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李長史的願望

字數:4895   加入書籤

A+A-


    聽到楊勇這般說,李綱的眉頭才舒緩了下來,臉上也多了一絲笑容,道:“若此事都是他們自願,那便是無妨的。
    工部人手眾多,也不差五名工匠,到時候老臣替殿下跟工部說一聲便是。”
    “那就多謝李長史了。”
    “些許小事,殿下嚴重了。”
    李綱確實是沒將這種事情太放在眼裏,畢竟那五個隻是工匠,算不得工部的官員,他們的調令連送到吏部的資格都沒有。
    隻不過楊勇能提出這般要求,難道是城外那邊……真弄出了什麽?
    李綱心中思索著,突然心中一陣火熱。
    這幾天楊堅時不時就要招他入宮,詢問這邊鹽務監的事情,他是兩眼一抹黑,什麽都不知道。
    想著過來問楊勇,結果楊勇這一連好些天都不在王府裏。
    現在逮到了這個機會,他自然不願錯過。
    “隻是殿下要招這幾人入鹽務監,可是城外有了什麽進展?”
    李綱一連能來這麽些天,顯然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而能夠迫使李綱來的人,那身份也就顯而易見了。
    楊勇想明白了這一點,便也不打算做太多的掩飾,直接笑道:“不得不說,長史來的還真是巧。
    小王這裏還確實搞出了些名堂。”
    “哦?”
    李綱眼前一亮。
    說實話,這整頓鹽務一事到底有多困難,他心裏是極為清楚的。
    否則,當初他也不會嚐試,想要將這門差事給推回去。
    甚至他都覺得,在這麽短的時間裏,楊勇肯定是搞不出什麽的。
    反正他是沒想到什麽破局的辦法。
    此時聽楊勇居然說,自己搞出了東西,這讓他不由地心中產生了幾分興趣。
    楊勇從袖中掏出了一個紙包,遞給了杜如晦。
    杜如晦接過,隨後又上前將紙包交給了李綱。
    向杜如晦頷首示意,算是打過招呼,李綱將紙包接了過來。
    紙包攤開,露出細小的食鹽,李綱的眼眸中浮現出一絲疑惑。
    “殿下,這是……”
    “李長史,這便是小王這幾天帶人所弄出的東西。”
    “什麽?這是殿下您弄出來的?”
    李綱聽得這話,不由驚呆。
    他錯愕的看向楊勇,“殿下,可是據老臣所知,殿下手中並沒有鹽井啊。
    這鹽……真是殿下自己製作出來的?”
    “小王就是欺騙誰,也不會欺騙長史您啊。”
    楊勇笑了笑,對李綱的質疑並不氣惱。
    畢竟這個時代,隻能從鹽井鹽礦這些現成的地方製作出鹽來,已經成為了一種共識。
    自己這般手段,完全算是震古爍今了。
    李綱畢竟還是李綱,反應的極快,頓時聯想到了之前,齊王府在京城外大肆收地的舉動。
    他看向楊勇,試探性地問道:“殿下這鹽……莫不是從之前那些土地上所得?”
    楊勇含笑著點了點頭。
    李綱精神一震,頓時倒吸了一口長氣。
    他可是清楚的很,那些土地都是已經明確的無用之地。
    能從那些無用之地上,產出這極為珍貴的鹽。
    自己眼前的這位齊王,手段當真是不可琢磨。
    深呼吸了片刻,讓自己的心思重新鎮定下來,李綱快速掃了眼四周,見四周無人,方才向楊勇低聲問道:
    “殿下,老臣鬥膽一問,這鹽……殿下能產多少?”
    能產鹽固然不錯,但想要解決鹽務監當前的困境,可不是零星一點鹽就能夠的。
    別的不提,最起碼也得能供應京城,以及京城周圍這些百姓的食鹽開銷才行。
    楊勇笑了笑,澹澹道:“現在工藝還不算成熟,一口鹽井,一天不過隻能產得五十斤。
    
    如果熟練了,一天六七十斤不成問題。”
    “一天六十斤,一年的話……一百八十石……”
    李綱自語了一下,隨後眼神又暗澹了下去。
    “這數量,實在是有些杯水車薪啊。”
    對於尋常百姓,即便是一家再怎麽省吃儉用,一般來講,一年最少最少也要吃上一斤鹽。
    而整個京城內,如今至少也有十幾萬戶。
    如果再算上京城周圍的百姓,起碼要二十五萬戶。
    也就是說,鹽務監想要保持穩定供應,一年最少也要產出二十五萬斤,兩千石才夠。
    如果再加上那些其他的人家,吃鹽吃的比較快。
    保守估計,消耗量也得翻上一倍。
    可現在楊勇手中的鹽,一年不過一百八十石。
    零頭都還不夠,屬實是有些少。
    “李長史,小王說的可是一口鹽井的產量。”
    楊勇突然搭話,讓李綱再度一愣。
    “殿下的意思是,殿下有很多鹽井?”
    “保守估計……幾百座是有的。”
    咕嚕。
    楊勇聽到了李綱咽口水的聲音。
    “幾百座,那不是……那不是……至少一萬八千石!?”
    李綱顫抖著雙手,直覺得有些難以置信。
    北朝數百年,為什麽一直都沒有將鹽務收歸朝廷?
    歸根結底,還不是手中沒有鹽!
    那些鹽井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朝廷又不能直接派兵去他們那裏搶。
    可如果朝廷不搶,那朝廷手裏就沒有鹽,沒有鹽,自然也沒有辦法把鹽務收歸朝廷。
    別說什麽加鹽稅,畢竟你收了這些稅,最後還是要平民百姓來承擔。
    到時候,這政令還是要搞得天怒人怨。
    這幾乎就是一個無解的死循環。
    可楊勇如今這一通操作,無疑是將這個死循環直接打破掉了。
    不需要從那些世家大族手中搶鹽井,也可以產出朝廷自己的鹽,而且數量如此巨大。
    這就是給了朝廷和那些世家大族競爭的底氣。
    “殿下,老臣覺得,如今殿下的首重之事,就是將鹽迅速產出。
    到時候,殿下再將這些鹽低價賣給百姓,我大隋百姓就將人人都能過上有鹽吃的生活了啊!”
    李綱的語氣中有些急迫。
    鹽對於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百姓能夠以更低的價格吃上更好的鹽,那就無疑是天下富足的一種象征。
    李綱勤勤懇懇在朝為官這麽多年,為的不就是這麽個理想嗎?
    “李長史所言,正是小王心中所想。”
    楊勇附和了一句,隨後話鋒一轉,道:“隻不過鹽務監畢竟剛剛組建,這賣鹽的鋪子……”
    在隋朝,你想買東西,隻能去都會市和利人市。
    雖說在尋常的坊市當中,也有一些賣東西的地方,但這些東西大多都是不入流的。
    如今的鹽務監可是朝廷官署,哪怕是為了朝廷的門麵,也得在都會市和利人市中間,搞一個鋪子出來。
    但在這繁華的地方,一間鋪子可要花費不小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