了過眼雲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