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太學
字數:4064 加入書籤
太學,在大理寺南邊,不算遠,隔著三條街而已。
作為大宋的最高學府,太學與武學、宗學,並稱三學,統歸國子監管轄,而國子監就在太學邊上,太學的東鄰就是武學,宗學離得也不遠。
早期還有個國子學,招收七品以上官員的子弟,但因為某些原因學生減少,便直接歸入了太學中。
太學則是招收八品以下官員的子弟,以及平民百姓中的優秀者,此時有將近一千七百人,不過因為官員子弟近半,所以良莠不齊。
最近市麵上的種種流言,也同樣在太學裏麵流傳,但是令他們最為關切的是另一條流言。
相傳,忠王好武,有意在太學中增設武學科目,並且將嚴厲考核,這就讓太學生們鬧翻了天!
要知道太學實行的是三舍製度,分為上舍、內舍、外舍,三者不但待遇有差,而且與入仕前途關係重大。
按規定新生入外舍習讀,經公試、私試合格,參考平日行藝,升補內舍。
內舍生兩年考試一次,考試成績和當年公、私試分數校定皆達優等,為上等上舍生,即釋褐授官;一優一平為中等上舍生,準予免禮部試;兩平或一優一否為下等上舍生,準予免解試。
上舍生不再參加公試,私試每月一次,由學官出題自考學生,公試每年一次,由朝廷降敕差官主持。
可以說,每一次考試成績的好壞,都與他們未來的人生層次息息相關。
或許對有些官員子弟來說,即便不能通過考試進入官場,也可能有其它路子當官,但是平民子弟想要上進,就不得不依賴於一次又一次的考試了。
太學本就學業繁重,考試也一向嚴格,如果突然增加武學項目,那對於這幫文弱書生來說,恐怕不啻於滅頂之災。
太學生們每月有四日休假可以離校,今天剛好是假日,但依然有不少學生選擇在齋舍中學習。
學著學著,卻總是靜不下心來,那條流言一直在他們腦海中縈繞不去,攪得人神思不安。
“景賢兄,你說這忠王真的會這麽幹麽?”
“這很難說啊,從我了解來看,忠王文才不俗,但也確實好武,隻是……”
“有什麽好隻是的,景賢、時發,初一大朝你們知道吧……那日家父也上朝了,他說忠王為了宣揚武學,不惜在殿上舌戰群臣,還硬是辯贏了。”
“可不是已經有武學了麽?”
“但忠王的意思是必須文武雙全啊,不然怎麽會大動幹戈建什麽新宗學。”
“是啊,要是連宗學那幫膏粱子弟都得學武,那必然也不會放過我們了。”
“這麽一說,增武一事有八成可信了?”
“我看最少九成,哎,我倒還好,家父過個一兩年應該還能往上升,或許能給我賺個蔭官回來,你們可就難囉。”
二十多個太學生,聊著聊著,心頭越發沉重起來,感覺原本光明的前途一下子變得渺茫起來。
讀書改變命運!
這個時代,士庶區別日益削弱,越來越多底層通過讀書科舉,一躍進入上層社會。
可是,正當他們對未來滿懷憧憬的時候,這條康莊大道上突然多了個巨大的攔路虎,那還不讓他們恨得牙癢癢。
周時發懊惱的將書往案上一摔,“那還讀個屁!咱這手無縛雞之力,如何學武?”
“自古以來,窮文富武,聽說忠王覺得六藝中的禦就是騎術,如今的馬多貴啊,最次也要兩三百貫,咱們連馬屁股都沒摸過,哪裏會什麽騎術?”
“聽說習武吃得還多,咱們一月就一千五百文的夥食錢,就算全部拿來吃也不夠啊,那可就沒錢買紙墨這些了。”
“可惜葉祭酒丁憂了,不然他也是太學出身,定能理解咱們的苦處,還是忠王的老師,說不定能勸阻他。”
這個太學生說的葉祭酒就是葉夢鼎,他就是以優等上舍生入仕的。
“如今說這個有何用啊,要不,咱們聯名向朝廷上書吧。”
太學出身的官員越來越多,所以在政治上也有不小的話語權,上書言事之舉不少見。
“上書說什麽?如今增武不過是傳言罷了。”
“可真等到落實,那可就晚了。”
“那咱們還能怎麽辦?難道就這麽坐困愁城?”
齋舍中一片唉聲歎氣,就在這時,一身白衣的胡中伊匆匆跑了進來,“諸位,出大事了,還請隨我一同赴闕,告禦狀,討公道!”
“中伊兄,你這話沒頭沒腦的,讓人聽不懂,到底出什麽事了?”周時發問道。
這胡中伊正是在大理寺門前的白衣學子,隨即便將蔡李氏告狀之事繪聲繪色的講解了一遍,眾太學生們聽完,一片嘩然。
“這也太聳人聽聞了吧,忠王居然如此枉法!?”
“蔡李氏一家也太慘了吧……”
“我煌煌大宋,豈能連討公道的地方都沒有?走,叩闕!”
“那忠王果然慣不講理,咱們可還有十幾名同窗被他抓捕起來了呢。”
“此等無道之人,怎配為我大宋儲君,諸位,這正是我等匡扶社稷之時!”
這幫太學生本就對忠王有了抵觸和埋怨,裝著一肚子的不滿,此刻在胡中伊的煽動下,仿佛找到了宣泄口,群情洶湧出了齋舍,然後跑去召集其他人。
一時間,往日祥和的太學,頓時沸反盈天,到處都是呼朋喚友共赴大義的喊聲。
然後奇怪的是,往日嚴苛的太學正、博士等人居然不見蹤影,沒有一人出來維持秩序。
很快,胡中伊召集到了近兩百名太學生,雖然相比總數一千七百人來說,隻是一小部分,可他也很滿意了。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做這種犯上之事,也有許多人對這件案子存疑,還有些人休假不在太學中。
也有一些理智的人,試圖阻止胡中伊他們,“大家莫要衝動,以下犯上,此乃逆舉!”
“君臣父子此乃綱紀人倫,我等聖人門徒豈可罔顧?”
“近針對忠王的市井流言頗多,真假難辨,其中恐有蹊蹺,諸位可莫要被歹人利用了。”
“既使忠王有錯,也有禦史糾劾,朝臣勸諫,吾等太學生還是安守本分,用心讀書為好。”
見這些人阻撓,胡中伊焦躁起來,昂首而出,“陳宗、黃鏞、曾唯、陳宜中、林則祖,爾等毫無士人風骨,自己不敢舍身取義也就罷了,居然還巧言令色,妄圖阻撓我等,是何居心!?”
他身後,李景賢站出來,“道在君則從之,非從君也,實從道也。若是君上無道,我等豈可盲從!?”
周時發慷慨高呼,“景賢兄此言有理,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仇寇,無道之人,豈可君臨天下?”
“爾等速速閃開,不然休怪我們不顧同窗之誼了!”
最終,勸阻一方畢竟人少,攔不住這二百來人,隻能置身事外,歎息連連。